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为何被焚毁?西方所谓文明的强盗,抢东西还要讲得冠冕堂皇

蜀山史道 2024-09-25 15:38:5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1860年,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在一场浩劫中化为灰烬。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宏伟建筑群,满载中华文化的精髓,却在西方侵略者的铁蹄下惨遭劫掠与毁灭。

奇怪的是,掠夺者们不仅抢走了无数珍宝,还给自己的罪行披上了“文明”的外衣,堂而皇之地宣称他们的行为是正义之举。

可他们真的是为了所谓的“文明”而来?到底是什么样的借口,让这些强盗心安理得地摧毁了一座文化瑰宝?

帝国暮色:清朝积弱的根源

清朝自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以来,国力逐渐衰退。到了咸丰年间,内忧外患已经将这个庞大的帝国推到了悬崖边缘。

内部,太平天国起义如火如荼;外部,西方列强虎视眈眈。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使得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变得不堪一击。

八旗制度的僵化导致军队战斗力严重下降。曾经威震四方的满族骑兵,此时已经变成了酒囊饭袋。他们沉溺于安逸生活,丧失了先辈的勇武精神。

与此同时,洋务运动尚未开展,清军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西方。这种军事实力的悬殊差距,为日后的惨败埋下了伏笔。

朝廷上下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固步自封。他们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对西方的船坚炮利毫无认知。这种傲慢与无知的态度,使得清政府在面对西方列强时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腐败和贪污更是无处不在。从皇帝身边的太监到地方官员,人人都在中饱私囊。民脂民膏被层层盘剥,国家财政日渐枯竭。

战火临城:八里桥的惨败

1860年9月,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双方在八里桥展开激战。这场战役本该是清军保卫京师的最后一道防线,却成为了一场彻头彻尾的溃败。

清军虽然人数众多,但训练不足,装备落后。他们的火枪大多是老旧的燧发枪,面对英法联军的先进来复枪,根本无法抗衡。

清军的火炮射程短、精度低,而英法联军的火炮不仅射程远,还能发射开花弹,威力巨大。

战斗一开始,英法联军就占据了绝对优势。他们的火力凶猛,打得清军抱头鼠窜。清军将领们手忙脚乱,完全没有应对之策。士兵们更是惊慌失措,很多人甚至没来得及开枪就扔下武器逃跑了。

战败的清军如同溃散的沙子,四处逃窜。有些人逃回了北京城,有些人则四处抢掠,祸害百姓。京城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街道上人心惶惶,商铺纷纷关门,百姓们躲在家中,生怕遭遇劫掠。

这场惨败不仅暴露了清军的无能,也粉碎了清政府最后的抵抗希望。八里桥一战,宣告了清朝在军事上彻底败北,为后来的种种屈辱埋下了祸根。

仓皇出逃:咸丰帝的北狩之路

八里桥战败的消息传到紫禁城,犹如晴天霹雳。咸丰帝震惊之余,陷入了深深的恐慌。他召集大臣们紧急商议对策,殿内气氛凝重,人人自危。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有主战的,有主和的,更有人提议皇帝暂时离开北京。咸丰帝心中天人交战。

作为一国之君,他深知离开京城意味着什么。这不仅是地理位置的转移,更是在向全天下昭示大清江山摇摇欲坠。

然而,形势危急,由不得他多做考虑。在权衡利弊后,咸丰帝忍痛做出了北狩的决定。这个决定虽然保全了皇室的安全,但无疑是对清政府威信的沉重打击。

北狩的路上,咸丰帝心如刀绞。他望着渐行渐远的京城,想起祖宗基业,不禁老泪纵横。随行的大臣们也是愁眉不展,不知前路如何。这支仓皇出逃的队伍,印证了大清帝国的没落。

咸丰帝最终逃到了热河行宫。虽然暂时远离了战火,但他的内心充满了屈辱和无奈。一个伟大帝国的统治者,竟沦落到如此地步,这是何等的悲哀。

外交角力:奕訢的艰难谈判

咸丰帝北狩后,谈判的重担落在了恭亲王奕訢肩上。作为清政府的全权代表,奕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不仅要应对咄咄逼人的英法联军,还要平衡朝中各方势力,可谓腹背受敌。

谈判桌上,英方代表巴夏礼处处刁难。从谈判用语到会谈地点,无不彰显其强势地位。奕訢虽内心愤怒,却不得不忍辱负重,努力争取对清政府最有利的条件。

谈判过程中,语言成为双方角力的焦点。英方坚持用英文,而清方则力主汉语。这看似小事,实则关乎国家尊严。奕訢据理力争,最终达成了双语并用的妥协,算是挽回了一些颜面。

而在实质性问题上,奕訢几乎没有多少回旋余地。赔款、割地、开放通商口岸等条款,无不是对清政府的重创。奕訢明白,这些条件虽然苛刻,但已经是他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

谈判期间,奕訢还要应对来自朝中的各种压力。有人指责他软弱,有人暗中使绊子。这些内部矛盾,更加剧了谈判的困难。奕訢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身心俱疲。

文明浩劫:圆明园的毁灭之夜

就在奕訢艰难周旋于谈判桌上时,一场灭绝人性的文化浩劫正在上演。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开始了疯狂的抢掠和破坏。

圆明园内珍藏的无数珍宝,成为了联军士兵眼中的"战利品"。他们如同蝗虫过境,见什么抢什么。

精美的瓷器被砸碎,价值连城的字画被撕毁,黄金珠宝则被塞满口袋。这些代表着中华文明精粹的艺术品,就这样惨遭蹂躏。

抢掠还不够,英法联军还放火焚烧。熊熊烈火吞噬了一座座宫殿楼阁。那些精巧的园林设计、绝美的建筑艺术,在火舌的舔舐下化为灰烬。三天三夜的大火,将这座凝聚了几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园林彻底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一座园林的消失,更是中华文明遭受的巨大打击。它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预示着中国即将进入一个屈辱的历史阶段。这场浩劫,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记忆之一。

英法联军的这种野蛮行径,在当时就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痛斥这是"文明的耻辱"。

而这些谴责并不能挽回已经造成的损失。圆明园的废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道伤疤,时刻提醒着后人那段屈辱的岁月。

《——【·结语·】——》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它不仅摧毁了一座园林,更摧毁了一个民族的自信和骄傲。

这场浩劫暴露了西方列强的贪婪和野蛮,也凸显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它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促使国人开始反思、觉醒。

圆明园的废墟见证了帝国的衰落,也孕育了民族的觉醒。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唯有自强不息,方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圆明园罹难160周年:残垣无语,几番梦回 澎湃新闻

孙启禄.被火烧毁的圆明园[J].疯狂英语:新读写,2019

0 阅读:1

蜀山史道

简介: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