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官方万万没想到,每年的防中毒短信一发,竟成了云南人民上山采菌的信号。
每到6月,云南进入雨季,又到了吃菌子的好季节。
这个时候,云南的吃货们却有着自己的一套“黑科技”。
不观天象,不踏山径,而是抱着手机等短信。
手机一响,便知菌子成熟。
手机没响,还需耐心等待。
而官方晒出的菌子中毒风险图,那分明成为了吃货们眼中的寻宝图。
于是,一年一度的云南“试毒大会”正式拉开序幕。
古有神龙氏尝百草,今有云南人尝百菌。
一个试药,一个试毒。
难怪说,云南人有“三熟”:
对菌熟;
要煮熟;
去医院的路要熟。
这看似幽默的话语,实则透露出云南人对野生菌中毒的深刻认识。
正如四川拥有全国最闻名的肛肠科,而云南医院坐拥特有的野生菌中毒科。
由此可见,这“试毒大会”不一般。
在云南,医院也分忙季和闲季。
菌子采摘的季节一到,急诊科接诊人数直线飙升。
遇到一家人整整齐齐来洗胃的,也不足为奇。
10张病床,有8张是吃菌子中毒的。
有经验的医生甚至可以通过病人的症状,判断出他吃了哪种有毒菌类。
面对具有攻击性的中毒患者,他们早已练就了一身“全身而退”的本领。
而中毒最多的,当属菌界顶流——见手青。
这种菌子属于牛肝菌科,一旦触碰,就会变为靛蓝色,仿佛在警告你:越美丽的东西,越危险。
相传,中毒后,你就会看见“小人”。
至于“小人”长什么样,因人而异。
从幽灵到小天使、派大星、长江七号……
总有一款适合你。
一旦看见了“小人”,恭喜你成功解锁“菇勇者”体验卡。
如果出现了上述的症状,请第一时间,前往医院。
云南的菌子,不仅味道鲜美,更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看见小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网友们纷纷晒出了自己的“试毒”经历,五花八门,让人忍俊不禁。
云南人心中似乎有着一个“小兵张嘎”的情结。
一位网友评论:听说生物老师的同学去云南吃菌子,中毒后,面对墙壁看完了一整集《小兵张嘎》。
很快,他从网友们口中得到了证实。
“我贪吃野生菌,被送到了医院。一边挂着水,一边看着《小兵张嘎》,笑得停不下来。后来睡着了,等我醒来,发现病房里并没有电视机。”
另一位网友说他朋友中毒后,竟然指着医院的墙,嫌弃他妈妈放的《小兵张嘎》不好看,要求重新放一个。
除了观看影视剧,云南人民的中毒体验还有更“高级”的版本。
比如这位网友,吃完小鸡炖菌,参加考试。别人做题,他在划船,还左右摇摆。
但立马有网友喊话:“过来人告诉你,比这更梦幻的,还能联机。”
他们一家人中毒后,一起在家里划船,上演了一场家庭版的“水上乐园”。
而这位网友的经历更是让人啼笑皆非。
“我吃了同事家采的蘑菇后,头晕目眩。结果,家里的狗狗跑过来关切地问道:‘你是不是吃完,哪里不舒服啊?’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这蘑菇可能有毒。狗狗都看出我不对劲了,我得小心点了!”
中了毒,还能如此“人间清醒”,狗狗却说:“这锅我不背!”
中毒后的云南人民,还能瞬间变身为无实物表演艺术家。
有人手抓空气,有人家里秒变盘丝洞,有人在原始森林里狂奔,有人在感受海底世界炫彩斑斓的水母,更有人看到一大波僵尸袭击,大呼:“你不要过来呀!”
正如一位资深“试毒”网友所言:“中毒越深,看到的画面越绚丽多彩。”
一次中毒,立马带你进入沉浸式致幻体验,连昂贵的VR眼镜都省了,画质高,音质好,甚至还有双语字幕。
反正,中毒年年有,今年还得吃。
在云南,中毒似乎成了一种别样的生活哲学。
对于中毒,云南人永远是第一时间先反思自己。
“肯定不是菌子有毒,肯定是我没炒熟。”
他们宁愿怪锅没刷干净,怪大蒜放少了,怪火候没掌握好,也不愿怀疑那美味的菌子。
当所有理由都用尽,云南人最后的倔强是:“只怪我体质不好,不适应那个菌子。”
菌子如此美味,怎么可能有毒?
随着时间的推移,云南人中毒次数多了,身体便逐渐有了抗体。
外地人吃完可能要住院,本地人吃完吐两下就好。
如果云南人对你说这个菌子没毒。
他们没骗你,但你最好不要相信。
同一锅菌子,云南人吃了没事,但不代表外地人吃了也没事。
云南人凭借多年的“试毒”经验,总结出一套炒菌守则,代代相传。
见手青一定要用单独的盘子盛放、先切配菜、后切菌子等。
一大桌人吃菌子,一定要留个不吃的人,以防万一,打电话救人。
外地人炒菜喜欢尝咸淡,云南人的建议是:炒菌子时,嘴上贴封条。
到了云南吃菌子,很多店家会优先给你送上计时器。
然后,让你乖乖等着不要乱动。
等时间到了,才会给你拿筷子。
外地人通常都会听话地等着,而云南人则自信满满:“有没有毒,我的舌头可以试出来。”
有人调侃说:“如果天空出现了一条巨龙,外地人可能会慌张不已,但云南人会默默闭上眼睛,然后熟悉地去医院报到。”
如果出现幻觉,其实是裸盖菇素正在破坏你的神经。
头晕、上吐下泻、大小便失禁,这些都是菌中毒的常见症状。
所以,菌子虽美味,大家不要贪嘴。
毕竟,“试毒大会”虽刺激,生命安全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