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山,位于五岳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山”。东岳泰山自然景观独特壮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泰山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自古以来,泰山是历代皇帝将相寄托梦想和祈愿的圣地。无数文人墨客为其留下足迹和诗篇。那么,过去的泰山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摄影师史蒂文·维克来到山东,爬上泰山并拍摄了很多珍贵照片。40多年前的泰山,有些地方跟现在不太一样。但是泰山的壮美一直未变,与生俱来!老照搜集不易,值得珍藏!

1983年,泰山十八盘尽头南天门前,游客还真不少。由下仰视,南天门建筑古色古香。每当山间云雾升腾产生变化的时候,南天门在云雾中时隐时现,犹如天上宫阙。人群中还有一些挑山工,肩上扛着沉重的货物向上攀登,真是太不容易了!

这是位于登泰山途中的一个平缓地带,路边是当地人建的一个茶水摊。游客正坐在棚子下一边喝茶、休息,一边欣赏泰山美景,真是太惬意了。从照片上看,80年代的泰山风貌,人工痕迹还很少,环境古朴又自然。

80年代,泰山中天门附近,聚集了不少游客。中天门峻岭阔谷,楼阁簇拥。中天门是通往山顶的必经之路,那座古朴的石牌坊建于清代,门额上“中天门”三个大字十分醒目。牌坊周围的建筑有的也跟现在不太一样。

这是80年代泰山玉皇顶风貌。玉皇顶是泰山主峰,位于碧霞祠北。玉皇顶为泰山最高处,从南天门到玉皇顶有台阶671个。山顶上有玉皇庙,庙前有一座神秘无字碑,令人称奇。另外,玉皇顶也是登泰山观看日出的最佳位置。

80年代,位于泰山极顶南侧的碧霞祠,始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绵延千年的传承,托起了泰山碧霞祠的历史重量。殿宇依山势修建,气势恢宏,堪称中国高山建筑的杰作。远处山峦起伏,云雾蒸腾。现在的碧霞祠比80年代要漂亮得多。

照片中这座古建筑就是万仙楼,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有明显的清代建筑风格。80年代的万仙楼前,松柏苍翠。有一些小贩在门口摆茶水摊,供路人喝茶解渴。从照片上看,当时到泰山玩的游客也不少,这画面太有年代感了!

登泰山的道路,大部分都是这样的石头台阶,沿着山势蜿蜒曲折,在岩石和树林间时隐时现。仔细看,在山路边上,还有人正在放羊。有人说80年代出门旅游的人很少,但是看这张照片,到泰山玩的真人不少,这也说明了泰山在中国老百姓心中的地位。

泰山上石刻数量众多,照片中几名男子坐在玉皇顶“五岳独尊”石刻前留影。这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清朝光绪年间泰安府宗室玉构题写的。这四个字精炼地概括了泰山的气质。
史料记载,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依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这是80年代的云步桥。桥边经常有云雾弥漫,人走在桥上,犹如云中漫步,故名"云步桥"。该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位于五松亭下,为民国时期修建。此桥前身是一座木桥叫“雪花桥”。在桥的东面,有清代建的“酌泉亭”。

1983年,泰山“回马岭”石牌坊前,游客众多。回马岭位于红门到中天门的中间段。回马岭于东汉光武帝刘秀登泰山的故事有关。“回马岭”三字,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吴邵曾题写。

80年代,一群挑山工沿着山路,细心协力往山上搬运物件,看上去像是一台大型机器。山路狭窄,高低不平,抬着如此沉重的物件上山,真实太不容易了!

泰山红门前,有三座石牌坊。红门(一天门)位于岱宗坊北,是一组庙宇式建筑,又称红门宫。古有“红门晓日”之景。近景是“天阶”牌坊,几个游客正站在红门前欣赏美景。

这就是泰山著名的《纪泰山铭》,又名《东岳封禅碑》。雕刻于唐开元十四年(726年),为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后撰书的铭文。该石刻位于碧霞祠东北方向的“大观峰”上。

泰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上的石刻众多。尤其是大观峰上,布满了历代题勒,摩崖石刻2000余处。为人们了解和研究泰山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泰山十八盘起始位置,矗立着一座“升仙坊”。此处山势陡峻,悬崖峭壁,不少游客拄着手杖向上攀登。抬头看,南天门已经近在眼前。奋力攀登,到达山顶,风光无限壮美。

一名老年游客,登上泰山玉皇顶,在玉皇庙他看到了“古登封台”、“天左一柱”等著名石刻。“天左一柱”碑,嵌在玉皇庙山门内东侧墙上,由四块方石并列刻成。“古登封台”碑刻镶在玉皇殿左侧墙壁上。在围栏里几块石头缝里,有游客扔进去用来祈福的一些硬币。

看到挑山工扛着沉重的货物向上攀登的背影,真正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虽然山上修建了索道,但是有不少饭馆和杂货店很分散,这就需要挑山工前往送货。

80年代,游客们乘坐高空索道,欣赏泰山美景。远处云雾升腾,置身其中,犹如在仙境中腾云驾雾。
结束语:很多人都说,有生之年一定要爬一次泰山。每一个挑战都是对自我的超越,每一次登顶都是心灵的成长。泰山,承载着无数人的向往与敬仰。回看这些80年代的老照片,更让人深切理解了泰山的壮美,以及它身上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攀高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