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长沙(2):文夕大火,烈火焚城,整个长沙化为人间炼狱

星辰与大海 2024-06-26 18:14:45

书接上回,本期将继续讲述抗战时期在战火燃到湖南前,长沙城内所发生的事。本期将讲述长沙历史中永远无法磨灭的伤痛——文夕大火事件。这场大火焚烧了整座长沙城,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以及数不尽的古迹、工厂、物资设备的大火究竟是坚壁清野阻滞日军,还是无能的国府官员的愚蠢行为?

(本期全文约4200字,内容较长,感谢您的观看)

人间炼狱:文夕大火

1938年10月下旬,日军逼近武汉。中国军队在给予进犯之敌以重创之后,分路向鄂北、鄂南和湘北撤退。10月26日,武汉沦陷。日军随即展开追击。11月11日,岳阳失守,长沙震动。当时在长沙的大多数人都相信日军不久就会南下。于是,城里人心惶惶,官绅富豪纷纷收拾金银细软,准备举家逃往西南大后方。而湖南军政当局亦轻信日军马上就会进攻长沙,惊慌失措,在没有任何疏散措施的情况下,下令于13日凌晨完成纵火准备,企图焚城。于是,一场浩劫降临到长沙人民的头上。

大火升腾起的浓烟

根据焦土抗战的思想,蒋介石曾在武汉陷落前下令纵火焚城,但因消息泄露,武汉外商强烈反对,加之外围作战不利,撤退十分仓促,致使焦土武汉的计划未能实现。为此蒋介石非常不满,武汉陷落后的第三天,即10月29日就来到长沙,召开军事会议、总结了武汉保卫战的经验教训。会上蒋介石严厉批评武汉撤退时没有根据焦土抗战的精神进行破坏而导致大量物资为敌所用,因此要求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在日军达到长沙时,即举火焚城,蒋介石特别嘱咐“我们不能住,也不能叫敌人住。

不论粮食器材,凡不能带走的东西都用火烧掉,这是大家不可忘的事”。在11月11日岳阳沦陷后,蒋介石于12日发出“限一小时到达”的紧急电报,命令张治中“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先妥密准备”。张治中随即决定由长沙警备司令部负责焚城,总指挥为长沙警备第2团团长徐昆,省保安处协助。放火时以城南天心阁首先举火为号,全城同时纵火。而放火时间定在中国军队自汨罗江撤退后开始。焦土焚城的方案确定后,徐昆就从警备第2团抽调人员组成了数十个放火小组,配备放火器材,并在主要街道预先准备了汽油、煤油等物,迅速完成了焚城准备。

如果焚城计划能按预定部署进行,应该不会有长沙大火的灾难发生。但长沙军警由于失败主义情绪的影响,面对日军的进攻犹如惊弓之鸟,在一片仓皇混乱之中酿成惨祸。

文夕大火,整个长沙城笼罩在烟雾中。

12日晚,夜幕渐深,随着长沙市民进入梦乡,喧嚣了一天的大都会也逐渐安静了下来。子夜12时许,徐昆打电话到警备司令部询问战况,但警备司令部没人接听,之后又打电话给长沙警备司令酆悌,还是无人接听。徐昆开始有点焦虑起来,再打电话到省保安处,保安处总算有人接听,值班人员回答日军已到新墙河,由于当时周围环境嘈杂,电话声音又小,已成惊弓之鸟的徐昆误把新墙河听成了新河,加上刚才警备司令部和酆悌都无人接听电话,徐昆以为他们都已撤离长沙,而新河距离长沙比汨罗江还要近,所以徐昆便赶紧下令天心阁举火。一时间,天心阁上升起的火光,划破夜幕,直冲云霄。

长沙各处的放火队员见天心阁火起,就按照事先部署纷纷开始放火,不久城里的东、西、南、北四区都燃起大火。火势由沿街房屋开始向街巷深处蔓延。这时,又刮起了大风,风助火势,越烧越猛,照得十数里内如同白昼。城内居民也被大火和刺鼻的烟味惊醒。一时间,人的呼救声、号哭声,燃烧发出的劈劈啪啪的声音,夹杂着枪声,响成一片。

大火过后的长沙-一片废墟。

火光中,一队队士兵手持火把,四处纵火。有的市民企图救火也被士兵拦阻。于是,火势迅速蔓延。市民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得四处乱窜,躲避大火。很多老弱妇孺逃避不及,葬身火海。

大火直烧了三天三夜,将这座千年古城化为一片瓦砾。这场史称“文夕大火”(因12日的电报韵目代号为“文”",大火发生在夜间所以是“夕”,故称“文夕大火”)的浩劫使3000余名长沙市民葬身火海;长沙全城1100条街道,片瓦不存者就达690条,幸存房屋不足5幢的街道有330条,这两者相加,严重受损的街道几乎占全市街道的90%以上!全城有56000多栋房屋被毁,40多家工厂被烧,170多家碾米场和粮栈及其储存的190余万担粮食被烧成灰烬,40多家湘绣店荡然无存,大量文物古籍毁于一旦-一登高望去,满目都是碎瓦颓垣。《中央日报》的报道称“长沙近三十年来,虽屡遭兵燹,然以湘人活动之强,近年早复旧观,物资人力,欣欣向荣,全国都市中,充实富庶,长沙当居首要。百年缔造,可怜一炬”。着实令人痛心不已。

“文夕大火”之后无家可归的儿童。这场大火给张治中将军对湖南苦心孤诣的经营蒙上了一层阴影。

11月15日,大火还未完全熄灭,蒋介石就从南岳衡山赶到长沙。满眼是残垣断壁和露宿街头的市民,哀悼亲人的哭声不绝于耳。面对这样的惨景,蒋介石痛心疾首,下令严查责任人。追查?说得容易,整个事件疑云重重,当事人的关系网盘根错节,怎么查?最后,在各方的掩饰和维护下,追查行动草草收场,11月18日根据蒋介石的指示组织了高等军事会审,长沙警备司令酆悌、长沙市警察局长文重孚、警备第2团团长徐昆三人当了替罪羊,被以“辱职殃民”的罪状枪毙。11月19日,蒋介石下令处决酆悌等三人的时候,内心极其难受,他在当天的日记中悲愤地写道:“(三人)皆为黄埔学生,痛苦无已。”湖南民众对国民政府的这种敷衍态度也极为不满,议论纷起,矛头直指当时的湖南省主席张治中。

张治中作为省主席,又是焦土抗战的直接策划领导,对长沙大火负有领导责任。特别是就在12日中午陈诚来到长沙告诉张治中在街道上居然看不到警察,张治中只是打了个电话给警察局长文重孚,听到文重孚“只是撤出了不重要地方的警察岗位,重要的地方还都有警察岗位”的回答后,也不再追问。

直到晚19时副官报告街上已无一处警察岗位,有人还看到警察已经整队开出城外,还是没引起张治中的重视,19时30分还照旧宴请在长沙的英美教会领袖。晚22时张治中前往电台演讲,自己亲眼看到街上无一名警察,这才让副官打电话给文重孚让他在两小时内恢复警察岗位,作为一方长官,在焦土焚城这样的大事上却掉以轻心,没有足够重视与及时处置,所以张治中对这场大火自然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时,民间就流行着这样一幅对联:“治绩云何?两大方案一把火。中心胡忍?三颗人头万古冤。”横批是:“张惶失措。”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蒋介石对张治中以“用人失察,防范疏忽”的罪名、给予撤职留任处分,责成其处理善后工作。

善后工作

“文夕大火”之后,张治中自知罪责重大,一面急电报告蒋介石,面采取各项善后措施。蒋介石在实地视察长沙后,指示:第一严惩肇事人员,第二拨款20万元,救济灾民,第三调集重兵加强长沙守备。第四改组潮南地方政府。蒋介石在下令处决酆悌等三人后,即离开长沙,临行前他再三嘱咐张治中:“目前最紧要的事是赶筹善后,收拾人心。”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张治中于11月20日发表《为长沙大火敬告全湘同胞书》,公开向湖南人民道歉,并提出了善后救济的措施,希望湖南同胞给他一个戴罪补过的机会。

11月22日,成立了以尹任先为主任的长沙火灾临时救济委员会,--面从各地调集粮食、食盐、煤炭等,在市内设立多处供饭点,向灾民提供饭食,作为急赈措施,一方面设立灾民收容所,对灾民进行登记,对愿意离开长沙的灾民提供便利,对不愿意离开长沙的给予经济补助,如想经营小本生意的每人可贷款10元,对12岁以下则每人发给保育费5元,总共有23084人办理贷款,1792人领取了保育费。同时国民政府和糊南省政府还拨款近百万元用于救济安置灾民,使灾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两湖监察使高一涵在长沙实地考察了灾民救济情况后说:“此次长沙大火临时教济工作,虽尚未完全避免灾民冒领、重领等情事,而赈款全部均能用之于灾民,办事人员不中饱,则予各方以极良好之印象,为过去赈济之所未有。”

11月24日,成立长沙善后建设委员会,从各地征调5000民工,组成工程大队,清理被毁房屋,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至12月底,市内交通基本恢复,商场饭馆均恢复营业,政府组织盐米公卖处,凭证供给。其他日用品也供应正常,银行、邮电均恢复正常,市面逐渐活跃,重现生机。

虽然张治中全力组织善后,很快将长沙从大灾中恢复过来,但长沙人民对这位湖南最高地方长官在“文夕大火”中的罪责仍是难以释怀,善后得力并不能抵消张治中的疏忽而给长沙造成巨大损失的责任,要求罢免张治中的舆论压力相当之大,因此蒋介石最终于1939年1月将张治中的湖南省主席之职免去。那么谁来接任湖南省主席,重新稳定局面呢?蒋介石想到了不久前在南浔线上大败日军的第九战区第1兵团司令薛岳。薛岳指挥部队用兵灵活,常出敌不意,屡挫强敌。特别是在不久前发生的南浔线万家岭战役中,他机敏果敢,取得几乎全歼日军第106师团的重大胜利,声名响彻华夏。他以这样的威名,在这个时候出镇长沙,稳定局势,无疑非常合适。

于是,蒋介石打电话给薛岳,要他速到长沙,协助张治中收拾大火留下的烂摊子。薛岳接到命令后,立即从南昌出发,昼夜兼程,于12月17日赶到长沙。蒋介石得知薛岳到达以后,立即发布命令,指派他代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协助张治中处理“文夕大火”的善后事宜。薛岳到任后,积极协助张治中,组织物资救济市民,兴建房屋安置难民,并亲自到民众家中抚慰。同时,他还亲自出面拜访湖南各派系首领,以协调各方力量,为长沙重建出力。经过一番努力,长沙的秩序很快得到恢复,一部分民众逐渐重返家园,市面上又渐渐繁荣起来。从此,长沙逐渐成为中国进行持久抗战的重要根据地。

【未完待续……】

下期将继续讲述抗战时期长沙会战的战斗战史系列,点关注不迷路

点击主页,更多精彩硬核战史内容等你来看

0 阅读:10

星辰与大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