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期对镓和锗的出口管制措施引发了西方国家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应。在美西方宣布对中国芯片和半导体进行全面封锁限制的背景下,中国的出口管制被视为一种报复行为,进一步加剧了中西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国明确表示,这些出口管制措施并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而是为了维护中国的战略安全和保障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中国一直强调执行公正、合理、非歧视的出口管制措施,与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
对此,美国公司迅速与中国联系,紧急要求豁免权以继续进口中国镓和锗等相关金属元素。然而,美国商务部发言人在7月5日的表态中表现得十分愤怒,坚决反对中国对这些关键金属实施出口管制。这一强烈反应显示了美国在此问题上的不满情绪。
与此同时,美国方面还威胁称将与盟友共同协商应对中国出口管制的措施。这样的威胁显然是具有针对性的,意在向中国施压。然而,这种合作行动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贸易争端,从而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这次荷兰选择站在美国一边。荷兰政府声称,中国在金属镓和锗方面拥有绝对的支配权,没有其他国家可以替代中国。荷兰方面指出,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将直接影响荷兰和整个欧盟的经济。他们希望欧盟能够向中国施压,取消相应的管制措施。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Robert Habeck)更进一步指出,任何对锂等材料扩大管制的行为都是有问题的。
眼见威胁不起作用,美国直接搬出了美国“云”。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拜登政府准备要求亚马逊等美国云企业在向中国企业提供服务前经过专门的审核并得到批准。这一举措旨在打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进一步削弱中国在半导体芯片领域的发展机会。此外,美国也试图通过这些措施迫使中国取消金属镓和锗出口管制措施。
然而,美媒的报道却透露了更为极端的威胁措施。据悉,美国甚至提出要求中国偿还民国时期的债券,即民国债。此举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美国尝试对中国芯片和半导体产业进行封锁和打压的同时,中国采取了坚决的反制措施。这让美国没有得逞,导致他们对中国的不满情绪上升。因此,美国媒体开始考虑采取极端手段来对付中国。
《国会山报》甚至公开发文指出,美国应该要求中国归还民国时期美国债券持有人一万亿美元的债券。这一举措的目的无疑是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很明显,面对对中国政策逐渐失效的局面,美国媒体采取了最狠的招数。
美国出此下策,真的是“没活硬整”。还不如美国汽车制造商CEO。近日,斯特兰蒂斯公司的塔瓦雷斯首席执行官发出了对中方出口管制决定的呼吁。他强调,这一决定不应该导致西方企业减少对中国的投资。
此外,他还强调,面对这一局势,欧盟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体和国际力量,必须采取积极的行动。与其单方面抱怨和对抗,欧盟应该与中国展开合作,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双方可以通过对话和谈判来寻求互利共赢的局面。欧盟可以提出自己的关切和利益,鼓励中国放宽管制,并提供一些切实的合作建议,以促进贸易和投资的顺利进行。
美国想要通过与中国合作获取利益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却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发展壮大,这种心态很“病态”。中国实施镓和锗出口管制措施完全是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的,然而美国及其盟友却以此为借口,故意进行炒作并向中国施压。我们应该认清现实,不能对美国抱有太多幻想,必须果断行动来捍卫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