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长征时拿走藏族土司一本书,解放后,土司请主席赐个新姓

历史在现 2024-11-11 13:50:01

1952年劳动节,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亲切会见西南少数民族观礼团,其中四川省藏族自治区副主席索观瀛亦在受邀之列,共襄盛举。

周总理迅速在人海中捕捉到索观瀛的身影,随即引领毛主席,笑语盈盈道:“主席,这位正是昔日长征途中,慷慨借宿卓克基官寨的索观瀛先生。”

宴中,毛泽东邀索观瀛共餐,又叙长征旧梦,笑言:“宿官寨时,我居尔书房,案头《三国》令我喜出望外。”

交谈间,索观瀛向毛主席表达了一个愿望,后者欣然应允。那么,这位藏族土司的所求究竟是什么呢?

【威慑四方的“高原枭雄”】

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行的土司制度,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元代,作为独特的政治治理模式延续至今。    

卓克基土司世代驻马尔康,承袭朝廷封赐,以世袭制维系部落权威,索观瀛乃此脉传承者之一。

索观瀛,1900年诞生于汶川玉龙乡显赫门第,其父索代兴乃瓦寺土司第廿二代传人。身为家族独苗,索父对其教育倾注心血,寄予厚望。

索观瀛出身显赫藏家,却自幼浸润于汉族文化,汉语流利,汉字精通,博览汉文典籍,从“四书五经”到各类名著,无一不涉猎。

初中之际,父亲开明,慷慨解囊,将索观瀛送入四川顶尖的成都甫澄私立中学,那里师资雄厚,设施一流。

卓克基土司夫妇无嗣,面临土司之位无继的困境。无奈之下,土司夫人求助胞妹,恳请其子索观瀛远赴卓克基,入赘承继家族血脉,延续土司荣耀。

权衡政治与亲缘,索代兴应允联姻,双方协定,待索观瀛成长,即赴汶川承继大统。    

1916年,16岁的索观瀛完成初中学业,自成都归汶川承袭土司之位。初抵卓克基,他惊觉自己虽名为土司,实则无权无势,犹如局外人。部落实权尽归德尔科与卡尔枯之手,官寨事务皆由二人掌控。

索观瀛岂能容忍实权旁落,甘于徒有虚名之土司之位?他誓要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核心。

深思熟虑后,他选择沉稳以待,静候最佳时机再展露锋芒。

在岳父的引荐下,他结识了国民党绥靖屯游击司令杜铁樵。为谋求其助力,他倾尽全力,苦心经营这段关系,历经波折,终有所成。

索观瀛策谋深远,命杜铁樵深夜率双连突袭卓克基,环伺德尔科与卡尔枯寨,随后亲率精锐突入,以叛国之名,果决诛杀德尔科,永绝后患。    

闻讯后,卡尔枯匆匆携眷与珍宝遁入夜色,行踪成谜。卓克基部落的权力重心,悄然转移至年仅十七的索观瀛手中。

索观瀛锐意改革,废除世袭,推行任命,清理门户,唯才是举。同时,他引领藏族民众依据地方特色,蓬勃开展农、牧、商三大产业,推动经济腾飞。

他派遣使者远赴西藏拉萨,特邀甘丹寺中的高僧大德,备受尊崇的堪布劳让金巴,赴马尔康寺执掌法席,以强化其宗教与政治权威。

改革成效显著,索观瀛于嘉绒藏区部落名声大噪,被尊称为“高原霸主”,其影响力日益壮大。    

【不打不相识】

1935年6月中旬,毛泽东主席引领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小金县达维桥胜利会师。经短暂休整,两军领导人召开会议,共商后续战略大计。

终焉之际,党中央英明决策,派遣左右两翼劲旅挥师北上,誓要开辟川陕红色疆土,铸就革命新根据地。

北上战略要成,红军必控卓克基,此交通枢纽,通草地、松潘、汶川。索观瀛,卓克基土司,遂成红军首攻之目标。

红军两大主力部队的顺利会师,彻底粉碎了国民党蓄谋已久的分割围歼计划。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后,亲自督战,连夜乘飞机抵达成都,然而一切已无法挽回。    

国民党与反动势力在嘉绒藏区散布谣言,污蔑红军掠夺粮食、残害孩童、焚毁庙宇、灭绝信仰,将其描绘成残暴无情的恶魔,企图离间民众与红军的深厚情谊。

国民党不仅将蒋介石的讲话如《劝告四川绅耆服务桑梓,协助剿匪,拯救民众书》等译成藏文,而且广泛传播,以此作为推动力量。此举无疑加强了其话语的影响力,也显示了国民党的政治策略与广泛动员的能力。

同时,蒋介石指派索观瀛出任卓克基、松岗、党坝三地的土游击司令,并空投武器装备如机枪和弹药等,以加强其战斗力,期望他能有效地抵御红军的进攻。

索观瀛异于众土司,他心智清明,深谙不可全为国民党所制之理。    

因此,他表面上接受了蒋介石的委任和武器装备,同时也进行了一些象征性的狙击红军的行动。

私下里,他目光闪烁,暗自审视着这支陌生的队伍,心中充满了好奇与探究。

1935年6月末,索观瀛率二百余兵士驻守梦笔山巅,与红军不期而遇。红军秉持和平宗旨,意在避免平民伤亡与官寨毁损,遂主动寻求与索观瀛议和。

索观瀛对红军攻势置若罔闻,执意阻挠其前行。夜幕降临,红军前锋为求援急发三枚彩弹,不料此举竟成奇效,出乎众人预料。

索观瀛与将士们目睹夜空突现三色奇光,误以为是仙家显灵,惊惶之余,携财眷遁入深山,避祸求安。

索观瀛心急如焚,连他那视如生命的卓克基土司大印都无暇顾及,匆匆离去。    

【红军长征路上的传奇官寨】

1935年6月末,索观瀛逃离后,红军顺利接管卓克基。初至该地,红军面临国民党恶意抹黑带来的重重困扰,挑战接踵而至。

红军踏入村寨,村民闻讯皆携粮遁入深山,部分武装村民更是举枪相向,以武力拒红军于村外。

面对此景,朱德迅速召集部队首脑,沉稳地颁布了数条新规,以应对当前局势。

三是协助村民妥善照料家中牛羊,确保它们得到充分的喂养与关怀。

红军需深化思政工作,以真挚行动温暖藏族同胞心田,共筑和谐情谊。    

之后,他邀请了几位与红军并肩作战的藏族朋友交谈,鼓励他们上山号召乡亲回归,并尝试联系土司索观瀛,面对面商讨,携手共赴抗日反蒋之征途。

七月初,毛泽东与周恩来等领导人,在完成政治局会议后,随军委纵队抵达卓克基,展开为期一周的休憩与整顿。

毛主席对卓克基土司官寨印象深刻,多次提及并赞誉:“昔日郿坞,今朝官寨,长征路上最独特建筑,记忆深刻。”

历经六百载元朝以降,卓克基土司官邸屹立山畔水边,四层楼台相连,尽显巍峨。内中装饰奢华,一应俱全。毛主席尤为赞叹的,是栖身其二楼的“蜀锦楼”书房,雅致非凡。    

毛主席踏入索观瀛书斋,见满室藏文古籍与汉文典籍交相辉映,心中涌起无限喜悦,对知识的热爱在此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浏览书页间,他偶遇一意外之喜,只见索观瀛桌上赫然陈列着一套装帧精美的《三国演义》,令人眼前一亮。

闲暇之余,毛主席常捧读此书,离寨亦不释卷,与警卫员笑谈:“此书必细品,或可汲经验,为战略筹划添智。”

红军在卓克基官寨短暂驻留一周,期间高效运作,既聚首共商大计,又筹措粮草补给,更使部队得以充分休整,备战前行。

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等领袖齐聚卓克基,共商民族大计,聚焦于民族政策与工作的深化,颁布《告康藏西番民众书》,激励少数民族同胞投身革命洪流。    

红军抵达卓克基,藏族民众惊叹其异于旧国军的风貌,誉其为解救苦难的“慈悲天兵”。

民众隐于深山,受红军精神召唤,踊跃归寨,投身革命洪流。索观瀛亦被触动,毅然决然,誓以己力助红军长征之路。

闻红军粮草告急,马尔康民众纷纷伸出援手,慷慨解囊,共渡难关。

马尔康,地广人稀,资源稀缺,人均年粮不足二百公斤。然而,民众坚韧不拔,为万民红军筹集粮草,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了长征的顺利进行。    

【下定决心跟党走】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挺进西南,小金、金川等地相继解放。索观瀛发动民众慷慨解囊,携物资犒劳将士,并清剿匪徒,暗令部属俘获国民党余孽,交由政府公审。

张行忠,昔日西南军区公安师统帅,为荡涤匪患,毅然重返卓克基故地,这片土地曾见证其长征足迹,岁月流转,使命未改。

抵达卓克基,张师长造访官寨,与索观瀛促膝长谈,转达了毛主席、刘伯承等领袖的深切关怀,共谋携手共产党,引领民众迈向昌盛之路。

索观瀛此时仍犹豫不决,他在长征期间曾为国民党阻击红军,并在蒋介石的任命下担任过多种职务。因此他疑惑,自己若现在加入共产党,是否能得到真正的信任。

身处未解放之地,受国民党余孽钳制,未来局势扑朔迷离。他心存疑虑,难以抉择,遂采取双面策略,静观其变,以稳应万变。    

1952年初,索观瀛受茂县地委之命,成为西南少数民族观礼团的一员,游历武汉、上海、杭州及北京,领略各地风采。

五一佳节,索观瀛随团赴中南海赴国宴,惊喜遇周总理,一眼即识。晚宴上,更得殊荣,与毛主席、周总理共席,倍感荣耀。

在聚会中,毛主席亲切地握着索观瀛的手,说道:

长征路上,我们曾暂居贵府官寨,其独特风貌堪称长征路上的建筑瑰宝,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昔日,我栖身于你府邸二楼书房,沉浸于浩瀚书海,尤为钟爱案头那本《三国演义》,其深邃智慧,于我而言,实乃无价之宝。

忆及长征岁月,索观瀛面对毛主席的温情话语,心中满是自责与懊悔,他诚恳地忏悔:“我愧对您的期望,也愧对红军的托付,未能尽我应尽之责。”

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我了解你的大局观,望你审时度势,携手各族群众,与共产党并肩,共筑伟大祖国,引领人民迈向繁荣之路。”

在席间的最后,索观瀛以谦逊的姿态向毛主席提出了一个小请求:“主席,不知您能否赐我一个新的姓氏?”他期待地等待着主席的回应。

毛主席欣然允诺:“新中国已获解放,你既姓‘解’,便称你为解土司如何?此后,我们都将这样亲切地称呼你。”    

宴会间,毛主席的言语如晨钟暮鼓,瞬间启迪了索观瀛的心智,他毅然决然,誓与党同行,共赴辉煌。

随后,索观瀛历任四川省藏族自治区副主席、阿坝州副州长等职务,对引领藏胞归心政府,立下汗马功劳。

索观瀛,生命之舟在1967年11月骤然搁浅于阿坝州马尔康市,因脑溢血急症,虽经全力救治,终未能挽回,享年六十七载春秋。

0 阅读:11
历史在现

历史在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所有拥有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