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术”模式,以逸待劳,“大手笔”收台秘籍惊现

椰子的生活 2025-03-31 19:46:38

今天讨论一个异常严肃的话题,这就是中国为什么迟迟不收台。有的人说,看着揪心,等待着急。目前,美国几乎完全陷入了战争的泥潭,中东、伊朗、也门、欧洲、俄乌等,都在与它纠缠不清,手脚几乎被束缚死了,这么明显的窗口期,这么有利的时机,怎么不充分利用呢?

头条君不必担忧,更不必着急,请坐下来喝茶,听我慢慢的一五一十的给您道来。在这里我把收台问题概括为“三术”模式,即“消耗术+等待术+修补术”模式。

中国需要“消耗术”(图源网络)

第一条,“消耗术”。

我们这个东方国度,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也曾是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世界中心,是世界上拥有最高智慧的国度,也是最爱好世界和平的国度。但是,有些国家,比如美国及西方国家,则不会承认和赞同我们的这一正义主张。他们另立山头,到处“交朋友”、“拉盟友”,坚持“丛林法则”、实施“优先战略”,推行国际霸权,其目的就是纠结帮凶,祸害其它国家,从中渔利——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军事利益、霸权利益等等。

尤其是二战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欺凌他国人民、掠夺他国财富、霸占他国资源、颠覆国家政权等行径,已经看作是天经地义,约定俗成的“权利”,步步紧逼,穷凶极恶,无所不及。这必然激起巨大国际风浪。而这种“风浪”正是正义力量的反抗与抵制,反省与对抗。比如中东、伊朗等,正义力量必然会站出来与之斗争,这就是最好的例证,这就是最大的消耗。因此,“消耗术”用在这里真是量身定做,恰如其分,适得其所。

我们最需要的就是等待机会,等待彼消此涨,到时候完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祖国解放战争后续工作,也就是完成祖国完全统一的大业。因此,我们近期哪里也不插手,哪里也不打。我们要的就是美国日益的严重“消耗”。即便菲律宾跳得再凶,台湾跳得再急,日本跳得再高,我们都不要理睬他们。假如他们做得太过分了,我们也不是吃素的,我们也必须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我们的目的就是需要消耗美国,让雪上加霜的美国,让日落西山的美国,让实力渐衰的美国,一天一天地“消耗”下去,以至于让他“骨瘦如柴”、“撑不起架子”。我们既要让他在中东消耗美国,在也门消耗美国,也要让他在红海消耗美国,在伊朗消耗美国,然后在欧洲战场一如既往地继续消耗美国。对,就是这样子,一直不停地消耗美国。

无论美国如何挑衅,如何言辞激烈,无论是万斯出面,还是特朗普亲自出面,无论他们说什么,都不要理睬他们,而是不停地消耗他们,避免与其发生任何最直接的各种不同争端,就连小小的骚扰都不要搭理他。

小小骚扰这样的情况,我们只需要警告驱离即可。然后就是眼看着他,在中东不断地消耗,在伊朗不断地消耗,在欧洲不断地消耗。消耗他,把所有的军事设备的底牌都亮出来;消耗他,让欧洲对他彻底失去任何的希望。然后等到消耗的差不多的时候,他就会乖乖地滚回北美,这才是真正的“消耗术”,而这种“消耗术”正可以让我们以逸待劳。

因为只要每一场美国的战争背后的逻辑都是赚钱的话,那么这次就让他彻底的发现,他不但赚不到钱,还得让他所有的小弟都对他失去希望,失道者寡助,只要实现让他成为“孤家寡人”,那么,我们这里就是真正的以逸待劳。这是其一。

中国需要“等待术”(图源网络)

第二条,“等待术”。

我们先来看一看中国与美国之间的主要差距就会发现,我们采取“等待术”是何等的重要。这是站在历史的高度,站在战略的高度看问题。我们追赶美国最根本的需要与时间赛跑,这必然要求我们要有一个等待和缓冲的机会。

中国与美国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在多个领域存在结构性差距,这些差距既反映了发展阶段的差异,也体现了制度、文化和战略选择的不同。

一、经济总量与质量的平衡挑战。虽然我们与美国在总量上的差距缩小了,但是在人均与结构问题上,还是表现很突出的。

表现一,GDP规模。2024年中国GDP按汇率法计算为美国的64.9%,混合购买力与汇率的算法下差距约10%。若以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中国GDP已超越美国,但这一指标在国际贸易中实用性有限。表现二,人均水平。中国人均GDP约1.89万美元,仅为美国的22%,且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显著。表现三,产业结构:美国服务业占比超过80%,中国为53%,但制造业规模已超越美国,尤其在中高技术制造业领域领先。不过,中国在金融、科技服务等高端服务业的全球竞争力仍较弱,人民币在全球交易货币中的份额仅为3.5%,远低于美元的44.2%。

另外,在创新生态与风险投资方面,美国风险投资环境成熟,早期项目投资占比高。中国风险投资更倾向“中后期押注”,关键领域仍依赖进口;中国在应用技术领域(如5G、移动支付)领先,但基础研究投入不足。

二、科技领域的“双向追赶”格局,核心技术“卡脖子”与局部突破并存。

表现一,半导体。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占全球30.1%,但设备国产化率仅16%,高端光刻机、EDA软件等完全依赖进口。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限制对华技术出口,试图延缓中国半导体产业升级。表现二,人工智能。中国在AI模型商业化和算力效率上快速追赶,部分领域差距缩小至3个月,但芯片设计和基础算法仍由美国主导。表现三,新能源。中国动力电池全球市场份额超60%,但全固态电池、氢能等下一代技术尚未突破,美国企业QuantumScape在固态电池领域已进入车企认证阶段。

三、军事能力的“非对称竞争”,防御性力量与全球投射的鸿沟。

表现一,军费与装备。2024年中国军费约2600亿美元,为美国的1/3,但使用效率更高,例如装备采购占比36%,远超美国的19%。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反卫星技术等领域领先,但核武库规模(约400枚)仅为美国的1/5,且海外基地不足美军的1/10。表现二,区域威慑与全球干预。中国在台海、南海具备“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但缺乏全球兵力投送体系。美国拥有11艘核动力航母,可同时应对多线冲突,而中国首艘弹射型航母尚未形成战斗力。

除去上述三个主要方面差距之外,在教育与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悖论;软实力与全球治理的“规则博弈”;社会治理与制度韧性的“模式差异”等方面,也都需要一个追赶时间问题。

尤其是我们近几年需要应对的主要挑战更为显现。表现一,科技自主。中国需突破半导体、工业软件等“卡脖子”领域,美国则需应对制造业空心化问题。表现二,军事转型。中国加速航母、战略投送能力建设,美国推进AI军事化与太空军发展。表现三,全球治理。中美在气候变化、核不扩散等领域存在合作空间,但竞争将长期主导双边关系。

因此,中美差距是多维度、动态的,中国在经济规模、应用技术、区域影响力等方面快速追赶,但在核心技术、全球治理、高端服务业等领域仍需突破。未来十年,双方竞争将围绕科技主导权、规则制定权和意识形态展开,合作则聚焦于全球公共产品供给。这些大手笔的工作,都是需要“等待术”来实现的。这是其二。

中国需要“修补术”(图源网络)

第三条,“修补术”。

刚才我们把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差距,归结到了“等待术”里面,其实,上述的欠缺和不足,也完全可以算在“修补术”里面的。为了突出中国追赶美国的时间差,所以,暂且打在了“等待术”之中。

在这里我要提到的“修补术”,重点侧重在加快自身发展方面。

第一点,没有永远的“盟友”,美国需要的我们也需要。尽管日本和韩国是美国的盟友,但是,相比较而言,这两个国家更是我们的邻邦,与我们一衣带水,永远都是搬不走的。因此,趁着美国国内外矛盾斗争激烈,冲突不断爆发之际,我们的王毅外长亲自赴日,参加了中日韩三方合作事宜,并签署了重要的合作文件。这个重大历史突破,既给三国之间合作注入活力,也可以削弱美国在本地区的影响力。“修补”周边国家,不仅仅局限于这两个国家,这是“修补”之一。

第二点,打破美国海上封锁,北极破冰开通新航线。李嘉诚出售43个港口一事,目前处于暂缓签约,多方审查的关键阶段,这一事件已经从单纯商业行为,演变成为中美地缘博弈的焦点,凸显了全球化背景下商业利益与国家战略的深层冲突,也为中国海航运输提供了新的战略思考。

霍家在北极破冰开航道项目,不仅是商业冒险,更是中国突破地缘封锁、参与全球规则重构的战略支点。尽管面临自然与政治双重挑战,但其开辟的“冰上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未来将深度影响全球贸易版图和极地治理格局。另外还有与邻国展开的铁路项目、运河项目等等,这是“修补”之二。

第三点,既要经营好外循环,更要做好内循环。从目前情况看,外循环压力很大,问题最复杂,处理起来也很棘手,但是,相信有中国智慧、中国能力、中国外交、中国商贸等的奋力罗织、铺垫与开路,办法总比问题多,未来将会越来越好。

但是,更主要的是“修补”内循环。一是企业发展的后劲需要给力;二是人工智能先进科技的产业发力;三是急需解决的“卡脖子”问题;四是产业链通畅链接问题;五是解决就业压力问题;六是解决好老年养老、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等问题。我们不仅要让外循环通畅,更要让内循环良性运转。这是“修补”之三。

第四点,既要热情迎接台湾爱国人士撤回大陆,又要确保“台独”分子不漏网。因为台湾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复杂,我们处理台湾问题要慎之又慎。我们要把那些积极支持台湾收回,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爱国人士拥抱在大陆怀抱,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独派”分子一网打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等待那些顽固抵抗者的,必然是历史的审判和人民的唾弃。这是“修补”之四。综合起来这是其三。

综上所述,在祖国完成“三术”之后,也就是彻底拖垮美国的时候,更是国际国内格局完全有利于中国的时候,到了那个时候,中美实力对比发生了质的改变。台湾失去了美国这座靠山,又得不到日本等国的支持,我们收取台湾那就是囊中探物,手到擒来。真可谓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以这种方式收台,不仅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各种损失也降到了最低点。祖国统一,中国复兴梦得以实现,那是何等快乐的事情啊!

0 阅读:1
椰子的生活

椰子的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