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点五十,我送完大女儿上学,匆匆拨通家里电话手表,叫醒还在睡觉的儿子。
他上四年级,早上出门有些困难。
刚停好车买早餐,手机上的新闻弹出一条“生三胎奖励10万!”的消息。
我差点把手里的豆浆泼到屏幕上。
想着那些想让我们生三胎的人,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
早晨的繁忙日常每天早晨,我的生活都是一场小型战役。
早晨六点二十分,我开始叫大女儿起床,催促她洗漱、穿衣、吃早饭。
等她终于准备好了,我们六点五十分准时出门,路上还要停车给她和弟弟买早饭。
一边开车一边给弟弟打电话,催他快点起床。
送完大女儿后,再迅速赶回家接他。
一边让他在车上吃包子,一边调整今天的注意事项。
我和老公每个月的收入刚刚够维持生活,偶尔还会因为预算超支而头疼。
那些呼吁生三胎的人,真的知道我们这些普通家庭的实际情况吗?
各地生育补贴:真能缓解育儿成本吗?
其实,呼和浩特不是第一个“撒钱”催生的地方。
四川攀枝花,每个月给二孩500元,三孩再加500元;浙江温州,三胎家庭买房能补贴30万;甘肃张掖,还三年免费尿不湿。
在朋友圈里,这些政策看起来挺美好,但实际呢?
生三胎的补贴是10万,但生孩子的成本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的。
从产检到住院,费用不菲,月嫂请不起,只能让婆婆来帮忙。
可婆媳之间的矛盾又会增加很多隐形费用,比如奶粉钱、看病钱,全都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
四线小城的养娃账单有人说,在小城市养孩子压力小。
这话我婆婆也常说,然后转头催我生三胎。
她没错,我们确实是生活在四线城市,但养育成本一点都不低。
比如幼儿园,我们摇不上公立园的号,只能去私立园,每个月1800,还要给老师送卡;再比如兴趣班,钢琴课每节150,舞蹈班一年就要4000。
为了不让孩子落后,我们得在这些费用上花大钱。
除此之外,还有人情世故。
孩子的生日、亲戚的乔迁,随礼随得我们心疼。
但又不能不随,因为这是维系关系的一部分。
就算生活再紧凑,我们也不能省这份脸皮。
这周老二生病住院,费了我们不少钱。
难怪有人说:“你们小城市不贵啊。
真相是,账单上的数字都把我们的生活挤得满满当当。
该不该生三胎的现实考量身边的朋友和亲戚不时提起三胎政策,讨论要不要再生一个。
我和我老公也想过,可是现实一幕幕摆在眼前,我们真的要吗?
一个朋友在怀二胎时因为严重孕吐被领导暗示辞职,生完孩子回来,职位早被新人占了。
每天提前离开办公室去接孩子,感觉同事们的眼神都能刺痛她。
还有家里的育儿责任,多数都落在我头上。
老公在家带娃的时间少之又少。
上次我生病了,老公居然给孩子点了三天外卖,只因为他不会做饭。
想想看,这样的情况我们能再多一个孩子吗?
更何况,孩子们的成长需求越来越高。
夏令营、补习班的钱都是一笔巨款。
我们想给孩子更好的未来,但现实真是让人苦不堪言。
写在我不要锦上添花,只要雪中送炭前几天遇到一个刚生三胎的邻居,她说领了补贴,但家里的生活环境更辛苦了。
听她的话,我不禁想到自己。
我们这些普通家庭,真的是希望能有更多的现实帮助,而不是仅仅靠一笔补贴。
其实我们要的不是单纯的10万块钱,而是孩子生病时能安心请假的工作,是半夜有人帮忙换手喂奶的温暖,是不用为了补习班和房贷失眠的夜晚。
我们期待更多普惠幼儿园、更快的儿科门诊,让职场妈妈们不再为育儿而焦虑。
等什么时候养娃不再像西天取经一样,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当妈的不再是“超人”而是“被宠成孩子的人”,那时候我们自己会搬着小板凳去排队,而不要这些“催生”的政策。
生育不是为了国家的需要,而是为了家庭的爱与幸福。
希望有一天,我们能真正无忧地迎接一个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