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无需像柴油机驱动的常规潜艇经常需要上浮换气的AIP潜艇特别是攻击型核潜艇在全球数量的持续扩容,如何有效应对来自水下静音潜艇对水面舰艇的威胁,就成为许多海军强国都在探索的战法。
近年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DARPA)资助的研究项目,就加大了对水下潜艇的探测深度。DARPA研制了一种可安装在侦察机上的装置,能在海洋200米的深度,探测到像水鱼和鱼雷这般体积的水下目标。
中国相关方面也在研究如何运用新科技,探测和锁定数百米深度潜航的各类潜艇,以此来提高我海军驱逐舰、护卫舰等主战舰艇的搜潜/攻潜作业水平,有效化解大洋深处秘密潜航“神出鬼没”的潜艇对我海军高价值水面舰艇的威胁。
据港媒南华早报此前报道,“观澜号”海洋科学卫星,项目旨在加强中国的全球海洋监测活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在其网站上称,可定位水下500米的潜艇。
卫星用来探测和锁定水下潜航500米深度的潜艇,港媒的这个说法如果成立,这一技术使海洋500米上下海域活动的潜艇,在海水中将近乎变得“透明”,或许将成为人类反潜史上重大的反潜技术突破。
军事爱好者都知道,反潜一般都是采用固定翼反潜巡逻机、舰载反潜直升机、水面作战舰艇等,通过空中投放声呐浮标、利用舰载声呐探测系统,靠操控人员来确定和设别水下潜航的潜艇发出的声纹特征。
一旦捕捉到敌方潜艇的信号和方位以后,载机和舰艇才会投掷重型或轻型反潜鱼雷、航空反潜深弹、火箭式反潜深弹等反潜武器,来摧毁水下对己方水面舰艇威胁极大的各类潜艇。
对于慢速潜航的潜艇,或海中沉底“守株待兔”的潜艇,或在海中某一高度秘密设伏的潜艇,反潜探测系统的操控员,就很难将潜艇发出的噪音和相关的海洋背景噪音区别开来。
水下秘密潜航尤其是慢速航行的静音潜艇,是很难被水面舰艇的声呐操控人员探测、识别和锁定。也因此在潜舰的对抗中,水面舰艇并无十足把握,一定就能探测锁定并摧毁在其周边秘密潜航的潜艇,这方面真实的作战案例是很多的。
中国“观澜号”海洋科学卫星,尽管能定位水下500米的潜艇,但激光技术在军事上的运用,或多或少将受到云、雾、水的浑浊度甚至是鲸鱼、海豚等海洋动物的影响。
此外,激光束在不同温度、盐度、洋流的海洋水体间传播时,是会发生能量衰减、偏斜和散射,从而使得精确计算和锁定潜艇的阵位有一定的难度。这项技术在军事上的运用,就将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所谓中国卫星技术能“定位水下500米的潜艇”,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天基卫星和激光技术的进步,广大网友是有目共睹的。利用卫星探测水下的潜艇,这项技术本身就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从长远来看还是值得军界期待的。
但卫星上搭载的激光雷达探测和锁定水下潜航的潜艇,与实际的海军反潜作战需求,仍然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真正投入实战部署,或许将遥遥无期。
比如卫星将遭遇敌方电磁干扰和导弹拦截,敌方潜艇会释放电磁波对激光的干扰和反制等,就将降低卫星搭载的激光雷达对水下潜艇的探测等,本文作者那么认为。
在本文作者尚年少的上世纪70年代,电磁炮、激光炮等高能武器就在国内的科普类杂志上通篇累牍地报道了。现在已经21世纪20年代了,时间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你可曾见过50年前的杂志上就有的电磁炮和激光炮已经开始在军事上大规模运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