从2017年国考开始,近几年招录人数在1.4万—2.8万人之间波动,除了2019年国考因为机构改革的原因,招录较少外,大体上在2.5万人左右。
今年计划招录3.12万人,想说,国家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也是很拼的。
同时,由于国考一直重视招录应届生,建议在校的应届考生,务必抓住上岸的良机,过了这个村就没这店了!毕业后不管保留应届生身份,还是就业失去应届生身份,国考的大门基本就对你们关上了。
二、两年基层工作经历更加明确往年国考公告对基层工作经历的定义是这样的:基层工作经历指的是具有在县级及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
疑问点在于“县级及以下”是仅指党政机关,或是包含 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
这就造成很多问题:
1、有些考生在中央、省、地市国企工作,不知道算不算基层工作经历,以为不算“县级及以下”;
2、有些在市区私企上班考生,以为自己在市区工作,不算“县级及以下”,没有基层工作经历;
3、有些在省直、市直事业单位上班,以为自己没有基层工作经历;
4、甚至部分地区组织部、人社局对政策理解有误,以为“县级及以下”包含所有相关组织。
实际上,国家公务员局曾对基层工作经历有权威解答(来源:http://edu.people.com.cn/gongwuyuan/n/2012/1015/c88733-19264109.html)
文中提到
许多考生关心到底什么才算“基层工作经历”?国家公务员局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表示: 国家公务员局工作人员:简单的说,如果报考中央部委,地市级以下党政机关就视为基层。除此之外,所有企业,国有企事业单位,或者事业单位、科研单位,在外企或者私企曾经工作过的,都算基层工作经历。 部分单位需要有相关的劳动合同和社保证明,来证明基层工作经历。例如,商务部工作人员介绍,商务部今年将招考85人,其中外语类职位不受基层工作经验限制。(来源:http://edu.people.com.cn/gongwuyuan/n/2012/1015/c88733-19264109.html)
特别注意:所有企业,国有企事业单位,或者事业单位、科研单位,在外企或者私企曾经工作过的,都算基层工作经历。
也就是说所有企业……,注意是所有,并没有对企业做“县级以下”的区分。
正确的断句是 (县级及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
而不是县级及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
今年国考特意对基层工作经历又做了一遍解释:
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党政机关,村(社区)党组织或者村(居)委会,以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在此列)。
符合之前的认知,所谓的“县级及以下”是仅指党政机关(和参公单位),所有企事业单位都不受“县级及以下”约束。
原文中还提到了“部分单位需要有相关的劳动合同和社保证明,来证明基层工作经历。”
据了解,大部分省考和国考单位,都需要劳动合同+社保证明,不同公司上班,只要凑够2年就行,主要看是否有2年社保。
如果没有合同,或者合同丢失,可以尝试开具其它的证明材料,比如:工作证明、公积金、社保或工资流水账单、街道办、居委会或村委会等机构开具的证明,前提是这些证明得到报考单位的认可。
三、首次尝试分三类考试不同于之前考试分两类、两级考试,即副省级以上和地市级以下。
今年国考首次尝试,将公共科目笔试试卷将分为3类。
对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突出测评理论思维、综合分析等方面能力
对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突出测评贯彻执行、基层工作等方面能力
对行政执法类职位突出测评依法办事、公共服务等方面能力。
关于此番改革,已经有不少国省考命题人在相关论文中提出一些建议和想法例如浙江省考命题人在《申论科目测评技术发展研究 》中提到:
内容需要通过一定的要素和形式来展现,从操作层面上讲,《申论》测评技术分为两个层级三大类,两个层级是指国考和省考;三大类是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
原国家公务员局《申论》考试大纲规定: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文字表达5种能力;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贯彻执行、解决问题、文字表达4种能力。
前者比后者多了一个“提出问题的能力”,二者的一项区别是:前者考综合分析能力,后者考贯彻执行能力。以上规定是原则性要求,要使“拉开两个层级、三大类的区分度和难度”明晰起来,还需招考组织者、命题者、阅卷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加以深化、细化、具体化。
在《我国公务员“凡进必考”制度的 创新实践与分析》提出
但究竟怎么改革,更适应公务员分类管理的规定,国省考近几年也在不断探索。
我曾在2021年6月写过一篇文章《020年国考申论,一次不怎么成功的改革》,原文贴一下
2020年国考申论在命题方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把最后一题由大作文改成应用文题。这种改革紧跟了省考申论命题的改革趋势。
之前有一些人说2020年国考是申论第一次取消大作文,其实翻翻看往年的省考申论,这样说是不对的。
这里拿出几份早于此时间的省考申论真题
2019年多省联考《申论》真题(山西乡镇卷)——考试时间2019年4月假设你是某市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进社区向群众推广电子社保卡。请根据给定资料4,草拟一份介绍电子社保卡的宣传稿。(30分) 要求:紧扣资料,内容完整,条理清晰,语言准确,字数在500~600字
2019年多省联考《申论》真题(广东乡镇卷)——考试时间2019年4月请你根据材料6,为园中村如何打造“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提出建议。(25分) 要求:考虑全面,符合实际,可行性强;篇幅不超过300字。
……
浙江省考在2015年就已经在C类职位取消申论,考察《综合应用能力》,类似于申论的小题。
其实省考在一些申论考试中取消大作文是符合申论命题的要求。总体看,申论分为“两级三大类”,两级即国省考两级;三大类指省级(副省级)、市县级、乡镇级。每一级对应不同的考试能力要求。
具体在国考和省考申论考试中,国考划分两类,副省级以上、市(地)级及以下;省考有的划分三类,如江苏省考、山东省考A、B、C三类卷,对应省、市(县)、乡镇;还有仅划分两类,如广东省考县级、乡镇。
为什么说取消大作文是符合申论命题的要求,因为乡镇一级更偏重贯彻执行能力,考察应用文题比考察作文更符合实际的工作需要。
所以我们看到省考中乡镇一级纷纷取消作文,考察应用文题,体现了拉开三类的区分度和难度的原则,符合国省考申论考纲的要求。
但2020年国考申论,不仅地市级取消大作文,副省级以上也取消作文,就有点矫枉过正。副省级以上岗位要求考生综合分析能力较强,往往需要写大材料,取消作文不足以全面的考察考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不符合申论考纲要求的。
另外,应用文题对考生的区分度不如作文。由于应用文题和作文批改有很大不同,应用文题本质上就是申论小题,原则上按照“踩点给分”,只要考生点都写到了,老师给出高分是毫不手软的。同样的道理,如果考生大部分以原文作答,点和点差距并不太大,分数会较为集中。
而作文不同,作文批改先分档分类,然后在分档分类中,以该档次的中间分为基准,上下浮动。评卷较为主观,而且采取“双评以上误差控制法”,导致阅卷老师担心误差率高,给分偏保守,高分相比于应用文更少。而且这些年国考作文很容易写跑题,一旦跑题直接三四档给分,不跑题一二档给分,这样好卷子和差卷子就差别出来了。
所以2020年国考成绩公布后,我在微信群和微博、QQ群进行了大量的分数统计、观察,相较于以前国考申论的分数分布段,去年国考分数更为集中,大部分人扎堆在55-65这个分数段。
这样比较,申论最后一题改成应用文题之后,对考生分数的区分就不如原有考作文的效果好。
所以反观2021年国考,迅速“拨乱反正”,重新回归大作文,这也是之前我曾预测过的。
2020年国考申论的改革,给后续申论的改革提供了一些经验和思考,主要是申论命题究竟如何拉开三类的差别?
如何更好的在考试中,体现考纲关于综合分析和贯彻执行能力的区别?这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细化。
省考给国考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案例和思考。例如是否可以把国考岗位进一步划分成三级,副省级以上,市级,县级,县级岗位可以取消大作文。取消作文导致区分度不够,是否可以加大小题的难度,批改赋分更加细化……
文章最后我提出是否可以将“国考岗位进一步划分成三级”,“县级岗位可以取消大作文”等的预测,果然在今年国考得到了一定验证。
从2020年取消大作文,到2021年恢复大作文,国考改革在申论方面有了一次左右摇摆,通过实验,我个人对今年国考申论有以下推测(不一定对,仅供参考):1、行政执法类有可能取消大作文,类似于2020年国考,最后一题是应用文体类题目;
2、副省级和地市级综合管理,仍然需要考大作文;
3、行政执法类和地市级综合管理类,有可能加强考察对策题;
希望给各位备考的同学一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