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和帝刘肇:9岁登基,这个不起眼的小皇帝,是真正的政治天才

上进的清风碎星锤 2025-02-15 11:55:49
前言

汉朝的皇帝,口碑是有好有差的。像刘邦、刘秀这些皇帝,咱们都能叫得出名字,他们可都是盛极一时的大君主,书写了古代历史中很重要的一段。从汉光武帝起,虽然咱们可能对有些皇帝有点陌生,不过后面好几任皇帝里,有本事的可不少。

在古代历史上,年纪轻轻就当上皇帝的人可不少,不过要想把实权再攥回自己手里,那可太难。汉和帝刘肇夺回权力的过程,在汉朝那可算是风云变幻的一段历史,特别让人刮目相看。

刘肇九岁的时候就被万人朝拜了,十四岁的时候还跟窦太后斗智斗勇。那他在汉朝算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汉和帝刘肇?

一、“皇帝制度”

在中国古代历史里,汉朝可是占着很重要的位置。“皇帝”这个概念是秦朝时就有了的,打那以后在皇帝的统治下,历史才一点点地不断演变。

我们都晓得,秦朝的时候有了“皇帝”,也有了某种国家治理模式。从汉朝起,这种模式就变得很完善、很稳定了,甚至可以说建立起了比较成熟的皇帝制度。

秦始皇那时候,“皇帝制度”被创立并且确立下来了。毕竟才刚开始嘛,各方面的内容都还没好好夯实。对秦朝的皇族而言,这个阶段就像是摸索期,从身份、地位来看,他们总是底气不太够的。

秦始皇之后,他的那些后世子孙,只要身边人一提到“皇帝”这俩字儿,好多就变得不自信了。而且还老是亲信别人的谗言,一点儿都没有帝王该有的那种浩然正气。

可到汉朝的时候,这种现象就不怎么出现了,皇室皇族看着更有威严。尤其是从汉高祖到汉武帝这段时期,古人的智慧在这时候就展露出来了。他们在不断实践和摸索中,让“皇帝制度”慢慢走上了正轨,还在古代留下了绵长的历史。

首先,咱们先把目光投向秦朝哈。秦朝的皇帝,那出身可就比普通人高贵多了,大多都是王族的人。再看看汉朝就不一样,汉朝可不太看重出身。就像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他们都是普通老百姓出身。他们这样的平民都能当上皇帝,这可就给后来好多人树立了榜样,让那些想当皇帝、想成为那个一人在上万人在下的人有了参照。

一个时期的衰败落寞,一个时期的繁荣鼎盛,这都跟当朝皇帝有着极大的关联,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决定历史的发展方向。而且,他们想要完善制度的话,也会碰到好多阻碍,甚至会遭到打压。

汉和帝刘肇九岁就能登基,背后肯定有人助力。在古代,皇帝大多不长寿,这是个普遍现象。刘肇的“父皇”汉章帝早早离世,又有窦皇后帮忙,汉和帝继位就是必然的了。他虽然年纪小,可后来的窦皇太后怎么也没想到刘肇这么厉害。

在汉朝的传位制度下,刘肇本来没机会当皇帝的。不过,他只要是皇子,打一出生就特别引人注目。刘肇的亲妈出身不算好,可皇后特别需要一个皇子来帮忙,好让自己当上皇太后,也为了能增强自己的权力。

这时候,到底由谁来继承皇位,那还是有特别大的不确定性,像这样的“运气”,也算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古代皇帝大多不长寿,所以在古代史上,小小年纪就继位的皇帝可不少见,甚至有襁褓中的婴儿继位这种情况。这时候,咱们比较熟悉的是“摄政王”,但也有“皇太后”这一方的势力存在。

刘肇当上皇帝之后,就由皇太后一手掌握大权。这皇太后和刘肇可没什么真正的血缘关系,所以他俩关系肯定好不到哪儿去。刘肇刚继位的时候,由于年龄小,可能对这些情况还看不太透彻。不过等他慢慢长大,在古代,十几岁就已经能够独当一面。

一方有一方的支持力量,汉和帝刘肇面对的可是满朝文武百官,这些人都想得到重视与信任,他要做到这一点,可太不容易了!

二、刘肇的“十四岁”

汉和帝在政治方面最为突出的表现,那就是跟窦太后之间的对抗了。汉和帝还没什么实际权力的时候,窦太后就早早把自己的势力给安排妥当了。在朝野之中那些重要的职位,全都被窦家人给霸占了。

这时候,汉朝看上去是姓刘的天下,可实际上早就被姓“窦”的给把控住了。那些忠心的大臣们想使使劲儿来改变这种状况,却又不知道能依靠谁来出这份力,所以他们心里的不满,就只能一个劲儿地往上堆。

甚至有这么一种情况,有一部分忠诚的大臣,平均每年要上书进谏三四次,还不止一个人这样做。五年里,那些对窦太后不满的大臣,他们的进谏根本没得到什么实际回应,哪怕豁出性命,在窦太后看来也是无关痛痒的事儿。

刘肇才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有自己的主意了。毕竟他有着那样的身份地位,肯定要比同龄人成熟得多。哪怕是面对窦太后那样的强大势力,他的那些计谋,真的是让人忍不住感叹:“根本猜不透!”

刘肇睁眼一瞧,嘿,自己身边就围着好些个宦官。再看那窦家,把朝廷里好多文武官员都给拉拢过去了。也就只有一小拨忠臣和机灵的大臣没掺和进去,这么一来,这一小拨人就成了刘肇能够依靠、能一起密谋事儿的对象。

汉和帝刘肇在这个时期,他出色的政治治理手段就显露出来了。当时有窦太后这么一股大势力,而窦太后主要靠着她哥哥窦宪。窦宪,手里既有大军又握有大权,所以刘肇只能秘密行事。

就这样,刘肇和大家开始行动了,一边搜集能用得上的证据,一边压制住窦宪的势力,在京城开启了这场对历史发展有影响的“夺权”事件。

势力突然崛起可绝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办到的。刘肇要是想把实权握在手里,靠硬来肯定不行。那刘肇怎么办?他就从窦宪的亲信那儿开始着手,把他们的势力一个一个地打败。这么一来,窦宪那边不光是损失了厉害的人物,而且他们互相勾结的那些阴谋诡计也被抖搂出来让大家都知道了。局势一变,窦宪他们的势力就远不如以前。

刘肇把大权握在手里,那可是名正言顺的。因为窦太后有养育之恩,得给她点面子,所以刘肇在一些事儿上有点放水的意思,可这也就是表面功夫。真到了政治上的大事儿,这时候的刘肇已经相当有本事了。

刘肇大权在握之后,就重用自己熟悉的宦官,在选拔官员、任用贤才这方面也特别重视。经刘肇选拔出来的贤人可不少,这不但让东汉的体制更加完善了,还增强了他自己在朝堂上的势力。

汉和帝刘肇,一开始就像个不被人看好的小娃娃。可人家一路成长,最后成了一个能力超强、计谋超厉害的帝王,还得到好多大臣的认可。这就说明,刘肇在政治方面的能力那可不能小瞧。在东汉的历史上,汉和帝带来的改变影响可大。

刘肇身为高高在上的帝王,不管是平定多地的叛乱,还是抚恤民心,他都没让大家失望,一直在开疆拓土。

最关键的还得看民心。刘肇是在深宫里长大的,可老百姓过得苦不苦,他心里有数。你看,在历史上好多时候,平民种地是要交税的。但汉和帝就不一样,他直接下命令,把皇家好多果园都对外开放了。

这儿开放是免费的,还不用交税,老百姓知道了肯定特高兴。对朝廷来讲,这可是收拢民心、体恤百姓的大事。

除此之外,刘肇会去听平民百姓的冤屈,好多冤案就又被翻出来重新审理,让不少无辜的人不用坐牢了。这样的皇帝可不多见,汉和帝刘肇掌权的过程也是特别艰难的。

三、汉朝的历史发展

刘肇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这和他自身的本事以及历史的影响关系可大了。打汉朝开国皇帝刘邦那时候起,他们就和普通老百姓有很多接触。就秦朝那套制度来说,老百姓特别有意见,刘邦建立汉朝后就依据经验做了调整。

这时候,好多人都会讲“汉朝在好些方面是沿袭了秦朝制度的。”从历史的角度看,确实是这么回事儿。不过在一些小细节上,汉朝可是做了特别大的改变哟。

汉和帝后来广纳贤士嘛,打这以后,汉朝就把权力分散出去,不再只让固定的几个人专享权力。这么做,好多人就能享受到对自己有利的社会资源了,社会也因此有了一定的革新。

汉朝在发展过程中,有过很兴盛的时候。就拿刘秀掌权的时候来说吧,他把天下统一了,很看重老百姓,对士兵将领的培养也特别重视。战乱结束后,刘秀倡导休养生息。在这个时期,军事和文明都发展得很强盛,在历史、科技这些方面的发展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汉和帝在汉朝当政的时候,在政治方面有很多调整和主张。他十四岁就开始掌权了,还把属于自己的权力拿了回来,好多大臣多年都改变不了的局面,他却改变了。抛开他的身份不说,这和他的能力、计谋可是有着很大关系的。

不过,回头看看汉朝的历史,汉和帝刘肇这个名字并不是特别耀眼,这跟他“不长寿”有很大关联。虽说刘肇在位的时间不算短,可他真正掌权的时间又少了五年,而且他去世的时候还不到三十岁。

刘肇实实在在掌权了十三年。在他治理下,本应形势一片大好的,可最后还是“昙花一现”了。要是汉朝一直在汉和帝刘肇的统治之下,那会变成啥样?他能不能算作汉朝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人才?

结语

在汉和帝的时候,刘肇一开始不被人看重,后来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可是一段很特别的历史。在这个过程里,各种斗智斗勇的事儿在汉朝历史上留下了痕迹。要是刘肇没有奋起反抗的话,历史可就变样了,那咱们学到的汉朝会是个啥样的?

汉和帝刘肇的经历那叫一个曲折,在历史上他也是个挺复杂的人物。有一段时间,他治理国家治理得相当不错。可是,随着局势不断变化发展,他治理方面就出现了不少毛病。他的经历,我们应该知道,他的能力,也值得咱们去了解了解。

0 阅读:17
上进的清风碎星锤

上进的清风碎星锤

上进的清风碎星锤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