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目赏心分享《玉石梵像—故宫藏曲阳出土北朝隋唐佛教造像展》1

乐艺会 2023-11-03 06:24:52

玉石梵像故宫藏曲阳出土北朝隋唐佛教造像展1深圳博物馆特展系列悦目赏心分享壹肆年底故宫博物院深圳博物馆联合举办“玉石梵像——故宫藏曲阳出土北朝隋唐佛教造像展”,展览共展出故宫博物院藏南北朝、隋唐时期的石刻雕塑造像84件,是深圳博物馆跨年度重要展览。

南北朝至隋唐以来佛教的兴盛,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上世纪50年代,河北曲阳县修德寺旧址出土的两千多件北魏至唐的白石佛教造像,就是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其与山东青州龙兴寺、四川成都万佛寺出土石造像,并称为20世纪中国佛教寺院三大考古发现,享誉海内外。

曲阳盛产白石,质地坚致,色白如雪,细腻莹润,雕刻历史悠久。北朝隋唐时期,曲阳成为佛教造像的中心之一,造像题材与佛教思潮紧密结合,有释迦佛、释迦与多宝佛、阿弥陀佛、弥勒菩萨、观音菩萨、思维菩萨以及金刚力士、天王、供养伎乐等,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庄重优美,生动传神。

北朝造像广泛采用透雕技术,代表了当时佛教造像的一大流派。数量众多的纪年发愿文,为研究佛教造像及信仰提供了丰富信息。本次展览是深圳博物馆继山东青州龙兴寺、四川成都万佛寺出土佛教造像展之后,又一重要的中古佛教石刻艺术精品展,共展出故宫博物院所藏曲阳修德寺出土造像精品84件。这是故宫博物院所藏曲阳白石佛教造像精品的首次集中展示,也是我馆与故宫首次合作的大型专题展览。相信本次展览将积极推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佛教艺术研究,也有利于观众深入了解古代佛教艺术与文化,并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供有益借鉴。

北魏 张法姜造石观音像北魏永熙二年(533年),高35.5㎝观音头戴柱状花蔓冠,面作方圆形,胸间佩有饰物,帔帛跨肩后两端在膝前呈双U形交叉,观音左手持物,右手执莲蕾,跣足立于复瓣覆莲圆座上。观音的身后是举身舟形刻火焰纹背光。观音像的底部是素面长方体基座,基座背面镌刻“永熙二年十月十六日,赵曹生妻张法姜,为亡息、眷属、含生之类,造观音玉像一躯,故记之。”该像造像1954年于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

北魏邸荀生造石观音像北魏正光五年(524年),高28.5厘米

观音头戴三叶冠,束发,头向左倾,肩披披帛,下著长裙,裙下缘稍向外侈,颈系饰物,左手持莲蕾,右手持玉环,胸平腹鼓,跣足立于双瓣覆莲座上,下为素面基座。舟形带状火焰纹背光,头光为五环同心圆。发愿文:“武(正)光五年八月八日,邸荀生敬造观音一区,上为皇家永隆,后为七世父母,己身眷属,法界沧(苍)生,同齐斯泽,□□待(侍)佛时。”北魏没有武光年号,应为正光之误,“区”为“躯”之俗写,“沧”为“苍”之俗写,“待”则为“侍”之误书。

北魏 砂石菩萨残像16.4cm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故宫博物院藏

北朝 杨天仁等造石弥勒佛像

北朝杜洛周真王五年(528年),残高33cm

弥勒身披“褒衣博带”式袈裟,下著长裙,袈裟下摆及裙摆覆座。衣裙之纹饰曲折,层次分明,即羊肠式回曲纹样。衣褶厚重,横断面呈三角形。佛头与背光上部均失,背光外层为火焰纹,内层为锯齿纹。方形石座右、后侧面刻发愿文:“真王五年正月八日,上曲阳城内唯那杨天仁等二百人邑义为亡邑义造弥勒像一区(躯),上为皇家,下为受苦苍生,见(现)存义邑,同生净国,在生□□□佛□法,愿愿成佛,所求如意。”石像为1954年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的一批石造像中的一件。

北朝 王起同造石观音像

北朝杜洛周真王五年(528年),高30厘米

观音头戴柱状宝冠,发髻中分,头略前倾,与背光分离,中有石柱相连。舟形背光,外层区域线刻火焰纹,内层区域刻锯齿纹。观音跣足立于覆莲台上,莲瓣尖形,中间起棱。四方石座右、后侧面阴刻发愿文:“真王五年,佛弟子王起同造观世音像一区(躯)。上为皇帝国主、七世父母、现前居家眷属、遍地众生,离苦得乐,行如菩萨,得道成佛。”此石像为1954年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的一批石造像中的一件。

本系列由悦目赏心拍摄

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谢绝未经同意自行拷贝至自己公微号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