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恭喜之前买了极星2的那批人,因为他们很有可能是以最低价格拿到这个品牌产品的那批人(当然,如果谁还想占这个便宜,可以现在就去下订极星2,只是看看那车的配置和价格,你选谁不香啊),因为今后的极星,可能真不是我们这些平民百姓能高攀得了。
十一前,去了趟上海,并且是当天往返,主要是跑去看一眼据说全球限量500台,且中国只有10台配额的极星6。
这台车展出在上海首家极星空间—— Polestar上海静安嘉里中心,地点很潮热,围观的人也不在少数,除了现场的大部分媒体外,也有不少逛商场的路人,我随机观察了一下,但部分人看到此车的都会发出两句话:这车好漂亮,这是什么牌子?
看来进入中国市场快四年了,极星的品牌普及度还是不够广泛啊。当然,那些问题是品牌应该操心的,我这趟过来主要是看车的。
极星6确实美,是迄今为止这个品牌拿出来的最美产品,敞篷+超跑的身姿,注定会俘虏一大批车迷,而周身上下一如既往的高级感+简约风,尽显斯堪的纳维亚民族所长。
我想,也只有一个出身于设计师的品牌CEO,才会让这么美丽的概念车一丝不变的最终量产。
这是极星先天的优势,美,总是这个品牌的第一位,其次才是价格、市场和销量,确实很任性的一个品牌。但凡事总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就会有不好的一面。相信大家都会知道我接下来要说什么了。
这两天,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即将进入中国的第三款极星车型——极星3的价格。
怎么样?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双电机长续航版售价88万元,而双电机性能版售价103万元。这两车型的价格,还是基于国产的情况下,换成是进口,那岂不是可以比肩保时捷了。这价格直接给我整不会了,极星这是要上天啊。
此前,拥有极星2的最低成本是不到30万元(单电机标准续航版29.98万元),但即便是这样,愿意成为这个品牌车主的中国消费者也寥寥无几。
原因无它,在当下的中国电动车市场,比它性能优秀还便宜的产品太多了,消费者已经被那些新势力造车品牌给宠坏。虽然极星的车型设计好看,又有Ohlins悬挂,但真正肯为这些买单的中国消费者,是少之又少,大多数人是看你用的什么芯片,算力如何,续航里程又能达到多少……而这些,恰恰是极星2的弱点。
可能有些人会说,你看,保时捷Taycan不也卖一百多万嘛,极星1不也卖148万嘛,还有刚刚在国内限量发售10台的极星6,售价不也达到168万嘛。这么看,极星3的价格也不算离谱啊。
首先,我们要清楚一个概念,极星自身两款售价过百万的产品,都是属于限量发售的那种跑车,基本上属于不走量的,也没有多大销售压力,属于玩票性质的产品,与极星3这类量产车型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保时捷可以卖一百多万,不见得你极星也可以卖一百多万。看看之前中国市场上那些对标保时捷的车型,有哪一个最终成功了,都是只见保时捷笑,而竞品哭。当然,极星3也可能是那个成功者,但最起码我是不看好的。
之所以这么说,并非真的是单纯觉得极星3不可以卖到这个价格。而是就目前为止,我所看到厂方披露出来极星3的信息而言,从哪个方面讲,都不值这个价钱。
都说电动车最贵的配件是电池组,极星3用的111度电池组,貌似成本不便宜。目前国内采用同级别电池组的,也仅有奔驰的EQS。再有就是蔚来ES8,有一款搭载100度电池组的版本,售价是65.6万元。这么看,似乎极星3也有贵的道理。
咱接着往下看。奔驰的品牌力有多强就不说了,极星肯定无法相提并论。但即便是奔驰,售价过百万的纯电旗舰EQS,也是销量惨淡至极。而说到蔚,要知道ES8那可是定位大型豪华SUV,车身长度超过5米的存在,还有超一流的多对一售后服务。
那么极星3呢,有什么要价资本呢?
车身三围尺寸:4,900x2,120x1,627毫米,轴距2,985毫米,离地间隙211毫米,整备质量2,584-2,670千克。搭载永磁同步双电机四驱(支持解耦变成前驱)和双腔空气悬挂,其中长续航360千瓦、840牛·米;而高性能版380千瓦、910牛·米,百公里加速分别是5.0秒和 4.7秒。
从指标上看,全系同步双电机四驱和空气悬挂貌似是卖点,但在国内,超过30万元售价的电动车,就已经搭载这样的配置。至于说性能嘛,电动车最不稀缺的就是快。
而真正能够吸引消费者心甘情愿掏钱的那些点,像算力、芯片、车机系统,还有能达到L几级的驾驶辅助等等……这些,厂家统统没有说明,只是含糊其辞的说是采用英伟达高性能运算平台,可实现先进驾驶辅助功能。
如果仅凭以上这些,就想让中国消费者乖乖的掏出百万元购买极星3,确实有点贻笑大方。别跟我提什么北欧设计,也别提什么纯净环保理念,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很难让消费者与价值百万划上等号。
诚然,我们都知道脱离了沃尔沃的极星要走高奢路线,是这个品牌创立之初的预想境界。但在奔向理想之境前,请务实地拿出有正真亮点的产品,或定一个实在的价格,让购买极星3的消费者看到诚意,而不会被坊间揶揄“人傻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