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全国各省的革命者纷纷响应,揭竿而起。
三秦之地的西安,远有古秦尚武之风,近有关中刀客的豪迈之气,民风彪悍。青年被称为“冷娃”。
有诗为云:“南方才子山东汉,四川的相重庆的将,陕西冷娃排两行”。
冷娃的意思是指有点愣头青,一往无前,悍不畏死,这里是形容作战晓勇,悍不畏死。
抗战时期,800名陕西冷娃被日军围困在绝境之中,弹尽粮绝后,他们先跪天地,再跪爹娘。
十七八岁的孩子,男的女的全都有,高吼秦腔,义无反顾,扑向滚滚黄河……
打得日军在黄河立队放枪致敬,如此民风,如此西安在革命的大潮中岂会位居人后。
所以辛亥革命爆发的消息刚一传来,西安各部的反清义士,如同盟会、革命党、哥老会等30余主事人立刻一大早齐聚西郊林家坟,共谋反清。
这些人平常走的都是打家劫舍,狡兔三窟野路子,真的要把部队拉起来和清军把守的西安城真刀真枪干,个个犯怵。
于是,大家一齐推举了在陕西新军中任参军和管带的张凤翙为首领。
张凤翙乃清末秀才后投笔从戎,曾在日本陆军大学求学,和冈村宁次是同班同学。
他在军队任职多年,经验丰富,为人气度大,能应变,有胆识。
张凤翙对众人的推举没有客套话,当众表示:“大家如此抬举,我必不负众望。既然已决定举事,当先发制人,以防人多口杂,消息走漏,马上举事进攻。”
随即他以“秦陇复汉军”为起义军的名称,通知各县同盟会,于当日上午11时一同发动起义。
当日是星期天,清军各级军官照例回家休假。
武昌起义前夕,全国的八旗兵丁有12万人的规模,多驻扎在京师周边、满蒙地区以及全国各省会或战略位置重要的城市。
数量有多有少。比如成都驻扎了800多人,太原600多人,武昌2000多人,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地儿驻扎有7000多人,最多的要属西安,整整20000人。
实际上这些驻军人数是包括了家属的,也就是说实际战斗部队的人数一般为这个数字的30%左右。
西安作为关东重镇,驻军最多,自然战况也就最惨烈,20000多满人最后幸存不足5000人。
清军的武器管理是人枪分离,战时和训练时领用,不使用时锁入军装局保管。
因而张凤翙的首要目标是夺取军装局,获取武器。
这部分行动由哥老会负责,一批善于攀爬的徒手兵被化装成平民,在军装局四周转悠。
另一部分人抽出战刀,嚎叫着攻击军装局正门,吸引清军注意力。
徒手兵趁机爬入院内,用石头炸开上锁的链条,搬出一箱箱的枪械和弹药,从后面夹击,占领军装局。
获得武器后,张凤翙分兵多路攻击除满城以外的西安城其他军事要地。
由于事出突然,清军没有防备,加上这部分驻军大部分是汉人。
起义军一出现,不少城防部队立刻反戈,里应外合,把军中的满人干掉,开门迎客。因此一路过来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最后剩下的是西安城中的满城,也就是内城。里面有5000多名旗兵驻扎,以及这些旗兵的家属15000余人。
得到西安城起义的消息后,清军西安将军文瑞下令把满城中的汉人驱赶出城,以免被里应外合。
接着清军把汉人房屋家舍全部烧毁,人没敢杀,担心城破后自己的家属被报复。
文瑞的这一手满汉分离,让起义军布置在城中准备杀人放火制造混乱的哥老会成员全部被赶出城,无功而返。
智取已经不行,劝降也无效,那就只能来硬的。满城成为西安起义中最难啃的骨头。
12月23日清晨,张凤翙亲自指挥攻打满城。
鸦片战争以来,清军面对列强打不过还可以跑。现如今面对的是全国革命,没地儿跑。
清军养尊处优惯了,但在生死关头,拼起命来,战斗力不容小觑,双方短兵相交,战况激烈,起义军一时半会也奈何不了。
当时没有重武器,既便有那么几门土炮、洋炮,用的是黑火药,炮弹威力都有限,精度也不好。
革命军在泥土里加入干草,再铺到木板上制作成盾牌,举着这种护甲冲到城下,用芦席捆子浇上清油烧城门,城上八旗兵往下泼水,城门未能烧坏。
攻击受阻后,有人提议挖地道,有人提议土木作业。
张凤翙考虑到挖地道耗时太长,而满城作为内城,修建远不如外面西安城如此坚固,因而采纳土木工程的作业方式。
起义军先在东门大张旗鼓地进攻吸引注意力。另外一部分人拿着铁镐、锄头、撬棍,顶着干草、泥土、木板的三合一装甲掩护下冲到城下。
一部分人撑着装甲板,一部分人“只要锄头舞得好,哪有墙角挖不倒”。
一时之间,叮叮当当,砖头横飞,城上的清军枪打不透,火烧不了,只有干着急的份。
被逼急的清军,打开城门数百骑兵冒死冲出,用骑兵攻击起义军。起义军用火枪还击,三次齐射后清军死伤惨重,不得不退回城内,无力再次组织骑兵攻击。
文瑞无奈,命令管带打开城门,领人跪地诈降。后面则隐藏了攻击部队,准备等起义军入内,关门打狗。
张凤翙非常谨慎,坚决不进城,命令对方出城投降。
清军磨磨蹭蹭,张凤翙就知道有诈,立刻命令军队痛击,诈降清军拼死关上城门。
文瑞黔驴技穷,破城已是迟早之事。最终经过一天一夜,依靠铁镐、锄头,起义军连挖带推,弄倒了一面城墙,从缺口蜂拥而至,双方逐巷厮杀。
眼见突围无望,数百满人男女老幼投水自杀,西安将军文瑞投井自尽。
城中清军毫不知情,负隅顽抗,双方杀得刺刀见红,起义军杀红了眼,对满人不分平民和军人,无差别攻击。
当满人发现抵抗徒劳无益,纷纷跪在地上,放下手中的武器,请求革命军放他们一条生路。
然而当他们跪下后,立刻一排一排地被射死。在一个门口,每排二十人,共十排的满人就这样被无情的屠杀。
最终西安城破时,20000多满人,5000士兵和15000家属,被杀的不足三千人。主要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本来辛亥革命就是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纲领下爆发的。
而且当时革命党人必看的书刊《扬州十日记》、《嘉定三屠纪略》、《猛回头》、《警世钟》等,记录的都是满人对汉人的杀戮。
倡导的都是以血还血,手提三尺剑,割尽满人头。国仇家恨,加上双方此番激战,血肉横飞,更增加了这种仇恨。
因此在巷战时毫不留手,认为杀满是为了给“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汉人复仇;
现在之所以这类书籍消失,那是为了民族团结,我们对《猛回头》和《警世钟》这类书刊进行了冷处理。
第二点,西安起义部队中有一部分中坚力量是当地的哥老会,西安起义时贡献巨大。
哥老会是成立于明末清初的民间秘密社团。相传是郑成功领导的反清复明组织“洪门”的一个分支。在四川,哥老会又被俗称为袍哥人家。
哥老会的成员多为农民、手工业者、士兵与游民。他们是最受满清压迫剥削的阶级。
靠江湖义气联系在一起,纪律松散。有散则为民,聚则为匪的说法。这些人战力彪悍,但纪律实在不佳,对满人是又杀又抢。
其实不仅西安光复满人死伤惨重,在全国各地在辛亥革命浪潮下皆是如此。只是西安是杀得最凶最多的城市。
辛亥革命浪潮席卷全国,各地光复的一个统一动作和仪式就是杀满人,以满人血祭旗。
各地满人被杀得十亭去了九亭,成都的800多满人,太原600多人,杀得只剩100多个。
武昌2000多人,荆州的7000多人杀得只剩千人。
当时满人和汉人是分开居住的,满族人大都生活在满城,在语言或者服饰上和当时的汉人都是有区别的,尤其是满族妇女奉行不裹脚,特别容易辨识。
最疯狂时,抓住满人不分男女老幼,马上就杀。满人当时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自杀要么被杀。
满人被杀怕了,纷纷剪掉辫子、改穿汉服,使用汉姓,多数用叶、那、关,因为这是满姓中最通用的同音词。关晓彤、那英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为此革命党人还下发说明书,如何分辨满人。革命军在大街上随意拦下行人,检查大脚丫子,头后部扁平,或被要求读666(六百六十六),如果他们读niu而不是读liu,马上就割下他们脑袋。
直到孙中山归国主持大局,才赶紧下令叫停,不允许滥杀无辜。
当时可没有现在的通讯系统,命令到达各地时间不同。有的地方先得到指令,下令封刀。
满人拖家带口赶紧往乡下跑,以为城市太危险,还是回农村。
哪知道农村地区还没接到指令,这些满人等同于自投罗网,又被狠杀了一批。
此后封刀令传遍民国,大规模、成建制的排满再未出现。
但满人已经被杀怕了,此后几十年,满人害怕报复,一直竭力掩盖真实身份。
在1980年实行民族共荣,56个民族56朵花,一个都不能少,且享受民族优惠政策的时候,这些人才将民族改回满族。
满族人口在这一年,从之前的10万暴增到900万,可见当时确实是被杀怕了。
1911年10月23日西安城光复后,张凤翙以秦陇复汉军大统领的名义发出安民告示。
号召哥老会哥弟维持社会治安,禁种鸦片,赞助创立同志小学和设立普云堂药铺施舍医药。
此后不久,西安作为关东重镇,清军不愿放弃,疯狂反扑,与革命军在潼关一战就打了三个多月。
这场拉锯战中,双方浴血鏖战,不死不休,潼关三易其手,最终革命军三失三复,击退清军,确保了刚建立的南方革命政权,此后清军再无力进攻,清朝灭亡。
张凤翙光复西安有功,南京临时政府颁发中华民国政府秦省都督印,被委任为大都督。
不过在1913年二次革命时,张凤翙面对袁世凯的招揽和高官厚禄,以及孙中山的正义呼吁,他选择了向北洋政府妥协,拥护袁世凯称帝,反对起兵讨伐袁世凯。
这成为了他一生的污点。
待1917年张勋复辟时,面对同样的高官厚禄引诱,张凤翙不仅拒绝,还怒发冲冠,一个人由北京返回陕西组织力量反对,说:“我绝对不能再倒行逆施第二次。”
不过这次张凤翙英雄无用武之地,一方面,张勋没嘚瑟几天就被干趴下了,更主要是,那时的陕西由军阀刘镇华掌控,对曾经的总瓢把子张凤翙是提防又提防。
张凤翙此后一直被闲置,排除在陕西核心权力圈外。
1949年,新中国解放前夕,国民党要求张凤翙随他们一起逃亡台湾。
张凤翙不想走,但知道拒绝不了,他就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一天晚上带上老婆娃娃和一些细软趁夜离开陕西,秘密西行跑到兰州,在那里开设了安泰堂药店,掩人耳目,暂时立身。
兰州解放后,张凤翙回到陕西,出任陕西省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8年7月29日,张凤翙突然因病在西安逝世,享年77岁。
关中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