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电商平台兴起之后,互联网购物就已经成为了非常常见的事情,最初付款的时候,大家还需要先输密码再进行支付。
可后来却突然多了一种先用后付的新型支付模式,这也让不少消费者在购物时变得更加的方便,但是先用后付也存在着一些风险。
近期,央视直接点名“先用后付”,曝光了其中的不少问题,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毕竟如果“先用后付”没关,有时候用户可能不小心欠债。
为了避免这种麻烦,大伙儿也得抓紧看看手机上的“先用后付”有没有关闭?
一、没买东西却来了快递?
11月份有个”双十一“购物节,一般而言,这段期间的快递都是非常多的。
孙大爷就莫名其妙在双11之后收到了一堆快递,可事实上他本人却并没有主动买过东西。
后来查看相关信息后他才发现,原来是他的账号开启了先用后付的功能,因此才造成这种情况。
孙大爷也是觉得很冤,毕竟他已经80多岁了,购物欲望也比较低,现在他莫名其妙买来了这堆东西,他都不知要怎么办。
不过更让他担心的之后的事情,因为他本人不知道先用后付功能是怎么开通的。
一旦后续还发生这样的事情,他有再多钱也不够花。
而且面对家里的一堆快递,孙大爷也很愁,毕竟他这么大年纪就算是退货也不方便。
无独有偶,11月底央视又直接报道了一则新闻,表示黑龙江的一位王先生近日家中快递数量暴增,但是有好些东西都不是他买的。
等到仔细查看信息之后他才发现,这些快递都是他父亲不小心买的,而他父亲当初也没打算买。
只不过因为手机账户开通了先用后付的支付功能,就导致账户莫名下单了一大堆不需要的东西。
按照王先生采访中交代的信息可知,王先生和他的父亲都没有主动去开通这个功能,可先用后付的功能却莫名出现在了支付选项,看起来就好像是默认的一般。
虽然当时下单的时候没花钱,可后期这钱肯定得补上,毕竟不还会影响个人信用,这也让王先生很是恼火。
孙大爷和王先生的事情并不是个例。
之前也有不少网友反映,家里的长辈因为不熟悉电商平台,多次通过先用后付的支付功能买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东西。
一些年轻的网友也表示,也曾经因为错误操作买过一些东西。
虽然最后这些产品退是可以退,但这一是浪费时间,二是有些产品没有运费险,运费还得自己承担,这也让不少网友莫名蒙受了损失。
正是因为这种情况频发,已经有人意识到,因为先用后付错误下单的不仅仅是那些对于互联网不熟悉的老年消费者,还有很多年轻消费者。
这已经不是特定群体遇到的困境,而是几乎所有消费者都可能遇到的事情。
要是平时没有注意到,不仅会因为时间太久货不能退,甚至会莫名其妙出现逾期未还款的现象。
二、“先用后付”有什么风险?
先用后付作为一种比较新的支付方式,确实比较便捷,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很多的风险。
当初拼多多、淘宝等多个大型网络电商平台之所以开通先用后付的功能,一方面是为了简化过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促进销量。
因此有些电商平台在支付界面往往会把这个设置设定成默认的选项,或者让这个功能隐藏起来,在消费者开通账户的时候会有选项要选择,有些消费者或许没有注意到就会直接选。
而且有些平台为了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还会写上“0元下单”这样的诱导性文案。
有不少消费者可能看到这几个字就以为是什么促销活动,直接点了进去。
然后无意间先用后付的功能被开通,甚至产品也直接下单了。
尤其是那些不太熟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在不知情的时候误触的可能性更高,最终导致一大堆自己不需要的快递全都送到了家里。
而且平台不仅有先用后付,有些平台还有免密支付这个选项。
当两者相互结合的时候,消费者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买了什么东西,也不知道银行卡里的钱是怎么少的。
这其实就是在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也对消费者的财产安全也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
若是遇到不法分子,消费者的风险还会更大。
即便消费者运气好,在开通这些功能之后没有遇到一些不法事件,但是因为先用后付的开通,会让消费者在不自觉之中产生过度消费的行为。
毕竟,当买一样东西不需要立即花钱的时候,很多人可能都意识不到,直到最后多期的账单叠加在一起,消费者才会猛然发现,原来自己的支出已经远远超过了预期。
更可怕的是,要是消费者平时经济根本没有预算和规划,在多个平台都开通了先用后付。
等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在哪些平台买过东西,还款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还不起,只能延迟还款。
然后消费者还得被莫名收取一些手续费,经济压力又更大了,而且这会影响消费者个人的信用。
此外,有些平台还会故意对先用后付的商品做出一定的限制。
比如要是购买这件商品之后,那么在后期退货的时候可能需要经过多道程序。
要是程序比较复杂,或许有不少消费者都会因为嫌麻烦而选择放弃。
又或者先用后付的商品在退货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旦逾期就不予退换。
消费者无形中又遭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更过分的是还有些先用后付的产品要是消费者选择退货退款的话,还得承担一些违约金。
以上的这些风险,都让不少消费者对于先用后付这项功能充满了质疑,甚至有一种自己的财产安全受到危险的恐惧感。
三、开通容易关闭难?
因此,当不少消费者意识到自己手机开通先用后付之后,都想要赶紧关闭。
但是先用后付这个功能开通起来比较容易,关起来可就难了。
当初在开通的时候,消费者可能只是莫名其妙点了一个按钮就开通,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提前消费的方式。
一些平台允许用户开通先用后付功能的条件也比较宽松。
一般是芝麻信用达到多少分,微信支付分达到多少分,就可以直接开通流程简单审核也比较快速,一般消费者都能满足这个条件。
可等到后来要关闭的时候,有很多人都找不到。
尤其是那些对于电商平台并不熟悉的中年人或者是老年人,怎么摆弄手机都摆脱不了先用后付。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有些平台故意将先用后付的关闭入口设置的比较隐秘,不少人还得摸索一段时间,才能找到解除先用后付的地方。
与此同时,即便消费者找到了关闭了入口,因为有些订单没有结束,平台也可能不允许用户直接关闭。
必须要等到订单完成,结款处理完后才能够进行关闭的操作,这也更加的麻烦。
而且在关闭这项功能的时候,平台还会再三的挽留,发出一些优惠时的信息希望留住用户,这也让不少用户比较纠结。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也需要平台多下点功夫,正视先用后付功能给用户带来的困扰,优化界面设计,将先用后付的选项更清晰的展示给用户看。
同时,平台也尽量不要再用一些诱导性的文案迷惑消费者,也不要将先用后付设置为默认选项。
可以设置二次、三次的确认程序,确保用户是在知情的情况下购买的商品。
不仅如此,先用后付功能关闭的按钮也要设计得更加简洁,这样用户在开通或关闭时才能格外的方便。
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这项服务的监管力度,明确平台需要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
一旦平台故意隐瞒消费者就是违规行为,必须加重处罚力度,才能让平台更加重视这个问题。
以防先用后付的问题越发扩大,甚至造成互联网金融的漏洞。
消费者自身也需要更加的警惕,购物时要更加清晰平台的购物规则。
面对一些看似比较诱人的优惠活动时要保持清醒,不要轻易点击未知链接,或者直接授权给平台。
后期消费者也应该定期查看自己的购物记录和账户的相关消费,发现陌生订单时要立即追溯源头。
若是自己找不到,也可以和客服联系,核实真正的情况,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财产。
如果平台依旧不愿意帮助消费者解决这些问题,或者将问题推来推去,消费者也可以拨打消费者热线进行投诉和举报,这样才能更加规范互联网电商行业。
结语
先用后付这种功能有人觉得好用,也有人觉得是一种困扰。
这种新的支付模式不可能适合所有人,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平台和商家都有必要告知消费者相关的信息。
这种告知不能是比较隐晦的告知,而是得用更大的标志提醒消费者,这样消费者才不会因为手滑而误触。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和平台、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电商“先用后付”引争议!你“被开通”了么? 环球网2024-11-22
先用后付什么意思 羿说期货 2023-12-20
明明没付款但商品到家了?来看“先用后付”的千层套路 央视新闻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