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是否聚财,别看房子车子,看这3件事就够了!

名语言 2025-01-30 16:34:44

都说一个家庭是穷是富,早已注定。看过太多家庭,辛辛苦苦大半生,到最后,还是一穷二白;也有些家庭,早期发迹,却晚年翻船,所有财富都打了水漂。常言:发财容易守财难。懂得赚钱是本事,懂得聚财是智慧。而那些越过越富有的家庭,往往有以下3个共性。

【面子低配】

林语堂曾说:“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还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但有时候好像在争脸,是人生第一要义。”

曾经看过一个关于“过年最怕啥”的话题讨论,其中一篇高赞评论是这样说的:“最怕家人串门后说,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于是,有的人为了回家时不被评判“混得差”,不管兜裡有没有钱,都要想方设法给自己撑面子。没有豪车,去租赁公司租一辆;背不起名牌包,买个二手的充充门面;就算手头拮据,也要花个大几千置办行头。

但就像作家亦舒说的:“面子是一个人最难放下,又最没有用的东西。”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做法,看似维护了面子,实则没有任何意义。

不久前,有网友在洱海生态廊道偶遇郭晶晶与霍启刚一家。郭晶晶身穿白色防晒衣,头戴棒球帽,丈夫霍启刚也衣著朴素,混在人群中根本看不出是“豪门家庭”。并且在之前的报道裡也可以看到,郭晶晶经常穿同一套衣服出席不同的宴会,十几块的帆布包也是说背就背。

可见,真正有底气的人从不需要面子来撑腰。衣服不一定要穿名牌,美观得体就好;房子不一定要住豪宅,温馨舒适就好;车子不一定要开豪车,能代步就好。裡说的: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裡子。有的家庭,宁可捨掉裡子也要死撑面子,然后越过越穷,最后不但折了裡子,也失了面子;有的家庭,为了守住裡子而暂时放下面子,反而越来越聚财,最后既得了裡子,也保住了面子。所以,不要让面子败坏了你的好日子,活务实一点,财气自然而然会来到。

【圈子高配】

荀子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简言之,你的圈子质量,决定你的生活品质;你经常和谁在一起,决定你的人生品质。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和他的同乡李林玉早年一起在应天书院读书。书院裡有很多生活奢靡、不求上进的富家子弟,也有品性高洁、好学勤奋的学子。范仲淹选择了与性情温良、勤奋用功的人为伴,大家在共同的圈子里学习和进步,这样的社交环境促使范仲淹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而李林玉选择了和权贵子弟为伍,圈子里的人都过著放纵的生活,最终导致他一事无成。

因此,同学聚会也好,朋友酒局也罢,都要学会筛选朋友,高配圈子,放弃那些无用社交。如果这个圈子对你的成长并没有什麽帮助的话,就要儘早捨弃。真正的朋友,是彼此的知己和靠山,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方面扶贫;优秀的圈子犹如一座璀璨灯塔,引领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圈子高配了,人生才会高配;和智者同行,才能为家庭聚集更多的财富。

【精神顶配】

一书中写道: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在物质上的贫富、社会方面的境遇,而是内在的精神素质,把人分出了伟大和渺小,优秀和平庸。

说到家庭的财富积累,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房子、车子这些有形的外部资产。然而,一个家庭真正的聚财之道,往往来自精神的富足。

曾有记者去钱锺书和杨绦夫妻的住所採访,当时他们已是名声在外的文学大儒,但记者发现,二老的居所裡仍是素粉刷的墙,水泥铺的地,摆放的都是旧式桌椅,唯一的装饰就是在阳台上摆放的一些小花小草。杨绦说:“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厅,但每间屋子有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闲暇时,夫妻俩静坐一隅,手持书卷,或读书或创作,享受书籍带来的满足感,信手拈来都是书。书香沉淀的背后彰显的是精神的富足。

就像杨绦说的,最好的生活状态就是低配你的生活,高配你的灵魂。一个家庭对外在的物质要求越低,那麽他们对内在的精神要求越高。看过一个报道,有人专门研究过晚清大臣曾国藩的后人,发现他们都成绩斐然,没有一个败家子。深挖下才发现,竟是因为曾国藩的一番教诲。在曾国藩的家书和家训中,时常告诫和勉励后辈要好好读书,丰盈精神。可见,真正的贫穷,从不是物质上的匮乏,而是精神上的贫瘠。一个家庭顶配精神,一家人品味生活,慢煮岁月,才是真正的人间至乐,也是家庭聚财的最佳状态。

家,作为人生的起点与港湾,是我们感知幸福最多的地方。一个幸福的家庭,家人之间和睦共处,夫妻关系亲密无间,子女以孝亲敬老为乐,家庭氛围温馨。优秀的家风会滋养每位家庭成员,维持这种氛围,是一个家庭开始走上坡路的徵兆,就连儿女也会出类拔萃,长大后更有出息。

夫妻关系的好坏,左右著孩子的性格。《中》写道:人的问题在早年,早年的问题在家庭,家庭的问题在家长,而家长的问题在婚姻。家庭养育很多问题,往往源自于父母的婚姻危机。夫妻关系的好坏,决定孩子的成长,也影响孩子的性格塑造。

韩国电影《女儿》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影片中的母亲与丈夫感情不好,婚姻不如意,她便将全部的寄託转嫁到女儿山身上。母亲严苛地要求山,为山的成长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山放学要准时回家,做的饭必须吃完,大晴天出门带伞,只要稍有不顺,母亲就对她大打出手。这种“爱之深,责之切”,让山生活在恐惧之中。

有一次,山生病不想吃饭,妈妈就大发脾气摔碗;山过生日,母亲买了蛋糕,并做了一桌她爱吃的菜,可因她错用左手拿筷子,母亲便拿蛋糕一下又一下地砸向她。在母亲的控制下,山害怕任何一个举动不合母亲心意,就要遭受皮肉之苦。不仅如此,母亲还有洁癖,山和父亲回家后必须将全身清洗乾浄才能吃饭,有时山的皮肤被擦洗到出血,母亲才放过她。

母亲的洁癖与偏执,不仅是个人心理障碍的体现,更是夫妻关系失和,情绪失衡的极端反应。而山,在日复一日中逐渐失去了欢笑与自由,她怯懦又自卑,每天如同惊弓之鸟,想逃离却深感无力。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家庭中,父亲角色缺席,母亲情绪失控,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频繁的家庭冲突,会严重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孩子产生性格障碍。而父母的爱,是孩子自信乐观、内心强大的底气。夫妻关和谐,孩子才能感受家庭的温暖与庇护,学会爱与被爱,并拥有更多的能量抵抗生活中的风浪。

父母说话的方式,决定了家庭的温度

网上有人问:一个家庭最大的悲伤是什麽?有个回答说:家庭最大的悲哀,是父母不会好好说话。父母说话的语气,决定家庭的幸福程度。

网友@木浔与森曾讲过自己的经历。有一次他请客,约了几个学生来家裡吃饭。吃到一半,其中一位学生说:“老师,你们家人说话真温柔,让我很羡慕。”询问之下,这个学生才苦涩地说,在自己家,妈妈说话总是很冲,即使是关心的话,到了妈妈嘴裡也是责备和抱怨,所以他越来越不想跟妈妈说话。

说话是一种本能,懂得说话的技巧则是一种本领。胡适的母亲性子温和,宽宏大量,跟谁说话都是轻声细语,从没说过一句伤人心的话,即便吃了亏,也从没和人吵过一次架。胡适犯了错,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骂他一句,打他一下,而是到了夜深人静时,关上房门,心平气和地跟胡适摆事实讲道理,跟他说:“你要踏上你父亲的脚步,我一生只知道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丢他的脸。”

后来,《四十自述》中写道: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父母的嘴,决定了孩子以后的路。会说话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气。有研究显示:生活在父母经常争吵家庭中的孩子,长大后情绪会过于警觉和焦虑,甚至还会影响人际交往。每一句话,其实都是自带能量的。伤人的话,让人心情低落;而暖心的话,则让人充满力量。

父母的智慧与教养,决定了他们说话的方式,而说话的方式,又决定了家庭的温度,决定了孩子抵达的高度。

对待长辈的态度,影响你一生的命运

《晋书》有言:“人道之始,莫先于孝悌。”孝顺父母,爱护家人,是一切教养的开始。

作家杨本芬曾在书中讲过自己的故事。她年幼时遭遇时代的动荡,迟迟未上学,每天只好操持家务,细心照顾弟妹,并且去队裡挣工分补贴家用。成家之前,杨本芬全心全意为家庭付出;结婚以后,更是将孝敬与深情延伸至丈夫的家人。她曾经独自跋涉去丈夫老家,

后又带著孩子前去探望,只为告诉亲人自己与丈夫已完婚,并已添购进口的喜讯。对自己的母亲杨本芬更是倾尽所有:

从四季衣物的挑选,到细心留意每一双合适尺码的鞋子,无不体现她对母亲的敬重。当母亲遭遇眼疾,她带母亲四处求医问药,更在其术后无微不至地照顾。她的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人。她的三个孩子孝顺懂事,不仅圆了杨本芬和母亲未完的“读书梦”,也改变了各自的人生轨迹。

一个人对待父母的态度,往往也是世界对待自己的态度。《劝孝歌》有言:“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为人子女最大的幸福,是父母安康;世间最刻不容缓的事情,是孝养双亲。所谓「孝顺」二字,孝为根,顺为果。践行孝道,人生之路方能顺畅。孝顺之人,其行必正,其德必厚,不仅能吸引好运,还能得天地庇佑,得命运眷顾。善待父母,是对血脉亲情的回馈。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裡,人初向社会生活迈进。家庭,是每个人命运的摇篮,也是我们行走于世最坚硬的铠甲。走上坡路的家庭,父母情深意厚,给予子女安全感。尊老爱幼的美德相互流动,让家庭日益兴旺。

往后馀生,愿你有经营家庭的智慧,成为更好的父母,养育优秀的孩子,拥抱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关于家庭风水,古人有很多的谚语:

宁可门前出场小,不可门口有人田。门要常开,户要常闭。

很多人以为,只要选择了好的地方,修建了奢华的房子,这风水就好了。其实,房子在什么地方,对家庭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中说: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单独在地理方面有很大优势,但是人、天都不顺,那是没有用的。你观察一番,就会发现,同一座村庄裡,有人富得流油,有人穷得吃不上饭。就是一联排房子,不同的家庭,经济和地位也不一样。

《玉篇》中说:“门,人所出入也。”如果一个家庭风水好,那麽家人会平安、有序出入,每一次进出都会带来满意的收入。

【开“远门”,是格局】

出远门,可以是看风景,也可以是去办事,还可以是去远方谋业。在古代,还有“望族留故乡,家贫走四方”的说法。既然本地你是找不到门路的,那就去远方。发展的机会,就在路上。纵然是有冲天之志的人,若是没有好的平台,那也是一事无成。能立足当下,思考未来的家人,是很有远见的人。有了长远的打算,大家就有了方向,所有的努力都会更加有效。

东汉末年,刘备还是少年时,父亲早亡,和母亲一起编草蓆和草鞋为生。有一天,刘备和玩伴一起做“当皇帝”的游戏,他把一棵树当成皇帝的羽葆盖车,还说自己长大了,就坐这辆车。他的叔父听了,马上製止:“汝勿妄语,灭吾门也。”反而是刘备的母亲不以为然,也鼓励刘备外出,去寻求自己的梦。史书记载:“母使行学。”果不其然,刘备兜兜转转几圈,建立了蜀汉。

唐朝的王维,为了获得功名,离开家乡,在京城读书,过节也不能回家,写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名句。后来,他一举成名,在诗词歌赋上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个家庭,把房子建好了,就安排所有的人都在周围种地、做小买卖,显然是有限制的。就算房子周围很好做生意,发展很快,但是家人没有“长远打算”,也是枉然。开远门,走一步看十步,在家乡看异乡,一切都会好起来。

【开“心门”,是和谐】

古人说:“一户开两门,人财皆难存。”从字面上理解,一栋房子,开了前门,又开了后门,那就难以留住钱财了。按照传统,就算是要开前后门,那麽后门一定会比前门小一些,形成聚财的佈局。深度理解,就会发现“一户两门”,主要是说大家不能齐心协力干事创业,都有二心。从而,家庭的门,就开了很多,各自奔逃,失去了合力。

任何年代,家和万事兴。一个和谐的家庭,才能促进家业,改变风水。和谐,有两个面向:第一,家庭内部和谐;第二,家庭与邻居之间的和谐。

在04年的暑假,家住宁江区的刘晓强,以634分考取了北大。但是他的家庭很穷,无法缴纳学费。同时,他的姊姊考上了吉林师范大学。家人经过商议,刘晓强放弃北大,选择复读,先让姐姐完成学业。他们的家庭事迹引起了很多好心人的关注,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到开学的时候,刘晓强接受到了捐助,走进了北大的校园。姐姐到学校后,也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还安排了勤工俭学的岗位,拿到了助学贷款。

人性是「自私」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机会从家裡脱颖而出。可是每个人都这样做,那麽家就会闹腾起来,互相争斗。打开心门,说几句掏心窝的话,人与人就会变得善良,能够达成共识。自然,我们对周围的人,只要你带著一份善心,那就没有什麽处理不好的。好的生活环境,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舒适,形成互助的局面。想一想,在奢华的房子裡,家人吵闹、翻脸,邻居隔三差五来叫骂,这还有什麽风水?

【开“偏门”,是变通】

很多人对走偏门,是有成见的。在《晏子使楚》中,楚王让晏子从偏门进宫,晏子就说“这是狗洞”。其实,偏门不一定是房屋的门,可以是家庭的“门路”。有一个词语,叫“剑走偏锋”,也就是说,要用一些不寻常、新颖的方法,去解决矛盾,促进发展。

《易经》中说:「穷则思变,变则通达。”一个家庭,一成不变地生活,那肯定会被时代淘汰。唯跟著时代一起变,那就能顺势而为。比方说,一个风景优美的村庄,大家做起了农家游。十几年前,农家游吸引的是本县的客人,大家开车过来,度过週末。现在,靠的是外地游客,而吸引游客,需用智慧型手机进行推广,需学会用软件,做直播等。能够跟著时代走的家庭,一代更比一代强,总能推陈出新。

当然,如果你家的房子地点不太好,家业发展也不好,也不要担忧。俗话说:“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只要善用以上几扇门,家庭发展的机会抓住了,家庭团结了,人也活跃起来了,一年时间就会有起色。站在风口浪尖上,猪都会起飞,人就更不要说了。打开门,去寻找风口浪尖吧,去乘风破浪吧!

0 阅读:0
名语言

名语言

这里带给你积极,健康,快乐,给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