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阮元《文言说》

探索者Ylr 2023-11-05 12:39:58

文言说

作者:【清】阮元

古人无笔砚纸墨之便,往往铸金刻石,始传久远;其著之简策者,亦有漆书刀削[1]之劳;非如今人下笔千言,言事甚易也。许氏《说文》[2]:“直言曰言,论难[3]曰语。”《左传》曰:“言之无文[4],行之不远。”此何也?古人以简策传事者少,以口舌传事者多;以目治事者少,以口耳治事者多。故同为一言,转相告语,必有愆误。(原注:《说文》:“言,从口从辛;辛,愆也。”)是必寡其词,协其音,以文其言,使人易于记诵,无能增改,且无方言俗语杂于其间,始能达意,始能行远。此孔子于《易》所以著《文言》[5]之篇也。古人歌、诗、箴、铭、谚语,凡有韵之文,皆此道也。《尔雅·释训》[6]主于蒙训,“子子孙孙”[7]以下,用韵者二十条,亦此道也。

孔子于《乾》《坤》之言,自名曰“文”,此千古文章之祖也。为文章者,不务协音以成韵,修辞以达远,使人易诵易记,而惟以单行之语,纵横恣肆,动辄千言万字,不知此乃古人所谓直言之言,论难之语,非言之有文者也。非孔子之所谓文也。《文言》数百字,几于句句用韵。孔子于此发明乾坤之蕴,铨释四德之名[8],几费修词之意,冀达意外之言。(原注:《说文》曰:“词,意内言外也。”盖词亦言也,非文言。《文言》曰:“修辞立其诚。”《说文》曰:“修,饰也。”词之饰者,乃得为文,不得以词即文也。)要使远近易诵,古今易传,公卿学士皆能记诵,以通天地万物,以警国家身心。

不但多用韵,抑且多用偶,即如:“乐行忧违”[9],偶也;“长人合礼”[10],偶也;“和义干事”[11],偶也;“庸言庸行”[12],偶也;“闲邪善世”[13],偶也;“进德修业”,偶也;“知至知终”[14],偶也;“上位下位”[15],偶也;“同声同气”[16],偶也;“水湿火燥”[17],偶也;“云龙风虎”[18],偶也;“本天本地”[19],偶也;“无位无民”[20],偶也;“勿用在田”[21],偶也;“潜藏文明”[22],偶也;“道革位德”[23],偶也;“偕极天则”[24],偶也;“隐见行成”[25],偶也;“学聚问辩”[26],偶也;“宽居仁行”[27],偶也;“合德合明,合序合吉凶”[28],偶也;“先天后天”[29],偶也;“存亡得丧”[30],偶也;“余庆余殃”[31],偶也;“直内方外”[32],偶也;“通礼居体”[33],偶也:凡偶,皆文也。于物两色相偶而交错之,乃得名曰文,文即像其形也。(原注:《考工记》曰:“青与白谓之文,赤与黄谓之章。”《说文》曰:“文,逪(错)画也,象交文。”)

然则千古之文,莫大于孔子之言《易》。孔子以用韵比偶之法,错综其言而自名曰“文”。何后人之必欲反孔子之道。而自命曰“文”,且尊之曰古也?

注释:

[1]漆书刀削:用漆书写于竹简上,用刀削除书写的错误。 [2]《说文》:《说文解字》的简称,东汉许慎著。 [3]论难:论辩诘难。 [4]“言之无文”二句: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5]《文言》:《易传》中的篇名,论述《易经》乾、坤二卦卦辞爻辞。 [6]《尔雅·释训》:《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释训》为书中第三篇。蒙训:启蒙教育。 [7]“子子孙孙”二句:《尔雅·释训》自“子子孙孙”以下十余条连续用韵。 [8]四德之名:指乾卦卦辞“元、亨、利、贞”。《文言》阐述了此卦辞涵义,并称之为“四德”。 [9]乐行忧违:《文言》原文:“乐则行之,忧则违之。” [10]长人合礼:《文言》:“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 [11]和义干事:《文言》:“利物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 [12]庸言庸行:《文言》:“庸言之信,庸行之谨。” [13]闲邪善世:《文言》:“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 [14]知至知终:《文言》:“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15]上位下位:《文言》:“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16]同声同气:《文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17]水湿火燥:《文言》:“水流湿,火就燥。” [18]云龙风虎:《文言》:“云从龙,风从虎。” [19]本天本地:《文言》:“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20]无位无民:《文言》:“贵而无位,高而无民。” [21]勿用在田:《文言》:“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 [22]潜藏文明:《文言》:“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23]道革位德:《文言》:“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24]偕极天则:《文言》:“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25]隐见行成:《文言》:“隐而未见,行而未成。” [26]学聚问辩:《文言》:“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 [27]宽居仁行:《文言》:“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28]“合德合明”二句:《文言》:“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29]先天后天:《文言》:“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30]存亡得丧:《文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31]余庆余殃:《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32]直内方外:《文言》:“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33]通礼居体:《文言》:“君子黄中通礼,正位居体。”

赏析:

阮元是个经学家,在经籍文献的编撰校刻方面成就卓著,同时,他对文章也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文章当自成一类,不可与经、子、史混同,文章的特性不在于“立意纪事”,因为这也是经、子、史共有的体性,文则必须体现“沉思翰藻”的特点,即有精到的构思和华美的藻饰。阮元喜好骈体文,认为骈文才与文之名称相吻合。《文言说》就是反映他文学思想的一篇重要作品。

本文指出,所谓文章必备两个要求:一是用韵,一是用偶。并明确表示,“惟以单行之语,纵横恣肆”的文辞形式即“非言之有文者也”,不可称之为文。显然,这是倡导骈文,为骈文张本的文学主张。围绕着提出这两个要求的依据所在,本文作了充分论述。

先是追溯历史渊源,说明这样的文辞要求来自于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是言辞在发展中产生的必然结果。文章从阐释“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一语出发,指出古人由于受书写条件限制,信息和思想的交流主要藉口舌相传,为了不在言语流传的过程中产生错误,达到便于记诵、准确传述的要求,自然就需要“寡其言,协其音”,这样才能有效实现“达意”“行远”的目的,而用韵比偶的表达形式亦正孕于此。

接着指出,用韵比偶不仅在古代特殊的语言交往环境中成为必须的要求,而且也是今人必当遵循的原则。为了进一步说明这层意思,作者以孔子《文言》为据,依托圣人的权威,极意把古代的口传所需提升为对后世文辞的普遍要求。他不仅称《文言》为“千古文章之祖”,大量征引以示为文之范式,尤其可注意的是,他特别对孔子著《文言》的用意加以深化揭示,指出孔子对《易经》乾、坤二卦的阐述是“几费修辞之意,冀达意外之言”,又用文中加注的方式进行强调,说明书面文辞与口头语言相同,若不加修饰同样难达其效,因而不能以为书面文辞即等同于文,文辞修饰才是成文的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作者进而提出,文辞的修饰除了实现“远近易诵”这一空间流传的效果,还体现为“古今易传”的垂世意义,还具有被世人普遍接受,产生“通天地万物”“警国家身心”的重大作用,可见修饰文辞以达到韵协句偶,绝非限于古人之需,也绝非简单的形式追求,实是关及实现文章价值的大问题。阐述这一层意思尽管用语不多,却见出作者思维的缜密,溯古及今,使他的文章主张得到了周全的论证。

阮元以一个经学家而撰就此文,在文字表现力方面也颇具特性。文章充分显示出经学家崇古尊圣的学术风尚,其观点的提出必引经据典,从史书所述,至圣人之文,乃至拈出具体一字以申其原义,无不说明论必有据,决非虚言。同时,阮元显然也注意对自己文章进行修饰,除了论说中时而夹以偶句,尤引人注目的是他主张用韵的一段文字,几乎全部引用《文言》中的对偶句来说明问题,这既是借助圣人之语以示此说的不可置疑,又通过他对《文言》原句的简化,避免了大量征引的繁琐之状,而使这段文字自身也呈现对偶形态,在表现形式上与其论旨达到一致,足见作者的用心之处。

阮元把用韵与对偶作为文的特性,虽然在肯定骈文的同时,对散体否定过甚,显出认识的褊狭,但另一方面,这正表明他是以比较纯粹的美学要求为文作出界定,对于文章必明道经世的传统认识是一种突破,对推进文学观念的发展有一定启示意义。

0 阅读:38

探索者Ylr

简介:一位有30多年教育工作经历的高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