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统筹进药店直奔院外处方数千亿元市场

梁瑜凯 2024-04-03 12:09:26

全国零售药房总数超过60万家,注册在零售药房的执业药师数量达到64.5万人,平均每家零售药房的服务人群为2265人,药品零售行业整体已达到一定规模。今年2月,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推动“门诊统筹药店”落地,随后,各地制定了不同的实施方案,大批定点药店陆续被纳入门诊统筹药店。业内人士认为,该政策是机遇也是挑战,连锁药店、院边店成主要得益方。

已有4万多家药店纳入医保统筹管理

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零售药房总数为62.3万家。2022年底全国人口141175万人,平均每家零售药房的服务人群为2265人,药品零售行业已经整体达到一定的规模。

2月1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之后,全国范围内“门诊统筹药店”落地进程大幅提速,包括武汉、呼和浩特、南充等地一大批定点药店被纳入,成为门诊统筹药店。

《中国药店》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6月中旬,约4万多家药店已纳入医保统筹管理。其中,湖北纳入统筹管理的药店最多,也是唯一纳入统筹管理药店过万家的省份,达10032家。江西、陕西超过6000家,浙江、内蒙古、四川、江苏超过3000家,辽宁、湖南超过1000家。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药店数量占本省药店总数比例最高的是江西,占比62%,也是目前占比唯一过半的省份。湖北、陕西占比>30%,湖南、内蒙古、浙江占比>20%。

业内人士认为,门诊统筹药店之所以引发众多关注,一方面因关系到民生,老百姓“药店买药直接报销”更便捷了;另一方面涉及到长期受电商抢食的线下药店能否经营破局的问题。对门诊统筹定点药店来说,政策落地后,一方面加速了医院处方外流,定点药店可承接更多院外处方市场;另一方面也将推动药店拥抱新政策,更新自身运营策略。

各地药店要求、起付线、报销比例、限额等或有不同

《通知》明确,各级医保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符合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自愿申请开通门诊统筹服务。具体到各地,对纳入门诊统筹定点药店的要求略有不同。广西壮族自治区医保局规定,除了定点零售药店可自愿提出申请外,对已开通“双通道”购药服务的定点零售药店,医保经办机构核实符合上述条件的,可直接将其纳入门诊统筹管理。广州市医保局规定,符合签订医保定点服务协议3个月以上、1年内无本市医疗保障行政处罚和医保协议违规处理情形、营业时间内至少1名执业药师在岗审方、配备完备的药店信息系统等条件的广州定点零售药店,签订补充协议后即可。相比之下,河北门诊统筹药店申请条件更为严格,不仅要求定点资格在2年以上(近2年无违规),而且门店上年度考核评分至少90分。

《通知》也明确,定点零售药店门诊统筹的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等,可执行与本统筹地区定点基层医疗机构相同的医保待遇政策。

广东、湖南、山西等地不设起付线。海南省规定,定点零售药店门诊统筹的起付标准、支付比例以及最高支付限额等待遇标准将与海南省一级医疗机构相同的医保政策执行。广州市规定按开具外配处方定点医疗机构的普通门诊支付比例支付,并纳入参保人员普通门诊年度最高支付限额,还在全国率先引用“按人头付费”支付结算制度(向医疗机构端看齐),即医保部门根据医院在一定时间内为签约参保人提供的门诊服务总人数和平均每人补偿标准,拨付相应的医保基金。

对于医保基金而言,“门诊统筹支付按人头付费”制度可控制门诊费用,降低支付风险,节约相应的管理成本,又能提高参保人员的满意度。但管理部门同时也要提防定点药店会否出现医疗服务质量下降、费用转嫁等问题。同时,由于药店的医保基金收入与参保人员的用药量、用药结构、用药质量等因素有关,“按人头付费”让门诊统筹药店也会面临相应的问题和挑战。

部分省市定点药店纳入门诊统筹政策已落地

2月以来,除了陆续发布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外,部分省市更是陆续让政策落地,开始落实门诊统筹药店名单,提供门诊统筹直接结算服务。

截至5月18日,湖南省已有3个市州910家定点零售药店开通门诊统筹服务;近日,河南省确定120家省直定点零售药店开通职工门诊统筹服务,提供门诊统筹直接结算服务;安徽省宿州长寿大药房通过职工门诊统筹政策购买医保药品成功结算,意味着门诊统筹进药店这项惠民实事在安徽省宿州市成功落地,该市首批纳入11家定点零售药店;宁国市民范女士依托医院电子处方流转顺利取药,并完成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即时报销,成为该市成功结算第一单;新疆阿克苏市确定35家定点零售药店开通职工门诊统筹服务;西双版纳州19家“双通道”药店已按照省医保局要求全部纳入门诊统筹管理……

之所以还有很多省市还未让定点药店纳入门诊统筹政策落地,业内人士表示,这是由于门诊统筹向零售药店端进行延伸的同时,各地须出台配套措施,包括建立起医保处方流转中心,药店也需要建立对接处方的一系列软硬件,这些都需要整体规划布局和建设时间。

处方外流是前提条件,未来市场规模或超万亿元

定点药店与定点医院的处方流转是药店接入门诊统筹的前提条件。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史录文对媒体表示,今年在多地全面铺开的门诊统筹亦被视作推动处方外流的新窗口。

今年以来,电子处方流转政策加速落地,湖南、安徽、山东、江西、黑龙江等地陆续开出省内首张电子流转处方。参保人凭借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经药师处方审核后上传至省医保电子处方中心,自行选择线下定点药店或互联网药店购药结算。

处方外流加速扩大发展空间,院外市场正在进一步扩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院外市场由超过100万家的基层药店、诊所、卫生室组成。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药品院外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431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7392亿元。到2030年,院外处方市场规模有望超过万亿元,达11309亿元。

业内对处方外流的红利充满期待,同时处方外流也意味着药店必须加强产品管理。业内相关人士表示,电子处方外流是大势所趋,但电子处方外流牵扯多方利益,必须慎重。国家对电子处方的流转有规范、标准、高效等要求,这就要求药店要做好用药记录规范,避免出现药品滥用乱象,同时还要提升药店的服务水平。国金证券认为,随着此次通知的出台,药店门诊统筹服务将加速推进,从而加速处方药外流,带动药品销售与客流向院外市场流转;头部药房竞争力更强,有利于获取更多增量市场。

是机遇也是挑战,连锁药店、院边店成主要得益方

纳入门诊统筹的药店将成院外处方外流的主要承接者。

连锁药店最易接入。首先,药店必须是医保定点药店。其次,须有专职药师。处方药销售对药店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很多药店连专职药师都很匮乏,一般的普通药店显然没有能力获得医保覆盖。中信证券认为,随着医保个人账户配套改革推进,统筹资质放开显著利好具备线下医保优势的龙头连锁。

据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2022年)》,2022年全国零售药店总数为62.3万家,连锁率达到57.8%。一位医疗投资研究员表示,大型连锁药店的一个优势是,场地、人员素质、与当地医保部门对接的经验都会更好,在开方、流程处理、合规、医保监管、信息系统、供应链、采购等方面都更具有优势,也更容易成为医保部门的优选对象。他还认为,虽然处方药占比提升会拉低毛利率,但整体毛利额还是会提升,进一步提升药店的盈利能力。据统计,头部连锁药店的营收结构中,超过50%是处方药(绝大部分是医保目录内的药品),这对于头部连锁药店算是大体量的销售且供应稳定,对药店的价值也是正向的。今年6月,老百姓总裁王黎在2022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公司统筹医保落地区域的门店来客数和销售额均优于未落地区域。大中型连锁药店在接入门诊统筹后,对药店生意长期发展是利好。大参林董秘回复投资者询问时表示,国家医保局下发关于门诊统筹的通知文件,将给医药零售连锁行业带来新的业务增量,公司会积极申请门店门诊统筹资质。

院边店也是院外零售市场的主要得益方。行业观察者认为,门诊统筹对药品零售店带来的冲击可分开来看,政策有可能将带动院边店发展,而更多的社区零售药店将进入转型关键期。院边店与医院有着强利益关系,在获取门诊统筹医保额度后,可能获得更多收益,实现持续增长。

同时,对药店来说也有更多要求和挑战。由于药店在纳入门诊统筹后将接受与医院同样监管,经营更透明化,对规范经营要求更高。而更多客流意味着药店必须提升服务水准。

0 阅读:0
梁瑜凯

梁瑜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