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巨头集体涨价!AI能否重塑存储芯片行业新格局

玩数据还有点懒 2025-03-20 04:22:25

近期,存储芯片市场再度迎来“涨价潮”,但整体规模增长却出现了放缓迹象。不只是海外大厂,国内存储芯片公司也开始跟涨。据悉,长江存储旗下品牌“致态”也将于今年4月起上调提货价格,涨价幅度或将超过10%。

AI赋能下的存储市场或将再度迎来涨价潮

首先,数据爆炸式增长成为存储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产生了海量的数据需求,这些数据需要高效、可靠的存储解决方案来支撑,从而推动了存储市场的快速发展。例如在智能安防领域,大量的监控视频数据需要存储和分析,对存储设备的容量和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是高性能存储需求旺盛。AI应用对存储性能的要求极高,需要能够快速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因此高性能存储产品成为了市场的热门选择,推动了存储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升级。像固态硬盘(SSD)凭借其快速的读写速度,在AI数据中心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AI模型训练和推理的效率。

再者,存储架构的革新也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存储架构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应用的需求,因此,分布式存储、软件定义存储等新型架构应运而生,为存储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新型架构能更好地适应AI工作负载的特点,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利用,例如分布式存储可以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提高存储系统的可靠性和扩展性,满足AI应用对大规模数据存储的需求。

存储芯片行业迎来“黄金拐点”

经历2022年的深度调整后,2023年成为行业触底反弹的关键转折点。数据显示,全球存储市场规模在2024年三季度环比增长8.3%至448.71亿美元,其中DRAM市场同比增长超96%,释放出强烈的复苏信号。

这种复苏背后,是供需关系的根本性重塑。在AI算力爆发与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双重驱动下,这个曾被视为周期性赛道的领域,正悄然蜕变为科技创新的战略要地。当ChatGPT掀起的大模型浪潮席卷全球,当智能汽车加速驶入城市街道,当国产存储芯片突破技术封锁,一个价值千亿的市场正在酝酿新的变局。

供给端,三星、SK海力士等国际巨头主动削减通用型存储产能,将资源向HBM(高带宽内存)和DDR5等高附加值产品倾斜。需求端,AI服务器的爆发式增长成为最大推手——单台AI服务器DRAM用量是传统服务器的8倍,NAND需求也达到3倍。这种结构性变化使得存储市场从“全面过剩”转向“高端紧缺”,价格周期拐点提前到来。

在存储芯片行业,技术代际更替正创造新的市场格局。DRAM领域,DDR5渗透率快速提升,其6400MT/s的传输速率较前代产品翻倍,成为数据中心升级的标配。更值得关注的是HBM技术的崛起:英伟达Blackwell平台搭载192GB HBM3e内存,AMD MI325更将容量推至288GB,这些“超级内存”使得HBM单价达到普通DRAM的3-5倍,成为存储厂商竞逐的新高地。

当全球科技巨头押注AI时,存储芯片的角色已从“数据仓库”升级为“算力伴侣”。端侧AI设备的普及带来存储需求的质变:智能手机搭载的NPU需要高速缓存支持实时图像处理,AR眼镜的SLAM算法依赖低延迟存储实现空间定位,甚至智能家居设备也因本地AI模型需要更大代码存储空间。这种趋势下,存储芯片正与计算芯片走向深度融合,存算一体化架构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商用。

免责声明:

1、本号不对发布的任何信息的可用性、准确性、时效性、有效性或完整性作出声明或保证,并在此声明不承担信息可能产生的任何责任、任何后果。

2、本号非商业、非营利性,转载的内容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无意构成任何其他引导。本号不对转载或发布的任何信息存在的不准确或错误,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

3、本号部分资料、素材、文字、图片等来源于互联网,所有转载都已经注明来源出处。如果您发现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以及个人合法权益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0 阅读:35
玩数据还有点懒

玩数据还有点懒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