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华写了一篇题为《揭开孙正清源算糊涂账的秘密》的文章,批判孙正清源算糊涂账诋毁前三十年的“邪恶”。但实际上,恰恰是她自己算了一笔糊涂账,把1977年的人都给算成了大富翁。
在董小华的那篇文章里,她借助于AI得到了一个她自认为有力的证据,证明孙正清源说的1977年农民日均0.328元,就相当于现在的474.6元,按照这样计算,农民年收入相当于现在的173234元。
AI元宝给董小华提供了一个什么有力的证据呢?那就是1977年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1447万元,即1977年的1块钱相当于现在的1447元钱。值得注意的是,AI元宝明确说了,“引用3篇资料作为参考”。

既然是引用资料作为参考,肯定是网上的,人工智能能查到,那我人工肯定也能查到。后来我去查了一下,果然查到网上的确有这种说法,而且还非常多,只是略有差异,有的说是1978年。
当然,这是无关紧要的了,1977年与1978年就一年之差,变化不会明显,可以忽略不计,就当是1977年的1块钱相当于现在的1447元吧,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说法是否可靠,是否合理。
我看了几篇类似的文章,有的说是根据什么通货膨胀率、GDP增长率、生活消费水平等估算出来的,有的根本没有解释,直接就是罗列一些数据。但是,这些显然都是转发的内容,非信息源。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继续仔细查找之后,终于找到了信息源,原来以上这些说法,都来自于“北大纵横”的一篇文章,题为《40年前的一万元相当于现在多少钱?》,但是这篇文章里有多种说法。
为什么会有多种说法?因为算法不一样。作者一共提供了四种算法,分别如下:
1.按照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来估算:
1978年的1万元,相当于今天的6.34万元;
1988年的一万元,相当于今天的3.58万元;
1998年的1万元,相当于今天的1.45万元;
2008年的1万元,相当于今天的1.22万元;
2013年的1万元,相当于今天的1.07万元。
2.按照货币对应的真实财富(GDP)比例来估算:
1978年的1万元,相当于今天的30.85万元;
1988年的一万元,相当于今天的13.24万元;
1998年的1万元,相当于今天的5.30万元;
2008年的1万元,相当于今天的2.02万元;
2013年的1万元,相当于今天的1.31万元。
3.按照真实通胀率数据估算:
1978年的1万元,相当于今天的59.82万元;
1988年的一万元,相当于今天的14.74万元;
1998年的1万元,相当于今天的3.20万元;
2008年的1万元,相当于今天的1.79万元;
2013年的1万元,相当于今天的1.18万元。
4.按照广义人民币供应量估算:
1978年的1万元,相当于今天的1447万元;
1988年的1万元,相当于今天的166万元;
1998年的1万元,相当于今天的16万元;
2008年的1万元,相当于今天的3.5万元;
2013年的1万元,相当于今天的1.5万元。
董小华用的正是最后一种。以上数据出自下面这篇文章,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那么问题来了,这四种算法,为什么网友否只传播第四种呢?第四种与人们对生活的感受接近吗?第四种是否合理呢?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因为第四种更惊人,能够博眼球,能够带来流量。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第四种与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并不接近。
第三个问题的答案:因为与人们的生活感受并不接近,所以不合理。
那么,我为什么说第四种与人们的生活感受并不接近呢?因为生活感受需要与物价有关,而不是与人民币广义供应量有关。
所以,按照第一种算法,即根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估算,比较合理,得出的数据也比较接近人们的生活感受。

如果按照第四种算法,1977年的1块钱相当于现在的1447元,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归谬法来发现它的不合理。
根据上面搜到的1977年的物价:
第一,1977年的1块钱能买不到10斤的米,10斤左右的面。今天的1447元能买到的,何止是10斤的米面?10块钱一斤能买140多斤,5块钱一斤能买280多斤?现在的大米面粉,多少钱一斤?
第二,1977年的1块钱能买一斤半左右的猪肉,2斤左右的鸡蛋。今天的1447元能买到的,何止是一斤半的猪肉、2斤的鸡蛋?把猪肉算到20块钱一斤,也能买70多斤,把鸡蛋算到5块钱一斤,也能买到大约290斤。
第三,1977年的大白菜3分钱一斤,1块钱能买33斤多,现在的大白菜就算1块钱一斤,1447元也能买1447斤。

所以,说1977年的1块钱相当于现在1447元,完全是不合理的,是非常荒谬的。
现在的1447块钱,按照50块钱一天,能吃近一个月,1977年的1块钱能吃一个月吗?
董小华似乎不会这样算账,她恰恰算了一笔糊涂账,把1977年的人都给算成了大富翁,都给算得吃饱了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