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社会还是讲究先成家,后立业。当时,家里若是有二十岁还没有出嫁的姑娘,就会被当成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也同样如此,已经年过二十的她还没有结婚,令她的母亲王士琴非常着急。
周总理与周秉德
1958年的夏天,王士琴将一位朋友的亲戚介绍给了周秉德。那是一位在莫斯科留学的大学生,当时正好放暑假回家。第一次见面,小伙子的热情与健谈给周秉德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就见了好几次面。
有一次,周秉德把对象带到了西花厅,邓颖超对这个年轻人的印象也非常好,大家都谈得非常开心。
有了邓颖超的肯定,两个年轻人更是打得火热。男方在北京时,他们就一起游山玩水,当他离开北京回到莫斯科上学之后,就由一封封书信搭建起二人感情的桥梁。
1960年,当再一次收到来自莫斯科的情书时,周秉德开始憧憬起二人的未来。因为她没有上过大学,她想要找个大学生作为自己的丈夫,这样就可以鼓励自己不断进步,不断追求知识。
性格直爽的周秉德当即决定写一封回信表达自己想要跟他组建家庭的意愿,但是她转念一想还是征求一下周总理夫妇的意见比较好。因为当时她正在密云水库工作,所以就给他们写了一封信,详述了自己的想法。
那些日子,周秉德几乎每天都在等待着他们的回信,可是却迟迟没有回音。急不可耐的周秉德又给他们去了好几封信,终于有一天,她终于收到了邓颖超的回信。
邓颖超在信中肯定了周秉德自己的立场,但是对于结婚这样的大事,邓颖超还是提出了一点要求,那就是男方的政治条件和品质。因此,她提议再观察一段时间,等到明年男方完成学业回国之后再加以考虑。
又过了半个多月,周秉德终于获得了休息回到了西花厅,她想去当面征求周总理的意见了。然而工作人员告诉她周总理夫妇去了北戴河,她只好失望地离开。
周秉德正走到门口,却迎面碰上了周总理。
邓颖超与周总理在北戴河
“伯伯,您不是在北戴河吗?”周秉德既惊喜又疑惑地问。
“有事回来了。”周总理与她握了握手,“秉德,等会儿跟我一块儿到北戴河去,七妈有事要跟你谈。”
“好啊!”周秉德听后兴高采烈地答应了,她心里想:“一定是要谈我的个人问题,因为伯伯太忙了,他无暇顾及我们的事。”
天真的她又怎么会想到,其实此时的周总理正因为一些原因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西花厅也变得门庭冷清。但是,在后辈面前,周总理从来没有表现过烦恼与惆怅。在他们眼里,周总理永远是那么的从容不迫、镇定自若。
周总理带着周秉德走进了西花厅,让她先在客厅里坐下,然后自己走进了办公室。当周总理忙了一阵子之后,他抽了一个等待文件的时间,来到了周秉德的身边坐下。
“伯伯,今天我是跟您乘专列去北戴河吗?”
周总理点了点头,但是显然他的关注点不在这里,他语重心长地说:“秉德,跟你商量个事情好不好?”
“当然好啦,有什么不好?”周秉德天真地说。
“你的婚姻问题能不能在25岁以后解决?”周总理的双眼注视着自己的侄女,“女孩子嘛,25岁以后也可以啊,不要过早。”
“我们国家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1949年人口统计是四万万五千万,这才几年,已经到达五万万多了。我们国家一定要计划生育,否则,工农业生产发展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国家要富强又从何谈起?按我的设想,我们中国是人口基数这样大的国家,一定要实行计划生育,从你们这一代开始要坚持晚婚,而且生孩子要晚一点,稀一点,少一点。你看,你能不能在25岁以后再结婚?”
这段话对于周秉德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在那个年代,女孩子一般二十岁就已经结婚了,跟周秉德一样大的好多朋友都已经做妈妈了。但是,她觉得周总理的话有道理,也非常对,她立刻意识到作为总理的侄女应该负起这个责任。
于是,她点点头说:“没问题,当然没有问题!您有这个要求,我肯定照做!”
周总理听了之后,脸上浮现出了欣慰的笑容,说:“好!”
其实,对于周总理晚婚的要求,周秉德早该想到的,因为1956年中央批评了人口专家马寅初的人口控制论,但是周总理是非常支持他的观点的。
那个年代,中国的生产力极度落后,连现阶段的人口养活都成问题,如果不控制人口将会造成极大的危机。幸亏,随着之后计划生育的落实,中国的人口也逐渐稳定。
如今的中国早就不是当年落后的中国,强大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科技保证了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这都是那一代晚婚晚育的人民换来的,向他们做出的牺牲与付出致以敬意。现在,计划生育的政策已经逐渐放开,中国人民正在富强的道路上飞速前进!
可是,五六十年代,推行计划生育的时机还不成熟,中国国情中根深蒂固的人口观不是那么容易拔除的。“为人民服务”,这是周总理走了一生的道路。他不顾自己的利益,抛开一切,只为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幸福!因此,周总理身体力行,劝说自己的后辈晚婚晚育,为人民尽上他力所能及的一份力。
当天下午,周秉德跟着周总理来到了北戴河,邓颖超正在那里等着他们。她拉着周秉德的手走在海边,一边走一边说:“秉德,你上次告诉我的小伙子,我已经向我们驻苏大使馆留学生处了解了,他的大致表现情况是这样的:他是个共产党员,学习也很上进,很用功。不足之处是比较自顾自,在学习上不大愿意帮助其他的中国留学生;另外在与苏联女孩子接触时也比较随便。情况就是这样,你自己考虑,谈下去还是不谈下去,你自己决定。”
听了邓颖超的话,周秉德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虽然邓颖超没有明确表示,但是可以听出来她认为这个人不太理想。
周秉德当即表示:“那算了吧!”,没有丝毫犹豫。
周秉德作为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同时也作为周总理的侄女,她深知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就是“为人民服务”。即使在结婚这种私人的事情上,她依然听从周总理夫妇的建议,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定不移地维护人民的利益,没有丝毫私心,是我们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好儿女!
周总理、邓颖超和晚辈们在颐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