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81年,世界上第一例艾滋病被正式记载,直至今天全世界有超过千万人因此死亡。在中国,确诊病例已经超过一百万人。
在巨大的数据背后,是艾滋病病毒的肆意传播,这种病毒会通过性传播,通过母婴传播,通过血液传播,但无论如何,每一个被感染的人,你都必须面对你生命中的黑暗。
其中有一位被被非洲黑人染上艾滋病的女大学生朱力亚一度闹得沸沸扬扬,这位女孩后来怎么样了?
“一只刚体会到飞翔的快乐的鸟
突然被折断了翅膀
一朵刚刚绽开的花
被摘下了枝头……”
——《艾滋女生日记》
2006年,一本名为《艾滋女生日记》的书让一名女大学生成为众人的关注点,她感染了艾滋病,不仅出版了书籍,还做了全国巡回演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警醒着全世界注意艾滋病。
她就是朱力亚,她的故事给我们刚步入社会的女大学生或在校女大学生都上了一堂课:找男朋友一定要擦亮双眼,拒绝恋爱脑,拒绝“马浪”!——马浪是传艾滋病给朱力亚的黑人男友。
朱力亚是一个来自西安农村的普通女孩,一家三口虽然不是很富裕,但也过着温暖幸福的生活。她是一个勤奋进取的女孩,虽然只考上了大专,但好学的她并不止步于此,并且再次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一所相当不错的大学外语系,成功进阶本科生。原本如此聪明,又有上进心的女孩,怎么说生活也应该是越来越美好吧。
朱力亚成绩优秀,性格外向,乐观开朗,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孩。虽然追求者很多,但是她的眼光很高,没有一个能让她看上,她希望自己未来的男朋友是一个博学多才,能带领她的人。
朱力亚曾经和一个外语老师聊天,谈到学习英语时,老师开了一个玩笑,说一个朋友英语很差,但是跟一个外国男朋友交往之后英语进步飞快。
结果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朱力亚觉得这样还挺好的,一举两得嘛,谈个恋爱还能把英语也学好了。大二的时候,她遇到了一个来自巴哈马的黑人留学生马朗,她帮他买东西,帮他翻译交流,带他去旅行,六个月后他们相爱了。
朱力亚就像所有第一次谈恋爱的女孩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其中,也就是所谓的“恋爱脑”,完全处于一种爱情至上的状态。就这样,他们在一起快乐地度过了两年。
但是在他们交往的过程中,朱力亚发现她的男朋友有发烧,重感冒和其他症状。还建议男友去医院。然而,在2004年的一天,马浪告诉她,他必须去北京办事。在他们分开的那天,他们发生关系了!后来马浪就离开了,并且再也没有回来过了。
直到几天后,校方通知朱力亚,马浪患有艾滋病,已被送回他的国家,并且她也很可能被感染了,让她去做检查。当检测结果出来的时候,她看着检验单上那两个字——“阳性”,朱力亚晃神了,这一下,她坠落深渊了。
后来,她离开了学校,也不想回家让父母担心,所以她在外面打了几份工,独自面对绝望,记录自己的经历,警告其他人不要像她那样受苦,朱力亚决定出版她的日记,并在全国各地做演讲。
在最后一次采访中,当被问及她将如何面对死亡时,她说: 即使死,也要先换上一套漂亮的衣服,做一个美美的发型,画上一个大浓妆向全世界宣布:朱力亚的悲剧要结束了!预防艾滋病义不容缓!
朱力亚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有人说她死了,还有人说她找到了工作,结了婚。朱力亚是中国第一个宣布艾滋病的女大学生,她很不幸,但她勇敢地用自己的不幸敲响警钟,珍惜生命,远离艾滋病。
参考资料:
百科—朱力亚
百科—朱力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