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免疫力,调理肝脾的几道经典药膳,请低调收藏

就是爱说爱点评 2025-03-09 09:07:33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肝气旺盛。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春季养肝可调节气血运行,促进消化吸收,缓解情绪波动。若肝气郁结,易出现春困、失眠、烦躁、胁痛等症状。因此,春季养生需遵循“疏肝、健脾、祛湿、润燥”四大原则,结合药膳调理事半功倍。

春天养肝脾,最是好时节,调理好了肝脾,免疫力就妥了。下面这几道药膳汤可收藏好了。

1. 四神汤——健脾祛湿经典方

材料:茯苓20g、莲子20g、芡实20g、山药20g、排骨300g(或玉米1根)。做法:① 药材洗净后浸泡30分钟;② 排骨焯水去血沫,与药材同煮1小时;③ 加盐调味,素食者可替换为玉米、胡萝卜。功效:四味药材被称为“健脾四神”,尤其适合春季腹胀、舌苔厚腻者。

2. 枸杞叶猪肝汤——养肝明目家常汤

材料:新鲜枸杞叶100g、猪肝150g、生姜3片、枸杞10g。做法:① 猪肝切片,用盐水抓洗去血水;② 清水加生姜煮沸,放入猪肝煮至变色;③ 加入枸杞叶、枸杞再煮3分钟,加盐即可。功效:枸杞叶清肝火,猪肝补血养肝,适合用眼过度、春困头晕者。

3. 木棉花薏米汤——祛湿清热防湿疹

材料:干木棉花20g、薏米30g、赤小豆30g、白扁豆20g、瘦肉200g。做法:① 木棉花装入纱布袋,避免汤中有绒毛;② 瘦肉焯水后与所有药材同煲1小时;③ 捞出木棉花袋,加少许盐调味。功效:木棉花为“岭南祛湿花”,搭配薏米利水,可缓解关节酸重、皮肤瘙痒。

4. 百合玉竹润肺汤——滋阴防燥护咽喉

材料:百合20g、玉竹15g、沙参15g、麦冬10g、蜜枣2颗、鸡肉300g。做法:① 鸡肉焯水去浮沫;② 所有药材洗净后与鸡肉同煲1.5小时;③ 加盐调味,饮汤食肉。功效:缓解春季咽干咳嗽,适合教师、吸烟者等易燥人群。

5. 柴胡疏肝汤——调节情绪解春郁

材料:柴胡10g、白芍10g、茯苓15g、陈皮5g、玫瑰花5g、瘦肉200g。做法:① 瘦肉焯水后与柴胡、白芍、茯苓、陈皮同煮40分钟;② 关火前加入玫瑰花焖5分钟,滤去药渣。功效:柴胡疏肝解郁,玫瑰花行气活血,适合压力大、易怒者。

6. 五指毛桃茯苓鸡汤——补气祛湿不伤身

材料:五指毛桃30g、茯苓20g、白术10g、红枣5颗、老母鸡半只。做法:① 鸡块焯水去血沫;② 所有药材与鸡块同煲2小时,加盐即可。功效:五指毛桃有“南芪”之称,补气力强但不上火,适合体虚易感冒者。

春季养生注意事项

体质不同,酌情调整:

湿热体质(舌苔黄厚):慎用黄芪、红枣,可加薏米、赤小豆;阴虚体质(手足心热):减少生姜、花椒,适当增加沙参、麦冬;孕妇:避免薏米、红花等活血药材。

药材选择:

木棉花、茯苓等建议从药店购买,避免路边捡拾污染品;鲜枸杞叶可在菜市场或电商平台购买。

日常搭配:

饮茶:菊花枸杞茶(菊花5g+枸杞10g)清肝明目。

春季养肝三要诀

夜卧早起:晚上11点前入睡,早晨7点起床,顺应阳气生发;按揉太冲穴:脚背第一、二跖骨间的凹陷处,每日按压3分钟,疏解肝郁;保持心情平和:避免大怒,可听舒缓音乐或练习深呼吸。

春季是调理肝脾的黄金期,通过药膳调理,可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若体质复杂或症状明显,请咨询中医师个性化调理。

0 阅读:29
就是爱说爱点评

就是爱说爱点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