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在村里既不是干部,更不是有权有势的人,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只不过比别人多认几个字,胆子比别人大,有热心肠,办事诚信,又傻又能吃亏的男人。
都说农村人实在,那也是看和谁共事。和当官有势有钱的人共事,感觉没别人有本事,低别人一头,那就低三下四,让别人说了算,共事未必实在。
如果和不如自己的乡亲共事,那就头高高昂起。老天老大,我老二。即便是帮过自己,那也是过一时说一时。什么亲叔二大爷,不认!
王青做个小生意,心眼少,说地好听点是个老板,说的真实点就是一个小打小闹的生意人。
这不,他听说国家种地有补贴,多好的事。
他去了县里托人找到了农业部门领导,说自己是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想为群众办个好事,领导说:
王青你合作社手续齐全吗?你合作社有资质吗?
王青是个办事认真的人,满口答应地说:
有啊,有,有领导……
手脚忙乱地从提包里拿了出来各种证。领导看了看,没说啥:中,你把东西先放这里,回家等局里通知吧。
几天过去了,不见消息的王青着急了,打车又去了县里,满脸是笑的又见了领导……
事情总算弄成了
项目是种子补贴,让农户先交后补回。几天的忙碌,表可算填好了,送到了县里。
王青一身轻松,晚饭后走在大街上,感觉那都是好的,到街东头,听见一群人在议论什么:
王青弄这几百亩地的种子补贴,也不知道弄多少钱呢。
另一个女人说:
一亩地三十元吧,三十乘五百亩,一万五千元。
另一个上岁数的人说:
他弄项目不容易,为的是群众用个好种子,少花个钱,多打个粮食,别都把人想歪了。
谁信啊,现在没利谁肯早起,他不弄钱,天天跑的啥?
他又不傻……
另一妇女接着说道。
王青心里很不是滋味,正想离开,又一个女人说:
他说回来补贴的钱都打折上了,打不上咋办?
在一旁外号叫“鬼不沾”的妇女说,
那好办,扣他的肥料钱呗...
王青再也没心情了。扭头回了家,他想不明白,自己求爷爷告奶奶的给大家办事,咋落个这样的人呢。
深耕项目下来了,免费犁地,多好的事。
村干部怕找麻烦,不干。
王青有机器,听说能给群众办好事。跑了几天,终于又弄成了。
他先想到的都是给自己村民免费犁地,可人们不相信,有这等好事,还有人说:
他有那本事,我知道他?
再说,他不图钱他干啥?
几辆拖拉机在外村犁了了几千多亩,村人看是真的,一窝疯的找上了王青。
王青好了伤疤忘了疼,谁让犁就犁。
谁知麻烦事了。
犁这家的地撵着那家的地了,不让车走……
这家犁的不好了……
那家一亩也得犁犁,不犁得罪了……
气的王青哭笑不得,几辆大拖拉机,十几个人,忙得他饭不吃,囗干舌燥,手机接不及。话说不出来。还得处理这种事情。
办个好事,真难!
他果断给车上司机打电话:
地一亩也不犁,回来!
车走了,人们傻了脸...
地最后还是犁了,只是人们知了好歹,也知道王青的脾气了。
有些事,办了要得有回报,有些人对他们不能好。
在玉米地打药可真不好受,不但闷热,也不好走,打的质量也不理想。
王青争取了一个飞防项目,就是免费用飞机给农户打药。
飞机是外地山东的,王青知道事多,找了个人领着,交待他,就打玉米,其他作物不打。
不一会儿电话打来了,一妇女非要打花生地。不打不让过。并口出大言:
就是王青来了也得给我打,不打也不能过去……
王青接了电话说:好,不过去就不过去,拐过来给别的队打。你对后边的人说不是不打,他拦住没法打。
后边的几个人一听,大急。愣是把三轮推了过去,王青听笑了笑笑,无奈……
农民种地也需要农业技术,王青请了个农业专家,找了个教室,免费给大家讲讲农作物种植与管理。
大喇叭一喊来人还真不少,男男女女。屋里乱的很,喷牛的,吸烟的,咂呼孩子的……
王青青站了起来说:
苗站长来一次不容易,望大家用心听听,对咱种地,有一定的帮助和好处。
总算不乱了,课讲完了,人们出了屋。有人抱怨:
讲的啥,还不如打几毛麻将的...
另一个男人说:
也不发个礼品,以后再叫听,给钱也不来了...
王青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没法!
送走了农业专家,回头一看,好家伙,地上的碎纸遍地都是,王青把凳子放桌上扫了一遍,累的满头大汗,坐那想想,图的啥?钱不挣,名没有,就差一点没让别人骂。
王青他就是一个傻子,傻的没心没肺没记性,傻的就会吃亏。感到委屈时就想,“吃亏是福”来安慰自己。
“道不同,则足谋事”,可他身边那么多精打细算,聪明达人还是跟着他。
说不清,道不明,大概都样中他骨子里的“傻气”了吧。
作者简介:王武亮,延津县魏邱乡王自村人,武亮农机农资收购服务合作社负责人,县作协会员,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