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军队史(9):印度的喜剧天份,在血腥的一战中成为谐星

战史威锋 2024-02-04 12:22:05

上回我们讲到,印度军队在西线战场上糟糕的表现让英国人大失所望,英国也终于明白让印度人和德国人作战无异于葫芦娃救爷爷,于是英国给印度重新匹配了当时已经摇摇欲坠的奥斯曼土耳其。此时的奥斯曼已经不再是16世纪中叶那个强盛的帝国,由于统治阶级常年腐朽的统治,官员贪污受贿、滥用职权,导致国家财政枯竭,特别是在19世纪彻底的沦为了半殖民地,被西方列强称其为“西亚病夫”。

奥斯曼不甘就此沦落,于是痛定思痛,开始效仿欧洲列强进行改革,随着与西方交往的日益频繁,很多先进的思想也逐渐传入了奥斯曼。改革期间对奥斯曼帮助最大的无疑是德国,不仅给奥斯曼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1903年~1914年期间,还帮助奥斯曼修建了连接伊斯坦布尔和巴格达的铁路,军事上也向奥斯曼派出军事顾问,帮助组建和训练现代化陆军,就在全国上下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时候,一战爆发了,奥斯曼原本向英国购买的两艘现代化战列舰也被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以战争为借口强行征用。这让奥斯曼极为恼怒,此时意大利宣布退出三国同盟,德国正好急需援手,和德国关系良好的奥斯曼借机加入同盟,组成新三国同盟。

老子下馆子从来都不给钱,用你两艘船怎么了

为了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早在奥斯曼参战之前,英国在就在当地阿巴丹市部署了一个印度步兵师,以确保自己的石油供应补给。1914年11月6日,奥斯曼正式加入同盟国后,英国也开始往这里投入大量的兵力,11月8日,巴雷特统领的印度步兵师率先在法奥登录,在舰炮的掩护下,印军击败奥斯曼军队,占领了法欧堡。11月中旬,又有大量印度士兵抵达战场,之后英印联军开始沿着阿拉伯河上游移动,向巴士拉市发动猛攻,奥斯曼军队尽管拼死抵抗,然而还是不敌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英印联军,巴士拉被攻克。被胜利所鼓舞,英印联军12月9日继续沿河上行,成功击退奥斯曼驻防在两河交汇的守军,夺取军事要地科纳。战役初期,在英国军官的带领下,一路上可谓是顺风顺水,势如破竹,英国人又觉得印度士兵的战斗力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差。

两河文明发源地

眼看英印联军距离巴格达越来越近,此时多线作战(1915年初加利波利战役打响)的奥斯曼也只能派出有限的军事力量进行支援,以拖延英印联军前进的步伐。1915年10月5日,缓过劲的奥斯曼组建了第六军团,在德国顾问马尔科·戈尔茨的指挥下,正式进入了美索不达米亚战场。1915年11月,一万多英国先遣部队在达泰西封郊区遭到2个奥斯曼师的猛烈攻击,仅2天时间,英军便阵亡4600多人,英国人发现眼前的奥斯曼军队战斗力和以往的奥斯曼军队明显不一样,于是仓促撤退。戈尔茨则指挥着奥斯曼第六军团乘势追,战局瞬间发生逆转。

奥斯曼第六军团指挥官马尔科·冯·德·戈尔茨

面对奥斯曼凶猛的进攻,印度士兵再次暴露出固有缺陷,一旦英军指挥官阵亡,那么他所统领的这支印度军队便会溃败,无一例外。英印联军被迫退至库特地区,奥斯曼第六军团趁机困库特。处于危难的英军不得不向沙俄求援,沙俄指挥部同意了英军的请求,然而双方却在战后利益划分的问题上争论了很久,这就很神奇了。最终,英国人担心沙俄染指石油和棉花产量丰富的地区,决定自救。

1916年冬天,英军先后尝试了四次救援均以失败告终,同时被围困在库特的英印联军正在饱受疾病和饥饿的折磨。1916年4月29日,库特地区的英印联军向奥斯曼军队投降,超1万士兵被俘虏。战争也彻底陷入僵局,尽管英奥双方都在继续往这里投入大量兵力,然而收效甚微,印度士兵更是士气极其低落,毫无战斗意志。

眼前的局势明显让奥斯曼膨胀了,看到英军的无能,帝国指挥部便抽调奥斯曼第六军团主力,转头向东面的沙俄军队发起了进攻,一路高歌猛进,好家伙,直接打到了德黑兰(今伊朗首都),颇有一副重现波斯帝国荣光的势头。然而狡诈的英国人可不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在1916年12月,英印联军组织5万余人,向巴格达方向发起进攻,3月9日,英印联军便到达了巴格达郊区,3月11日,凭借人数优势,英印联军成功占领巴格达,同时进攻俄军的奥斯曼第六军团也因补给线过长导致物资匮乏,被俄军击退,4月俄军成功控制赫那钦地区,奥斯曼第六军团再次陷入绝境。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又出现了,沙俄爆发了10月革命,苏联宣布退出战争,爷不玩了。

我革命了,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

苏联的退出让英印联军再次陷入被动,不得不宣布暂停进攻计划,美索不达米亚战役再次陷入僵局。直到1918年10月(距离一战结束只剩1个月),英国人发现奥斯曼第六军团的食品和弹药严重短缺,于是发动总攻,凭借压倒性人数优势,英印联军仅用一周就击败了曾经那个让他们吃尽苦头的奥斯曼第六军团,并最终获得了美索不达米亚战役的胜利,为了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印度军队共一万多士兵战死,5万多士兵受伤,因疾病,饥饿而死的士兵有3万多人,共计伤亡9万多人。

纵观一战时期的印度士兵,总会有各种只有你想不,没有印度人做不到的魔幻的操作,在东非坦桑尼亚,就有8000多印军被1000多德军围歼,800多人战死,数千人被俘虏。乌干达战场也一样,数千印军被800驻防德军击溃。

起初面对印度的参战,德国人是很不爽的,但是打到后来,德国人也乐了,印军完全对德国构不成任何威胁,反而一直在消耗英国的物资。另一方面,奥本海默领导的德国东方情报局在得知印度士兵参战后,认为是一个绝佳的策反机会,他说道:“希望德国能够俘虏大量的印度士兵,经过教化后,让放弃效忠英国的印度战俘加入到远征阿富汗的队伍中。在那里他们能够说服埃米尔在印度发动起义,并宣传反对英国的统治。”

为此德国还做出了相对应的计划,他们向印度战俘发放比英国战俘更多的面包、黄油、蔬菜、烟草。尊重宗教信仰的传统,根据宗教的要求提供食物。同时大肆宣扬英国殖民者对印度人民的压榨。经过一系列的教化后,鼓励印度战俘多给自己家乡写信,试图在印度激发起反英国殖民浪潮。在前线,德国也不断向印度人防守的区域投送大量宣传册和宣传报纸,奥本海默甚至还专门为印度人出版了用印度语印刷的《印度斯坦报》,思想这一块真的快被德国人玩烂了。面对德国人不讲武德的魔法攻击,英国人也警惕了起来,他们强行检查印度士兵的通讯信件,以防印军心理动摇,投靠德国。

印度战俘认真清洁床铺卫生

总体而言,印度军队作为一战的一支军事力量,一直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搜索印军一战历史更是乏善可陈。国外在评价印军在一战的影响时,一直用forgotten(毫无存在感、容易被遗忘)来描述。如此糟糕的表现也让英国更加的轻视印度,堂而皇之的拒绝兑现战前承诺的印度自治权,甚至还有印度的公豸精英们站出来为英国人“洗地”(全世界的虫豸好像都一样),理由是印度没有达到英国的期望,没有获得自治权完全就是印度人自己的问题,怪不得英国人。

1919年,印度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随后英国人直接“物理降温”,开枪射杀示威群众,导致1499人丧生,数千人受伤,警察局、监狱更是人满为患,之后便是不了了之。至于印度通过一战获得了什么,可能只有英国颁发给11名印度士兵的维多利亚勋章,这就是殖民地的悲哀,更可悲的是,某些“虫豸”居然还向往这样的世界。

1 阅读:74

战史威锋

简介:一个普通的军事,历史爱好者,分享我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