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选》:对于知识分子的不正确态度,今后决不应重复

杏坛事 2025-04-19 10:58:41

众所周知,古今中外,知识分子都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支柱,而统治阶级也必然要吸纳或笼络知识分子,把知识分子拉到自己一边,而不是排斥知识分子,把知识分子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中记载,唐太宗视察科举考场,当目睹新科进士列队而出时,太宗李世民难掩喜悦之情,道出了“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的感慨。科举考试,这就是吸纳知识分子。

当年革命时期,毛主席曾写下一篇文章,题为《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体现出毛主席对知识分子的重视。毛主席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还当时存在的一些恐惧知识分子、排斥知识分子的情况。

这篇文章写于1939年12月1日,当时正值抗日战争如火如荼的时候,是民族解放的关键时期。文章里开宗明义,指出“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并断言“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然后,文章说“我党我军在吸收知识分子方面,已经尽了相当的努力”。确实,建党建军之后,很多知识分子加入进来。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许多军队中的干部恐惧甚至排斥知识分子,学校不敢招收青年学生,不要知识分子入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推测,一方面,是轻视知识分子,认为知识分子不懂实践,纸上谈兵;另一方面是存在偏见,认为知识分子接受外来尤其是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害怕知识分子带来歪风邪气。

然而,轻视知识分子,或者对知识分子存在偏见,从而拒绝知识分子,这种思维过于简单,是用静止的目光看问题。

知识分子虽然缺乏实践,但是实践是人人可以参加的,知识分子当然也可以参加,而且由于知识分子掌握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会更有能力。而且,知识分子都是高智商的,在实践中成长得更快。

当时的知识分子虽然接受了西方文化,但是:

首先,多数都是出于救亡图存而去学习的,他们学习是为了报效祖国;

其次,当时西方文化的确先进,中国文化存在许多麻痹人民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糟粕,尤其是很多人还接受了共产主义学说;

第三,即便是还没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只要愿意参加革命,总还是有益的,所以毛主席当年说,对于不愿入党的知识分子,也要同他们建立共同的工作关系,带领他们一道工作。

第四,这些知识分子,不争取过来,必然会被敌人拉拢过去,为敌人所用。比如资产阶级、日本帝国主义也在用各种方法收买知识分子。

当然,知识分子也有已经投敌的,文章里指出,要警惕和拒绝资产阶级与敌人派进来的知识分子,拒绝不忠实的知识分子。这应该就是在吸收知识分子时加强政审,平时也要加强监督。

不过,这会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可能出现公报私仇、陷害忠良的情况,或者是因为个人失误、偏见等原因,产生猜忌。

这种情况确实有,即便后来也发生过。应该说,这是一个难题,怎么办呢?依我看,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集体讨论做出决定,而不能让个人具有决定权,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冤案。

不管怎么说,争取知识分子,大量吸收知识分子,总是有益无害的,反之也有害无益。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不可能成功。实际上,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本质上来说,是不代表先进方向的。

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靠的就是知识分子,没有知识分子,理论传播不了,发展不了,就更别提革命了。没有知识分子参加,那就是土匪军阀而已。所以,吸收知识分子是革命必须的。

当然,对于一些知识分子身上存在缺点、问题,也不能无视,而应该进行教育,批评指正,让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发挥自己的长项,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不能因为他们身上有缺点有问题就拒之门外,那样就成了为敌人输送人才。

总之,对于知识分子的不正确态度,今后决不应重复!

1 阅读:156

评论列表

快乐老爹

快乐老爹

8
2025-04-20 18:45

言行一致!

用户17xxx87

用户17xxx87

6
2025-04-21 01:47

张志新是烈士吗?

第一男枪

第一男枪

3
2025-04-21 12:32

毛爷爷为人民的权益殚精竭虑,真的就没半点考虑自己的

杏坛事

杏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