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门子与贾雨村的人性剖析:要从一声冷笑和一句大恩人说起

君晓吖侃红楼 2025-02-21 21:21:42

《红楼梦语言话术》050

且说贾雨村为如何处置薛蟠打死人命案向门子问计,门子便向他详述了原告、被告双方的家世与来历。末了,门子竟问贾雨村:“老爷可知这被卖之丫头为谁?”这一问着实“歹毒”,只因他即将道出的,是一个对人性的彻底考验。

雨村道:“我如何得知?”门子冷笑道:“这人还是老爷的大恩人呢!他就是葫芦庙旁住的甄老爷的女儿,小名英莲的。”雨村骇然道:“原来就是她!闻得她自五岁被人拐去,却如今才卖呢?”(引程甲本第四回)

贾雨村的“骇然”是真实反应,只因他实在想不到世间竟有这般凑巧之事。拐子所言,绝非无的放矢,怎能不让他惊骇万分。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此处最具讽刺意味的,当属门子那一声“冷笑”。人在何种情况下会冷笑?当对一件事怀有讽刺、轻蔑、不满、无可奈何等复杂情绪时,才会冷笑。

门子定然不会有“无可奈何”或“不满”的情绪,他此时的冷笑,无疑是“讽刺”与“轻蔑”之意。他所“轻蔑”的,是对甄英莲落难后悲惨遭遇的冷漠。虽说他们曾是故人,可当初甄家富贵,甄英莲是个小姐,而门子不过是葫芦庙的小沙弥。如今甄英莲被拐,据门子所述,拐子将她拐去养大后发卖,显然是“扬州瘦马”的做法。门子这一声冷笑,笑的是对甄英莲遭遇的蔑视。曾经富贵又怎样?还不是沦落到被人买卖的境地。

他全然忘了当初抱过甄英莲,也忘了亲眼见到甄家夫妇丢失女儿、家破人亡后的痛苦。这种人性体现在门子身上,既有对世俗人情的嘲讽,也有大众麻木的表现。与门子相比,后面出场的刘姥姥,其光辉形象简直光芒万丈。

门子一介草莽,他的无情无义可用麻木不仁来形容。但读了万卷书、身居高位的贾雨村却不能如此。甄家当初对门子并无恩惠,对贾雨村却是实实在在的再造之恩。若不是甄士隐慷慨相助,贾雨村便不会有今日的飞黄腾达。

或许门子正是想到了世事变迁,当初富贵的甄家已灰飞烟灭,而落魄的贾雨村却身居高位,将要审判因甄英莲而起的官司,这难道不是一种“讽刺”?

所以,门子这一声“冷笑”,真正将人性之私刻画得入木三分。相较之下,他随后对贾雨村说起甄英莲就是甄士隐丢失的女儿,倒真不是借此讽刺贾雨村,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然而,门子终究是小人心性,城府不够深,无法做到喜怒不形于色。终究在贾雨村面前忍不住“炫耀”了一下,说“这人还是老爷的大恩人呢!”

日后门子被发配的下场,这句话起到了关键作用。对门子来说,不过是遇见故人飞黄腾达后,以为能够攀附的得意忘形、口无遮拦。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话落在贾雨村耳中,简直如芒在背,满是讽刺。

有些话,说者或许有意,却往往会深深刺痛听者的痛处。后文晴雯被排挤是如此,此时的门子也犯了这个致命错误却不自知。

贾雨村此时已是三品的应天知府,即便曾经受过甄士隐的大恩,众人也都心知肚明。但这件事绝不能当面宣之于口。

门子若说甄英莲是故人甄老爷丢失的女儿,完全没问题。可他特意提到是贾雨村的大恩人,纯属自寻死路。

贾雨村十年寒窗苦读,确实得到甄士隐资助才金榜题名步入仕途。但那段寄人篱下的经历,对他来说并不愉快。甄士隐并非乐善好施、随便给钱的土豪,而是对贾雨村百般考验后才给予投资。

贾雨村拿到资助,是靠自己的巴结、暗示,忍受长达两年的困窘生活才求来的。这是他最不愿想起的过往。在他心中,如今坐上应天府的位置,是凭本事赚来的,与甄士隐有关却关系不大。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此处的贾雨村与门子,真可谓是“猪狗不如”。他们只从自身考虑问题,全然不想“受人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所以,门子的冷笑对贾雨村刺激不大,反而是这一句“大恩人”才扎痛了贾雨村。

正所谓言多必失,在领导、前辈跟前说话,一定要过脑子,门子吃大亏,实在不冤枉。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0 阅读:6
君晓吖侃红楼

君晓吖侃红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