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戴笠,一个行踪诡秘、心狠毒辣的神秘人物。
他一手缔造起来的国民党特务军统,在战争期间四处搜集情报,地下网络更是遍及世界各地。
为达目的,戴笠无所不用其极,手段之残忍,行动之诡谲,令人胆寒。
那么,他是如何走上权力巅峰的?在不为人知的背后,他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戴笠
一、 戴笠的流浪岁月和特工崛起1897年5月27日,戴笠生于浙江省江山县仙峡岭脚下,原名戴春丰。
他四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在母亲的陪伴下艰难生活。
在中国旧社会,寡妇和孤儿往往容易受到欺负,同样,戴笠一家也遭受了这样的欺凌。
他家里有一小块竹林,这是母子俩唯一的生活来源,一些亲戚常常不经同意就来竹林里砍竹子,因此,戴笠经常和对方发生冲突,但争执的结果却每次都是以被欺凌而结束。
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戴笠的性格变得有些扭曲了。
17岁那年,戴笠在母亲的安排下早早结了婚,并同时进入浙江省一中继续学业。
然而,戴笠在学校只待了不到三个月就被退学了,这又是为何?
戴笠的全家福
原来,戴笠所住的宿舍楼里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值夜人员。
他习惯晚上十点后关灯后到寝室巡查,检查是否有人熬夜或闲聊。
老人穿着一双皮鞋,而宿舍楼的楼梯都是木制的,皮鞋踩在上面时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刺耳的声音常常将熟睡中的学生们惊醒。,戴笠也因此非常讨厌此人。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将一只木质哑铃放在楼道的台阶上,导致值夜的老人在巡查时,不慎从楼梯上摔了下来受伤。
学校调查后,认为这件事情非常严重,便将戴笠给开除了。
被学校开除后的戴笠不敢回家见母亲,便只能在外面流浪,游走在杭州、宁波、绍兴、上海等地。
青年戴笠
1921年,戴笠在上海经历了一次赌博失败后气得大声喊叫,引起了赌场老板杜月笙的注意。
接触一段时间后,杜月笙试图拉拢戴笠,但此时,年轻气盛的戴笠却并未将对方放在眼里。
后来,斧头帮掌门人王亚樵邀请戴笠加入,戴笠也没有同意。
看来,他并不想加入黑道。
最终,戴笠背井离乡多年,却还是一无所成,只能丧气地回到家乡,此时他已年近30岁。
戴笠(右一)、杜月笙(右二)
回家后,在妻子和母亲的劝说下,戴笠开始以售卖自家的竹子维持生计。
一次偶然机会,他在卖竹的过程中结识了毛人凤,对方给了他20元钱,供他参加黄埔军校的考试。
于是戴笠立马赶往广州,此时距离第六期考核还有六个月的时间。
戴笠把所有的积蓄都用在了备考上,住宿的酒店不断催促他付钱,被逼无奈下,他只能露宿街头。
不久后,戴笠参加了黄埔军校的第六次入学考试,但却不幸落榜了。
然而戴笠并没有放弃,又参加了两次考试,终于如愿入学。
毛人凤
1932年3月,蒋介石在中山陵园举行“复兴社”秘密会议,戴笠也参与其中,并被任命为“复兴社”总干事。
次年,复兴社快速发展,戴笠负责统筹全国26座城市,和三条铁路沿线的情报工作,他的眼线遍布各地。
没过多久,特别行动处就变成了一个嗜血的杀手组织,戴笠也因此成为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杀手。
1938年,特务机关扩充为“军统局”,戴笠先是担任“军统局”的副局长,后来又当上了总务处处长,成为国民党军统局的首脑。
在蒋介石重掌大权后,他意识到情报收集的重要性,开始着手培养间谍。
为此,他这个领导也开始和手下一样,亲自到各处搜集消息,帮助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四派进行北伐战争。
1939年,戴笠被任命为军统总部情报科长,负责统筹情报工作。他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承认,并成为黄埔军校的“清党”委员。
戴笠
二、角色拓展与没落戴笠的升迁速度非常快,看起来和他的资历并不相符,但是蒋介石对他在特工方面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
由于他在谍报方面的突出才能,特别是中原战争时期收集的资料,使他成为了军情局的重要人物。
从那以后,他就在最前线的秘密特工工作中崭露头角。
“军统”,是国民党的两大秘密机构之一,全称是“国民政府军部调查统计局”。
相对于“中统”而言,“军统”在其发展历程中的作用是错综复杂的。
虽然他们彼此竞争,甚至有矛盾,但本质上他们还是一个大家庭。
两派之间的分歧一方面是因为内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时代变迁。
而戴笠能够坐上军统副局长这个位置,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戴笠和蒋介石视察部队
虽然他做过秘密特工,但在黄埔军校里,他还是一个年轻的学生,跟国民党的高层比起来,他还不够资格。
这在党内和军队中引起了不满。
蒋介石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作出了一系列决定,其中既有“中统”陈立夫的职务,也有贺耀祖和戴笠的职务。这个决定是为了,以保证指挥中心的高效运转。
在戴笠的指挥下,他的组织迅速膨胀,发展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
据估算,在军统全盛时期,手下的特务间谍足有五万多人,如果算上周边的势力,总人数则在二十万人以上。
蒋介石和戴笠
在国共两党的战争中,军统在间谍、暗杀等领域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尤其在抗日战争中,他们在情报收集、反间谍、刺杀等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戴笠本人还深入缅甸,建立情报网络,为后来在缅甸的行动提供了关键信息。
另外,他们还成功地揭露了日本人袭击珍珠港的秘密,虽然美国当时没有采用,但还是在世界上引起了极大震动。
戴笠在搜集情报的同时,也参与过许多重大的、特别的工作。
例如,1937年将在南京失散的国父孙中山遗骸营救出来,并把他运到重庆。
除此之外,他还参加过很多特别的任务,比如在香港刺杀英国情报局局长马克·杜奇,在太平洋战争中渗透到日本,盗取情报。
不过,尽管戴笠在抗日战争中贡献颇大,但其本人却因其残酷无情的作风而成为“白色恐怖”的主要代表。
在他的指导下,军统时常使用酷刑,生杀,投江等一系列恐怖行为对待和他们持不同政见的人。
并且在针对共产党、民主党派、乃至国民党内部异己的行动中,军统无一例外都进行了残酷的报复与压制。
并且,戴笠还喜欢用“老虎凳”和“踩杠子”这两种酷刑来折磨人,使受刑者终生残疾。
在军统审讯室中,也常以此手段处置犯人,受害者被虐待致死是司空见惯的事。
戴笠的处理方式就是,如果被抓到的人不肯承认,那么就把人给杀了,然后把尸体掩埋或者销毁。
根据统计,光是判刑的死刑犯就达数千人,失踪、监禁、折磨的更是不计其数。
戴笠的这一行为在当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祸害。
戴笠(左)
二、 三个神秘习惯据历史记载,戴笠有三个神秘的小习惯。
第一:不管去哪里,随身要带上一支烟。
值得一提的是,戴笠自己却从不吸烟,他只是视吸烟为社交的一种方式,以表示对他人的尊敬。
在戴笠看来,吸烟是一件很容易让人上瘾的事情,一旦沾上就很难自拔,所以他从不吸烟。
这种行为既显示出戴笠的原则性很强,又显示出他处理问题的睿智。
戴笠(左)
第二:在外从不饮茶。
戴笠是特务头子,仇家不少,想要他命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而茶水过深的颜色和苦涩的味道很方便他人下毒,无论是从味觉还是视觉上,都很不容易被发现。
戴笠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很危险,随时都有被刺杀或者背叛的危险。
所以,他对所有的食品和饮品都非常小心,特别是那些可能下毒的茶。
他曾说:“我只饮白水,因其滋味淡,且易察觉其中有无杂质。”
戴笠
第三:从不照相。
作为一个混迹间谍界多年的特工,戴笠很清楚,拍照会让他的身份暴露,也会让他陷入危险之中。
他的工作要求高度保密,任何细节泄露都有可能会有性命之忧。
所以戴笠很少在照片上留下什么纪念照片,只有在一些与他的工作相关的场合或者重大活动时,他才会在摄像机面前露个脸。
戴笠相貌平平,个子不高,衣着也不怎么讲究,可以说是朴素到了极点。
他本人极少照相,从为数不多的几张照片中可以看出,戴笠常常身着一件简朴的中山装,在众人之中毫不起眼。
作为一个特工,保持神秘感,对他们的工作很有好处。
国民党曾成立过一支以培养刺客、特工为职业的训练班,称为“洪公祠训练班”。
这是戴笠创办的第一所特工培训学校,有着非常严谨的管理体系,许多高级军官都是出自于这所学校。
可是在培训班里,戴笠并没有去参加每一个班级的毕业典礼,也没有与他们合影留念,更没有将自己的相片赠送给他人。
事实上,很多高级特工连戴笠的照片都没见过,更不要说那些低级特工了,大多数人都只是听闻过他的名字,却从未见过他的真面目。
可见戴笠对自己的身份保密的很好。
一次,中央通讯社的一位记者曾将戴笠和蒋介石的会面拍成照片。
戴笠得知这件事后,马上派人去中央社,要他们删去与他有关的照片,并且永远不许再冲印。
戴笠
1940年,日本特务机构与华北各地的伪满局都发出通告,要巨额悬赏“军统”头目戴笠。
凡抓获者赏二十万,凡因提供线索而被捕者,赏五万。
可想要找到戴笠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当时并没有人知道戴笠的长相,这也一度让日本政府非常的头疼。
而正是有了这三个习惯,戴笠才能在抗日战争的最后几年里,多次潜入日伪区,为共同抵御外敌做出了巨大贡献。
结语戴笠在历史上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人物。
尽管他的行为和手段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但他在中国特务情报界的权力崛起和角色拓展却是不可否认的,同时,他也对中国在抗战和战后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