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来自一个最为显赫的家族,他的父亲在康熙朝做过巡抚的,弟弟官居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一等公爵,妹妹是皇帝的皇贵妃,这是仅次于皇后的身份,即便是他自己也不是等闲之辈,也是封疆大吏,官居广东巡抚,内务府总管,后加从一品左都御史。除此之外,他本人还是公认的清朝最伟大的科学家,医学家,而且涉猎广泛,以至于甚至被后人誉为“清朝的达芬奇”,但令人遗憾的是,他本人的全部科学研究,在正史中甚至没有一个字的记载。
此人就是年遐龄的儿子,年羹尧的哥哥,雍正皇帝敦肃皇贵妃年氏的亲哥哥——年希尧。年希尧字允恭,号偶斋主人。大明崇祯11年,一个名为年有升的明军军官,在“松锦大战”中被俘,依照大清对待明军投降的政策——“被俘愿降者免死、倒戈一击者有功”的条例,年有升因战功显赫,且表现积极很快便作为“包衣”,举族被编入镶白旗的汉军。当时,镶白旗的旗主是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铎,年家就此走向了不一样的道路。
大清顺治十二年,年有升之子年仲隆考中进士,从此摆脱了包衣奴籍。中举后,年仲隆被外放为安徽和州担任知州,此后年仲隆一直局在大清地方担任中下级官员官员,更值得幸运的是,年仲隆之子年遐龄更在公元被选为为“笔帖式”。这个职位品级不高,除少数佼佼者可达五品、六品外,其他大多不过七、八、九品。但岗位重要,这些人直接接触各种机要文件,清代对其出身和背景审核得相当严格,并有专门的培训和考试制度,不是自己人是不了笔帖式。
满蒙亲贵子弟出任“笔帖式”之后,往往平步青云,像康熙朝辅政大臣赫舍里·索尼那样官至宰辅的不在少数。因此,“笔帖式”也被称作“八旗出身之路,年遐龄就是从“笔帖式”做到了兵部主事、后参与了平定三藩之乱转战南北,因功升任刑部主事,后又经过河南道御史的历练。最后在康熙朝以从二品湖广巡抚任上致休。在雍正二年三月加太傅衔、并封爵一等公,这是清朝异姓非宗室外藩之最高封爵。
作为年遐龄的长子,年希尧一度被视为家族未来的希望,年希尧与弟弟年羹尧不同,不是进士出身,而是沿着自己父亲的道路,从笔帖式开始仕途生涯。三年后以笔帖式身份补授云南景东府同知。后授广平府知府。安徽布政使。
康熙五十九年,年希尧被颍州知州控告年希尧勒索规礼,虽然经刑部调查没有实际证据,但年希尧依旧应革职,雍正即位后,年氏一族在雍正元年全族一百七十余丁抬入镶黄旗。年希尧也立即被起复,实授广东巡抚。可见后宫有人多重要。
雍正三年任工部右侍郎。不久因年羮尧获罪,年希尧被革职。年希尧并没有受到年羹尧的影响,不久之后,年希尧就授正二品内务府总管。这如果不是皇帝心腹,是不可能当然这一职务的,年希尧而后负责海关事务,直到雍正末年,年希尧被加封为加都察院左都御史衔(从一品)。可乾隆一登基,就被削职为民。三年之后年希尧病逝。
年希尧属于典型的高官二代,作为汉军旗人,他没有走科举这条路,而是按照很多旗人走的路子,从笔帖式的身份步入仕途,但由于不是科举出身,又加上康熙不重用非科举官员,又加上本身不是当官的料,当然也和能力没有问题,只能说年希尧不会考试。
必须要说明的是,年希尧的能力真不如他弟弟年羹尧,因此年希尧干到36岁才混到了一个知府。直到康熙末年才混了个布政使,并署理(代理)巡抚的官职。
实际上年希尧本人志不在官场,他的精力都用在了被封建士大夫视为“奇淫技巧”的地方,比如绘画,音乐,医学等方面,他收藏的一款宋宣和款古琴,因为有他的签名,在2010年的一场拍卖会上拍出了1800万人民币的天价。
在医学方面,他在太医院收集了各类药方,查找各种脉案,翻找医书,记录各种药方。于是在康熙四十九年,由他写收集,编纂和记录的《集验良方》一书正式出版,内容囊括了现代中医内、外、妇、儿、五官、骨伤、肿瘤、皮肤、疮疡、牙科、男女性病、生殖不孕不育、痔瘘、美容、乌发、生发等科,记录历代的药方一千六百多副,治疗病种多达百余种。至今还有巨大的医疗价值。后来被中医古籍出版社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陆续刊印成册(某宝有售)。
不仅如此,年希尧还精通历史学,由编著出《纲鉴甲子图》这本编年体史学著作,此书后来经西方传教士翻译以后以《中国历史时鉴》的书名在欧洲出版,引起欧洲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也让年希尧成了欧洲学术圈的名人。
而年希尧最大的兴趣是数学,尤其喜欢研究当时已经传入中国的西方数学,而且他还着力于把这些数学知识进行传播和推广。康熙年间,他亲自写了《测算刀圭》三卷、《面体比例便览》一卷、《对数广运》一卷等数学著作,“对数”这个词就是由他第一次提出。必须承认的是 ,如果不是年希尧家族富有,他是不可能从事这样耗费巨大却又没有任何价值的工作的。
雍正登基之后,年氏一门迅速发达起来,年希尧很快就被实授广东巡抚,终于跨入封疆大吏行列,而弟弟年羹尧更是不得了,成了清朝有史以来第一个汉人大将军。但膨胀的快,衰败的更快,雍正三年,年羹尧被雍正下诏定了他九十二条大罪,打入死牢,最后赐死。
但万幸的是,事情并没有牵扯到年遐龄和年希尧父子,仅仅是革职。但过不过几个月,年希尧就任内务府总管,这是替皇帝管钱的工作,皇帝的大管家,是大清一等一的肥缺。从雍正四年开始,年希尧就当上了内务府总管,一直当到雍正驾崩。
在此期间,他对陶瓷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九年里,他亲自实验过各种新技术,发明了可用于珐琅彩瓷的染料,解决了清代珐琅彩瓷器彩料要靠进口的难题,还使清代珐琅彩在进口的颜色的基础上增多了十几种颜色。经他监督烧制的瓷器十分精美,被称为“年窑”,成为清雍正官窑瓷器中的代表。清代瓷器以雍正朝为上品,而年窑又是雍正朝的上品。
还是这个时候,年希尧从欧洲画家郎世宁那里得到了一本欧洲讲透视学的书,于是年大公子又对透视学产生了兴趣。他用了几年的时间,经过自学,在雍正七年出版了《视学》这本透视学著作。《视学》又名《视学精蕴》,于 1735年重刊(再版),现在国家收藏的是 1735年版本《视学》。木刻精印的 1735 年版本《视学》不分卷和章节共 132 页,插图有透视图、平面图和轴测图,较多篇幅论述用透视法作出的平行透视图和余角透视图。
此书的学术价值极高,比欧洲《画法几何学》早64年问世。书中“地平线”、“视平线”等词沿用至今,为中国摄影史贡献了和邹伯奇一样重要的知识点。1977年美国学者艾莉森出版的《透视学》一书中,全面回顾了从15到19世纪全球范围内在透视学领域有过重大贡献的52个历史人物,年希尧是其中唯一的一个中国人。
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皇帝驾崩,乾隆继位。乾隆上台第一件事就以贪污的名义将年希尧罢黜。三年之后,他就在默默无闻中去世了。而他留下的《视学》一书,也就此消失于世间。如此领先世界的高水平数学著作,竟然无名。
这位“清朝的达芬奇”,在《清史稿》中连个列传都没有。他只是附录在父亲年遐龄传的后面,寥寥三百字概括了他的一生,对他的研究成果却没有提及一字。以满清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国的科学能行吗,没有这样的土壤,在伟大的科学家也会被泯没。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