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9年对越反击作战的28天时间里,解放军各部队英勇作战,从1979年2月17日开始,解放军就在越南战场上像一股钢铁洪流,将越军的一切抵抗都冲散。
在这之后的日子里,解放军战战告捷,不断从作战中吸取经验,最终实现自卫反击目标,顺利撤军。
在和经验丰富的越军作战的过程中,我军也在不断地暴露缺点和不足,战士们发扬我军光荣传统,一边作战一边总结经验。
一、孟康进攻战
1979年2月17日出兵的时候,解放军第14军第41师的任务是打通桥头至孟康的公路,为我军后续部队前出越南提供条件。第14军第41师全体战士在坦克部队的配合下攻克孟康,歼灭驻守该地的大批越军,该交通线的贯通为后续部队纵深进攻提供保障。
孟康是越军在越北黄连山省的一个重要据点,他距离交通线较近,是解放军向越南纵深进攻的一个必经之路,也是后勤部队支援前线的一个交通干线。孟康县呈盆地地形,四周环山,中间地形平坦,这样的地形对于防守是极为有利的。
考虑到孟康地区对后续作战的重要性,虽敌人防守严密,但我军仍决定向敌进攻。在解放军第14军41师面前的是越军黄连山省独立第3营(欠1连),炮台山公安屯,先公安队,“青年冲锋队”两个大队及部分武装民兵共800多人。
越军的防御重点是公安屯驻守的1361高地、1178高地、炮台山;独立第3营驻守的城南各要点;县公安队驻守的县城;“青年冲锋队”驻守的那奈和748高地;炮兵阵地位于孟康南山地区。他们在这里凭借地形优势形成了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阵地,在各阵地间构筑起能够相互支援的断续战壕,组建有密集交叉的火力网,严密控制公路和垭口。
在这样的情况下,直接从正面进攻,几乎可以说是被敌人当作靶子打。了解清楚敌人的情况后,14军第41师(欠121团)在1个122加农炮营、1个军区坦克营、1个防化排的辅助下制定战斗计划。决心采取迂回包围、穿插分割的战术瓦解孟康之敌。
在具体部署上,第41师以122团2个营的兵力直插1228高地和1053高地,切断孟康至班菲的公路,阻止敌人向南逃跑,随后在坦克部队的配合下歼灭马店、花鱼洞和孟康以南地区的越军。另以1个营配属1个工兵排、2个喷火班、1个防化侦察班向孟康西面进攻,配合友军部队歼灭该地区越军。
41师第123团(欠3营)配属1个加强防化侦察班,首先在1个坦克排的支援下歼灭1372高地、董宗坡地区的越军,随后包围1361高地,最后直插炮台山及以东地区作战,打通桥头至孟康的公路。师炮群以新甸地区为发射阵地,主要负责向1361高地、1032高地、炮台山、孟康、花鱼洞地区以及越军的炮兵阵地射击,以火力支援步兵作战。
1979年2月16日18时至17日6时是进攻孟康战斗的第一阶段,解放军第14军第41师122团、123团各部趁夜色纵深穿插,经过迷路、失联等意外情况后穿插部队用时12小时形成对孟康的围攻态势。
1979年2月17日7时至19日7时,进攻孟康的战斗进入第二阶段,解放军41师122团3营接连攻下野猪塘、936、914、748高地等多个越军据点,因越军提前布置由地雷阵,我军以伤亡16人的代价,歼灭越军58人,俘虏31人。123团率先攻占1178、1032高地,毙敌16人,控制孟康大桥。
在进攻炮台山的战斗中,123团1个连因缺乏战斗经验,接连使用步话机、发报机向指挥部传信“我们要与敌人肉搏了”、“还要不要4连了。”指挥部误以为情况严重,调集123团2营主力部队前去营救。坦克营21辆坦克在战斗中分3个梯队执行任务,在孟康城、东楼地区遭到敌人的反坦克武器进攻,2辆坦克中弹,后在撤退途中又有16辆坦克被击中。在此情况下,解放军第14军第41师的1个坦克营自行撤回国内,途中又有3辆坦克中弹,21辆坦克共有8辆被击毁。
1979年2月19日8时至18时,14军第41师发动对孟康城的进攻。1979年2月19日早上8时,41师步兵部队在炮兵火力支援下向孟康城、东楼、马代地区的越军发动进攻。122团1营从拉边、拉亏东侧向孟康城进攻,2个小时后战斗结束。
在这场进攻孟康,打通桥头至孟康的战斗中,解放军14军第41师共歼敌574人,俘虏61人,缴获各种炮弹2400多发,各种枪弹430000多发。
二、偷渡红河进攻战
解放军第13军在中国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开始阶段街道的任务是强渡红河,在友军的协同下歼灭越军345师。接到出发命令后,解放军第13军于1979年2月16日21时10分从8个渡场偷渡过河,至1979年2月17日7时,13军4个步兵团、3个加强步兵营、7个步兵连、1个侦察队共计12000多人,悄无声息地全部渡河。
当时越军黄连山省队192团2个营、老街独立营、省队独立2营和3个公安屯分布在红河对岸各防御阵地。解放军第13军决心以偷袭和强渡相结合的的手段渡河。
具体部署为:以第111团1个营和第115团1个营分别从北山西北侧和龙沙河附近地区偷渡,控制对岸要点,保障军队浮桥渡场的开设。第113团和第112团1营分别从180高地南侧和甘蔗园偷渡,围歼坝洒地区的敌人。第114团从吉旦地区偷渡。
制定好计划后,各部队根据指挥部命令于1979年2月16日20时左右进入河岸附近丛林地带隐蔽,师炮群完成射击准备后,各部队于2月16日21时10分开始行动。
先头部队过河后立即抢占越军滩头阵地,河对岸的越军据点被拿下后,解放军各部队开始架设渡场,一直到2月17日凌晨3时,越军才明白我军意图,但为时已晚,我军13军大部已渡过红河,在敌人组织反击时给予重创。
待到步兵部队将河对岸的敌人全部消灭后,第13军坦克、炮兵、运输队等后续部队陆续渡河,当时因先头渡河的6辆坦克误入越军地雷阵,导致道路阻塞,后续坦克停了很长时间,直到1979年2月17日13时左右,13军主力部队才全部渡过红河。
偷渡结束后,解放军第13军经过短暂休整开始向越军345师阵地摸进,因当时越军并未料到我军会连夜渡河,并未做好战斗准备,所以后来的作战进展也非常顺利。虽然在这场渡河战斗中有一部分坦克因前期未查明情况造成了损失,但从总体上来看,这次渡河作战是非常成功的。
三、班绕散地区进攻战斗
1979年3月5日,接到撤军命令的解放军第31师91团在回国途中奉命歼灭班绕散地区的越南守军。该团在任务紧急的情况下边打边侦察,边打边阻止,基本歼灭守敌,顺利完成任务。
当时在班绕散地区防守的越军为莱州省741团1营营部外加2个连、193团2营2个排和公安第5连。该地越军主要防守1661、1642和1783高地,其间大大小小分布有180多个地堡和隐蔽工事,没有炮兵阵地,主要依靠阵地上的交叉火力点进行防御。但越军在该地驻防已久,弹药充足,能够独立作战,很有可能会在我军回国途中发动进攻,为此,我中央军委命令第31师进攻班绕散地区。
歼灭凉水井地区的敌人后,解放军第31师第91团于1979年3月5日向班绕散地区发动进攻。31师91团3营率先开始接敌,由9连向2010高地进攻,8连向1783高地进攻,主力部队趁此时机进至班绕散。
3月5日上午10时左右,3连向1661高地进攻,2连向1672高地进攻,13时,6连在1672高低附近和2个排的越军交火,毙敌30多人。4连向1661高地进攻。3月6日,因1661高地久攻不下,91团向该阵地发动围攻战斗,一直战斗至1979年3月8日凌晨。
班绕散地区一战,解放军共毙敌317人,俘虏5人,缴获火炮13门,各种炮弹1600多发,地雷8000多个。
四、三大通病
在战斗中,虽然我解放军最终都胜利结束战斗,但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
第一,前线指战员作战经验少。我军前线指战员在作战过程中对地形复杂、暗夜穿插的困难估计不足,对时间和速度要求过高,在客观上延缓了穿插速度。
在孟康进攻战中,因前线指战员识图用图能力差,穿插中运动速度缓慢,甚至迷失方向,走错路,因而在攻击发起后,迂回分队多数晚10小时才到达指定位置,未按时对越军形成合围,使得部分越军逃跑。在班绕散地区,因当时我军前线指战员对地形不熟悉,过分强调困难,导致敌人逃窜。
第二,重火力支援不到位,布坦协同效果差。各级领导对师属炮兵的指挥层次过多,导致炮兵群接到的命令过多,火力支援不够及时。
在进攻孟康的战斗中,指挥员未按照实际情况使用坦克,坦克分队不会配合步兵作战,再加上没有可靠的通讯方式,布坦协同很差。在偷渡红河的战斗中,解放军前线指战员在战前对敌人阵地雷场的具体位置未完全查清,导致坦克分队渡河后误入雷场,6辆坦克被炸,以导致阻塞渡场4小时,影响了部队战斗行动。
第三,战士们作战经验少,对困难预估不够。在孟康作战时,坦克搭载步兵作为突击力量过早行动,沿途遭到敌人的猛烈射击,步兵被迫下车,坦克单独分队行动,后又自行撤回国内,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