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导体行业是指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从事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IC)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以及相关设备、材料供应的产业。半导体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学特性,这种特性使得半导体成为现代电子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
图表1:半导体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概括及代表企业

半导体行业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规模庞大且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WSTS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售出1.15万亿颗芯片,销售额达到创纪录的5559亿美元,同比增长26%。这也是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
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迎来了历史性的增长。销售额首次突破6000亿美元,达到6276亿美元(约4.58万亿元人民币),与2023年相比增长了19.1%。
图表2:2004-2024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及增长趋势(十亿美元,%)

Gartner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整体营收高达6559亿美元,同比增长21%。
其中,英伟达(NVIDIA)首度超越三星(Samsung)和英特尔(Intel),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厂商。
图表3:2024年全球半导体企业营收Top10排名(亿美元)

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美元,主要受益于5G、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的推动。
二、发展半导体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我国半导体产业链不断完善在国际贸易摩擦背景之下,发展半导体产业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推动半导体产业技术进步是国家坚定不移发展的大方向。
在半导体国产化趋势深化的大环境下,且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与产业投资基金的支持下,我国半导体产业链不断完善,国内已陆续涌现一大批优秀的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及封测厂商。
目前,国内的芯片设计厂商已由2016年的1,362家增长至2023年的3,251家,2016年至2023年,国内集成电路设计行业产值复合增速高达18.74%。
图表4:中国集成电路设计行业产值及增速(亿元)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和下游应用多元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投资成本攀升、新品研发的窗口期变短、产品的定制化比重提升,传统IDM模式在分散投资风险、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产品多样性等方面面临挑战,以Fabless+Foundry+OSAT为代表的半导体专业分工模式应运而生,并推动半导体产业向专业化分工的方向逐步发展。
在专业分工模式中,Fabless厂商将芯片设计环节独立开来经营,并由Foundry厂商进行晶圆制造的代工服务,之后委托OSAT厂商进行封装和测试,最终将芯片产品交付给终端应用厂商。
同时,半导体检测这一产业链重要环节也逐步成为独立产业,其凭借更强的专业性、更高的检测效率、更中立客观的测试结果而获得到较快发展。
根据MarketsandMarkets的预测,全球失效分析市场将由2020年的39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59亿美元;同时,半导体及相关电子产业属于亚太地区失效分析市场最大的应用领域,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失效分析市场的增长。
包括失效分析等测试项目在内的全球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分析市场规模目前已突破30亿美元,预计在2028年达到75亿美元。
在半导体行业整体技术快速迭代的发展过程中,半导体检测分析的需求增速将超过半导体行业整体市场增速。
图表5:全球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分析市场规模及预测(亿美元)

国内市场方面,半导体产业国产化必然经历反复研制与试验的过程,测试与分析市场也将迎来下游旺盛的检测分析需求。
根据中国半导体协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分析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2027年行业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80-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0%。
进一步分拆来看,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主要包括失效分析、材料分析以及可靠性分析。
2023年我国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领域失效分析市场规模约27.40亿元,材料分析市场规模约14.07亿元,可靠性分析市场规模约28.12亿元,均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来源:韦伯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