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俐、章子怡、周冬雨,这些被张艺谋选中的“谋女郎”,无一不在演绎圈混得风生水起。
可唯独有一个例外,24年前她还只是一个农村的喂猪女,却靠着张艺谋的一部电影迅速走红。
在无数人的追逐下,她险些迷失了方向,似乎只要牢牢抓住这次机会,她就可以实现草根改命。
可张艺谋的一句话,让她果断地选择退出演艺圈,放弃了这改变命运的机会。
如今多年过去,她早已经没了当初明星的光环,过上普通人的生活结婚生子。
那么当初的她又为何要放弃明星这条路?现在的她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谁会唱歌跳舞,谁敢演电影?”
1998年,魏敏芝只有12岁,但在一群陌生人涌进这个小村子时,她毫不胆怯冲到了人群中央,大喊:“我敢!”
一个青涩的女孩映入眼帘,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她就捆起了秀发,在无数的目光下,唱起了《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一边唱一边跳,大方且纯真,看着这个“闹腾”的女孩,站在远处的张艺谋眼神亮了,当即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的新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的女主角就是她了,一个举动,一个选择,魏敏芝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在万人的筛选中,魏敏芝脱颖而出,不是她足够漂亮,而是她真实、倔强、质朴,就是典型农村孩子的模样。
当魏敏芝得到这个机会后,父亲是第一个支持她的人。
因为在这一座座的大山中,孩子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没看过电影,更不知道什么是演员,每天环绕的生活就是喂猪、干农活、生火做饭。
怀揣着好奇,魏敏芝踏上了这一条未知的路,在电影中担任着一个13岁的代课老师。
“你的发型不要变,你的服装也不要变,就保持原来的样子就很好。”
这是开拍前,张艺谋与魏敏芝强调的,也正是什么也没改变,她能够将这个角色诠释得如此之好,因为她演的就是“自己”。
长达两个月的演员生活,魏敏芝心中好像悄然有了一个梦。
1999年,电影正式上映,在短时间里票房口碑双丰收,借此张艺谋熬过了自己的瓶颈期,斩获了金狮奖和金鸡奖。
魏敏芝也靠此一炮而红,对这个刚崭露头角的新星,无数人对她都充满了好奇,觉得这个被选中的“谋女郎”未来可期。
聚光灯下,魏敏芝跟在张艺谋的身后,第一次见到了外面的世界,体会到了成名的感觉。
大山之外的天外天,台下的欢呼,追逐的粉丝,一度让她有些晃了神。
在这个名利双收的场面,所有人都扯着笑容,唯独张艺谋面色凝重,没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后来有记者围着魏敏芝问:“你现在的梦想是什么,未来要走什么方向”时,魏敏芝迷茫得说了一句要当明星。
得到满意答案的记者纷纷点头,但只有张艺谋知道,一年前魏敏芝的理想还只是一个乡村教师,一次演员的经历却改变了她的想法。
“不要问孩子这个问题,你们抛出去的是一个诱导”
再也忍不住的张艺谋,狠狠驳回了这些不断追着13岁孩子刨根问底的记者。
他深知一部电影证明不了什么,也无法彻底改命,尤其是对生在大山中的孩子。
所以在看到一直被外界推着走的魏敏芝时,张艺谋只留下了一句话给她,就选择了退出了她未来的人生。
“你身材不好,长相不漂亮,拍了这一部电影不足以改变命运,但是你能考上一个好学校。”
这一次面对面的交谈,魏敏芝听得格外认真,只有13岁的她,本就还没办法好好地分辨自己的未来,但这一次她好像有了想法。
这一次与张艺谋道别后,她推掉了各种邀请,选择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家。
再一次回来,她不再是那个懵懵懂懂看不清未来的小女孩。
短暂无法改变的生活不代表什么,她要脚踏实地地去实现另一个梦--当导演,像张艺谋一样。
他是魏敏芝人生的一个贵人,无论是最开始的信任,还是后来的一句告诫,他都引领着自己往前走。
返家后,魏敏芝的生活没有太大的改变,围着那些干不完的农活,唯一改变的是她抓住知识朝着梦想一步步前进。
初一那年,她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翟海志,他是石家庄精英中学的校长。
从《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影中,他看到了这个女孩,也了解了她的故事,所以在得知她返回校园时,决定邀请她到这所重点中学读书。
翟海志的资助,也让魏敏芝踏上读书这条路,没有太多的顾虑,家中的开支也因此缩减了不少。
为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她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不辜负那些曾拉她一把的人。
当时,父亲是希望女儿读好书,考个大学以后当个老师,可魏敏芝藏在心中的导演梦,早已经生根发芽。
考上高中后,魏敏芝将目光放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她将攒的钱都拿去买了关于编导类的书籍,很多东西看不懂她就一遍遍地琢磨。
虽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但她还是想拼一把。
2004年高考前夕她参与了北电的招生考试,父母并不看好她选择艺术专业,可孩子大了总有自己的想法。
满怀着信心,在初试和复试都通过后,魏敏芝觉得梦想近在眼前,可在三试时,她却落榜了。
她重复地看那张没有自己名字的名单,看一次失望一次,却次次都不甘心。
直到回到那个熟悉的家,她才反应过来,自己失败了,梦“碎了”。
一夜之间,魏敏芝因为这一事又在网络上火了一把,“魏敏芝落榜”几个字在报纸上显得格外刺眼。
曾经是被选中的“谋女郎”,今日却成了混得最差的一个,各种酸言酸语朝着她袭去。
魏敏芝低着头咽下了这些委屈,一朝起一朝跌落,这便是人生,她不想放弃,也不想就这样认输了。
在她寻找机会的时候,收到了西安外国语学院编导专业的邀请,再试一次也未尝不可。
跌倒过一次,拍拍尘土再站起来就好了。
第二次尝试后,魏敏芝成功了,她以460分的文化分,成功考进这所学校的编导系。
距离梦想越来越近,魏敏芝想拍摄的电影,不求一夜成名只希望无愧于心,她想将自己的故事以这种方式呈现出来。
大一她与朋友合作拍摄电影,并获得了全国青年征文比赛大奖,大二时她开始独立创作,从《母亲的心愿》到《夜的童话》。
而她拍摄和选角,也受到了当初张艺谋的影响,放在了素人身上,因为只有最原生态的模样,才能呈现出最真实的模样。
2006年,魏敏芝遇到人生中的第三个贵人--美国杨百翰大学教授陈尔岗。
同样是因为当初的《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影,他欣赏魏敏芝,所以邀请她到此大学深造,唯一的条件就是英语要过关。
魏敏芝知道人生的机会不多,但只要抓住了就能有所改变,她用半年的时间,拼了命地学英语,就是为了这次机会。
那一年,她第一次踏上了以往从未想过的一条路,站在异国他乡,她感觉一切都格外不真实。
她不止一次地想过,没有当初拍摄电影的机会,或许她的人生不会有所改变,她还是那个喂猪下地干活的女孩。
十年后的自己,不会站在梦想之中,或许早早结婚生子、相夫教子,就是她的一辈子了。
但现在不同了,大学几年她相识了后来的丈夫,毕业后留校担任传媒部导演,创作着为数不多的精品。
2010年,张艺谋携带着新作《山楂树之恋》,与借此一炮而红的“谋女郎”周冬雨出现在美国电影节上。
而坐在台下的魏敏芝,时隔多年再一次与张艺谋相见,心中更是感慨万分。
故人的相见,看着彼此的成就,一种恍如梦里的感觉袭来,或许这便是最好的状态。
十年前张艺谋的一番话,既是爱惜也是劝告,听进去的魏敏芝也做到了,没有因为一时的名利而迷失了自己。
这是她多年来,做过最正确的决定,当初的放弃并不可惜,反而是一种收获。
现在的她,做着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依旧是那个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