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那会儿,粟裕不再担任总参谋长的职务,转而去做了国防部副部长,还兼着军科院第一副院长的头衔,帮忙叶帅一起管所有的事儿。
不少人都觉得,粟老总在那以后就渐渐远离了权力的中心地带。
从1958年开始,黄克诚就挑起了总参谋长的大梁,同时他还是军委的秘书长。到了1959年,罗瑞卿接过了军委秘书长的担子,并且也当上了总长。那时候,因为林总身体不太好,军委的日常工作就交给了罗总长主持的军委办公会议来管。时间一晃到了1965年底,杨成武被提拔为副总长,同时还兼任了军委副秘书长和代总长。他和另一位副秘书长肖华,肖华还是总政部主任,两人一起帮叶帅打理军委的日常工作。
从1958年到1966年期间,他大部分心思都放在了军科院上。由于叶帅手头的事情特别多,军科院的那些日常琐事,就交给了粟总来打理。
但从1966年开始,如果有人还认为他在军科院过得安安稳稳,那就说明他们并不真正了解他的情况。
在那个动荡的时候,很多将领都离开了他们的岗位,但粟裕却是个例外,他不仅没受影响,还被委以重任。周总理直接安排他到国务院的一个工作小组里。那时候,军委有个专门的办事组管着军队的事情,而国务院的那个小组呢,就是负责地方上的事务。
起初,军科院被委以重任,接管地方的军事管理工作,特别是国防工业领域。他们要对国防工办以及第二、三、四、五、六、七机械部实施军事管制。为此,特别安排了粟裕领导国防工办的军事代表组,担任军管小组的头儿,同时也是国务院业务组的一员。这个业务组主要是帮忙总理处理日常事务,里面的成员级别都挺高,差不多是副总理的水平。
他从军科院跳槽到了国务院,一直待到1970年。那时候,国防工业军管小组的任务完成了,他就去了业务组,专门管交通方面的事儿。后来,国务院还成立了个港口建设领导小组,他就当上了组长。这意味着全国的交通系统都归他管,他得好好整顿这个系统。
1972年的时候,他接下了军科院第一政委和党委头儿的位子,但军科院的事儿不是他主要管的,他还是忙着管交通方面。这一管地方事务,就是整整8年。到了1975年,他不再搞业务组的工作了,回到了军科院,还被提为了军委常委,这一当就是又一个8年。
作为军委的重要成员,我插手军队的日常事务管理,这差不多算是又回到了决策圈子。尽管我没挂上总长或者秘书长的头衔,不过那时候,秘书长是叶帅在担纲,而总长一职则是由邓公一并兼顾着。
不久后,中央军委开了次扩大会议,决定成立一个新的领导小组,里头有叶帅、聂帅、粟裕、陈锡联等人。这个小组的任务是对各大单位的领导班子重新进行调配。
要是在七十年代末他的身体没啥大问题,说不定职位还能往上升一升。但由于那时候身体不太好,1980年他就当上了人大副委员长,主要是去养身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