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背信弃义,灭其三族,真相远比你想的更复杂

红楼晓晓 2023-09-27 22:50:52

高平陵之变发生后,司马懿控制了京都大本营,并承诺曹爽只要肯交出手中权力放弃争权,保证其在之后做一个富贵闲人。但是,在曹爽交权后,司马懿却背信弃义,灭其三族。对此,而,历史书中所记载的只是冰山一角,真相远比我们所知道的更加复杂和深刻。

司马懿和曹爽都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人物。司马懿出身士族,作为一位出色的谋士和将领,在魏国崩溃的危机时刻挽救了局面,且在魏国后期成为了权臣。而曹爽则是曹操养孙,曹魏权臣之一,明帝曹睿逝世后,他与司马懿共为托孤大臣,拥有极高的权力和声望。

然而,虽然同为朝廷重臣,但却很难平起平坐,总要有高低之分。而事实上,由于曹魏宗室的身份,曹爽的地位当时要高于司马懿。共同辅政初期,双方虽然互不干涉,但实则已然形成了两个对立的集团。随着时间的推移,曹爽处理政务开始独揽大权,渐渐不再征求司马懿的意见,这让司马懿感到了威胁,并逐渐对曹爽感到忧虑。

史书中经常提到司马懿以权谋之道对付曹爽,但这只是斗的表面,事实上,司马懿并不想与曹爽展开明争暗斗。对此,司马懿充分利用曹爽缺乏军事权力基础这一点,希望能够通过讨伐蜀国来建立自己的威望。事实表明,司马懿在这件事上收获成效颇丰,反观曹爽在这方面显然做得不尽如人意。

眼看着司马懿名望的不断上升,两人之间的矛盾因此不断升级。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曹爽也相应地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他试图大力扶植一些属于自己的势力,当然,这些举措也遭到了司马懿的反对。但是,由于地位在曹爽之下,司马懿的反对无效。为此,司马懿开始韬光养晦,他表面上表现得称病不问政事,实则却在暗中策划着一场清除曹爽势力的兵变。

公元249年,就在曹爽陪同少帝曹芳到高平陵扫墓之时,司马懿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迅速采取了军事行动。趁着洛阳城内空虚,司马懿召集三千死士控制了整座洛阳城。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司马懿并没有受到太大阻力,这是因为除他之外,还有很多因不满曹爽改革的世家大族,凭着对曹爽的不满自发地站在其对立面,也就是支持司马懿的立场上。

兵变成功之后,司马懿在获得曹爽承诺远离朝廷、交出大权之后,司马懿表示可以留其性命。但是,真实的结局并非如此,没多久,司马懿便无情地将曹爽诛杀,灭其三族,整个过程中毫不手软。这次事件之后,司马懿的权力进一步加强,他成为了曹魏的实际掌权人。

在现在的历史书中,很多对于司马懿和曹爽的斗争更多地强调了司马懿的智谋和曹爽的麻痹大意,而忽略了双方之间的复杂关系和背后的考量。这种简化和片面的叙述,使得后人对于司马懿和曹爽的认识存在偏差。事实上,他们之间的矛盾不仅仅是权力之争,更是两种思想和理念的碰撞。可以说,司马懿最终成为权臣,一方面是通过宫廷政变夺取了最高权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的谋略足够出色,而且兼具政治和军事才能,足够能隐忍。相反,曹爽相信自己的智谋足以左右众人的心意,而却忽略了统治的实质,更不应该作为宗室宗亲在脚跟未站稳之时贸然改革……

6 阅读:2928

评论列表

用户11xxx85

用户11xxx85

3
2023-09-28 17:29

生死一念间

今夜你来告诉我

今夜你来告诉我

1
2024-01-18 19:41

是因为曹爽得罪完了世家大族所以没人有意见,实际上曹魏集团失了世家大族的支持已经没了话语权,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斗地主[得瑟]

红楼晓晓

红楼晓晓

文史渐宜精讨阅,湖山仍得饱登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