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竟然敢“抹黑”市长?

喝啤酒侃感情 2024-08-16 08:15:28

一夜之间,湖北潜江上了热搜。

原因很简单:2024年8月13日,湖北省潜江市委机关报潜江日报,在头版发布一场潜江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勇参会的会议报道。报道称杨勇在发言中要求“坚决杜绝行政诉讼败诉案件发生”。该报道引起舆论关注。

事件引发热议后,2024年8月14日17时,潜江市委有关部门就此回应某报记者称,该言论并非杨勇原意,系潜江日报在新闻采编流程中存在偏差,发稿审核把关不严,杨勇的原意是强调行政诉讼应依法依规处理。

显然,潜江日报的记者业主素养不够,导致引发舆情。而这则舆情关系到市长,记者有抹黑市长之嫌。

稍微有点媒体常识的人都清楚,一个地方的日报,在发稿之前都有严格的审核程序。涉及到地方主要负责人的,除了日常的多轮审核外,还需要经过当地有关办公室的负责同志把关。

具有专业素养的记者,不仅要完整记录下重要会议内容,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讲话的内容。必要的情况下,还应该拿到文字材料,并与具体经办同志进行对接,方可形成稿件性的材料。

应该说,在这种严格把关的程序下,但凡有一定职业素养、专业素养、沟通能力的记者,都不会出错。

遗憾的是,潜江日报的这位记者偏偏出错了,且与当地市长有关。该记者的职业素养可见一斑?

2016年6月27日,国办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意见》要求,不得借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名义,以开协调会、发文件或者口头要求等任何形式,明示或者暗示人民法院不受理依法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或者对依法应当判决行政机关败诉的行政案件不判决行政机关败诉。

难道一市之长会不懂这个?难道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唱反调?

我们不敢恶意揣测。当地说是报社的问题,那就是报社的问题。官方怎么说,我们怎么听就是。

所以,记者的问题,是很严重的。

不仅是潜江日报,某省日报前段时间发了一篇文章,标题为《为了这件事,记者打了40多通电话……》,写的是银行人工客服难以接通的问题。

应该说,这个问题是很多用户面临的共同问题。日报公开披露,是一件好事。

但是,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文中,同样提到银行,涉及到某国有大行时,行文是“一家国有银行”。而涉及到其他股份制银行时,则直接点名。

都是负面消息,直接点名的负面效应可想而知。我们无意替银行说话,我们希望每一家银行都能充分考虑到客户的实际需求。

但是,我们想说,一个专业的记者,在能力范围内,一定是客观的、相对公正的,不应该双标。

关于记者采访奥运冠军全红婵的提问,曾一度引发热议。

有次全红婵赶场,旁边一位记者突兀冒出一句:“你飞得累吗?”全红婵略略停顿:“什么?”

记者再问:“别人都关心你飞得高不高,但实际上你累吗?”全红婵快人快语回答:“这话问的。”稍后瞥了一眼:“谁不累啊。”

还有一次,一位记者问:“现在考一考你,‘拿捏’你知道用英语怎么讲吗?”全红婵回答:“不知道。”那位记者说:“我教教你好不好。”全红婵利索回答:“我不想知道。”

看,这都是什么提问水平啊!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纸媒式微,一些日报的记者依旧高高在上。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或许更加重要。

实际上,除去专业能力的差别外,记者是不敢“抹黑”市长的。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明天,弄错的不一定只是市长哟!

唉,可怜的记者。

0 阅读:0

喝啤酒侃感情

简介:写家乡、写小城市的烟火气,我们更在乎是否有代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