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车事故之问:多大的信任和勇气,能让她们把生命交给一部机器

80后拾遗录 2025-04-04 02:48:03
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武汉牌照小米SU7在G0321德(州)上(饶)高速池祁段(祁门往枞阳方向)撞击交通护栏后发生爆燃。由于火势迅猛,包括驾驶员在内的三位女生不幸遇难。 非常痛心。 事故造成三位花季少女罹难,也几乎要了她们父母的命。 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深度思考一个问题,“智能”“智驾”真的有那么好吗?到底要有多大的信任和勇气才可以把生命托付给一部机器? 我真的不理解,很可惜。这三个女孩在晚上、高速上,怎么敢把生命安全交给一部机器。 出事了,大家各种质疑。质疑的本质是什么?从家属的角度来说,大概就是为了追究责任,获得相应赔偿;对公众来说,应该是倒逼企业做出改进。 那么到底质疑什么呢?从目前的消息来说,主要包括车门为何锁死?为何只有不到2秒的反应时间?路障设置是否合理,路政部门是否应该在路障前提前示警?车企宣传是否夸大,是否误导驾驶员?等等。 这是出了事故。如果没有出事故,上面通通都合理,不会被质疑。 毫无怀疑,这个事故也不会根本上改变车企对“智能驾驶技术”的创新与追求,还有驾驶人员对“智能驾驶技术”的体验。 但我想说的是,智能驾驶真的有那么好,那么香吗?或者说,我们到底如何理解和使用智能驾驶技术呢? 我认为,对于车企来说,要把“智能驾驶技术”永远定位在“辅助驾驶”的角色上,可以在驾驶的舒适性、车子的安全性能、电子设备的优化升级、安全示警等方面改进、创新,永远都不要向“如何能够完全取代人驾驶”的方向努力,也不要宣传这方面的功能。 对于司机来说,在体验智能驾驶带来的高科技感的同时,永远都不要绝对相信一部机器,任何时候都不要把生命安全交给一部机器,千万千万不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检验数据,无论他宣扬得有多智能都不能完全相信。 对于平时驾驶来说,永远都不要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给“别人应该会减速、应该会让道”等设想,万一别人的行为没有配合你的想法,离事故就不远了。 总之,就像交通宣传说的那样,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小心行得万年船。就像我这样的,定速巡航都信不过,没有用过的人,是无论如何不敢把方向盘交给看不见的“智能”的。
0 阅读:3
80后拾遗录

80后拾遗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