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真的比俄罗斯“白”吗?

环球情报员 2020-08-30 19:26:10

白俄罗斯有多白

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的国名容易跟他国搞混,像摩纳哥和摩洛哥、巴哈马和巴拿马、巴勒斯坦和巴基斯坦等等。一些邻国之间有时也会发生这种情况,像白俄罗斯和俄罗斯这一对。

按照中文翻译习惯,除了部分主要国家,其余的国名一般以音译为主,“俄罗斯”就是音译而来的。“白俄罗斯”则有点特殊,混合了音译和意译,发音和含义得到了较好的结合。

在白俄罗斯本国语言当中,其国名为“Беларусь”,英文名称是“Belarus”,直接音译成中文应该是“别洛罗斯”。而Бела(别洛)是白色的意思,罗斯又是русь的音译。自从清朝中后期开始,中国一直将该地区翻译成“白俄罗斯”,乍一看,这个名称很容易与“俄罗斯”混淆,或让人认为是“俄罗斯”的一部分。

▲两国在政治上的关系也十分亲密

正因为如此,白俄罗斯的驻华大使馆在2018年宣布,将本国的中文名称由“白俄罗斯”改为“白罗斯”。去掉“俄”,可以说是尊重其本国语言的发音,那么,“白”这部分仍然坚持用意译,究竟“白”在哪里?

▲白俄罗斯的国徽

一、罗斯的由来

公元一世纪左右,古罗马学者塔西佗认为,东欧大平原上很早就居住着维涅德人,他们被认为是斯拉夫人的祖先。维涅德人被日耳曼人的一支—哥特人征服后,被卖到罗马做奴隶。

因此,古罗马人称维涅德人为Sclavus(拉丁文“奴隶”的意思),英语slave(奴隶)和slavs(斯拉夫人),即是源自Sclavus。

东欧大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之一,达到约400万平方公里,其间分布着一些矮小的丘陵。过于平坦的地形,加上斯拉夫人还处于原始部落时代,抵御外敌的水平很低。

▲斯拉夫人不是东欧平原最早的居民,却是最成功的

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7世纪,辽阔而又肥沃、宜耕宜牧的东欧大平原,先后引来了波斯人、希腊人、匈人等强者。在他们的驱赶下,部分斯拉夫人不得不向东方和南方迁移,逐渐形成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和南斯拉夫三种族群。

根据俄罗斯最早的历史著作《往年纪事》记载,东斯拉夫人总共有30多个部落,经过多次迁徙,最终定居在布格河与乌拉尔山脉之间的平原上,大致相当于现代的俄罗斯平原。在长期的交往中,他们渐渐拥有了相同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构成一个较为统一的民族。

▲斯拉夫人的分化(只列举现代较主要的斯拉夫人)

公元859年,东欧大平原的北方建起了一座城市诺夫哥罗德,这是东斯拉夫人的两个部落联盟中心之一,也是斯拉夫民族文字记录的开端。另一个部落联盟以南方的基辅为核心。

▲基辅罗斯的范围

由于诺夫哥罗德一直处于内讧之中,瑞典海盗维京人的一支—瓦良格人趁虚而入,打败东斯拉夫人,建立起自己的统治。瓦良格人的首领留里克成为诺夫哥罗德的第一任王公,并给这个国家起名为“罗斯”,史书上将他们称为留里克王朝。

公元882年,留里克的接班人奥列格征服基辅,后世称其为“基辅罗斯大公国”。所有东斯拉夫部落都处在这个公国的统治下,这是东斯拉夫人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中间持盾牌者,是罗斯奠基者留里克的塑像,类似纪念物在俄罗斯到处可见

比基辅公国稍晚一些,西斯拉夫人的一部分波兰人,也在10世纪建立起自己的王国,曾经称雄东欧平原数百年,信仰天主教,他们将对白俄罗斯民族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在古斯拉夫语中,“罗斯(Rus)”的意思是划船的人,或外来的人,也就是指来自北欧的海盗。此外还有其他几种解释,如某个古老部落的名称等等。关于“罗斯”的争议直到今天也没有完全解决。

无可否认的是,“罗斯人”这个称呼开始更多用于称呼东斯拉夫人,也正是从这个词上延伸出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

▲来自北欧的海盗被称为诺曼人,其中的一支瓦良格人塑造了罗斯国家和民族

这是目前欧洲和俄罗斯史学界的主流看法,也有专家认为起源于北欧海盗(即瓦良格人或称诺曼人)的证据不足,基辅公国可能是各民族融合的产物。

无论哪种理论,基辅公国(或称基辅罗斯)都是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民族的源头,当时称他们为部落应该更为合适一些。他们都属于东斯拉夫人,文化、语言、风俗等各方面相差甚微。

奥列格生前最后一次远征,是率领八万勇士,给战船装上轮子,打到了君士坦丁堡城下。东罗马帝国以支付巨额赎金和给予免税贸易权,才换来奥列格撤兵。仗虽然打输了,拜占庭人却用先进的政治和文化俘获斯拉夫人的心,让他们皈依了东正教。

二、罗斯的分裂

从公元882年基辅罗斯建立,到1238年蒙古人入侵,这中间大约350年的时间里,虽然这个国家是由各个公国组成的,近似于中国的东周列国,但罗斯人铁板一块,基本上没有分化。随着蒙古人的到来,这种局面被打破了。

公元1234年,蒙古大军灭亡金朝,随即掉头西征。1238年他们攻入东欧大平原,罗斯大公们哪里见过如此凶悍的对手,两年后基辅被攻陷,基辅公国沦为金帐汗国的附庸。

▲窝阔台死后没多久,蒙古帝国便分裂成四个国家,统治中国的是元朝,统治俄罗斯的是金帐汗国

幸运的是,蒙古人并没有建立对罗斯人的直接统治,而是保留了罗斯大公们,让他们为自己收税、服兵役,也不干涉他们的宗教。由于金帐汗国的统治区域更为广大,反而促使罗斯各公国的贸易往来大增,迎来了新的一轮经济繁荣期。

打到东欧的蒙古人已经接近强弩之末,加上基辅罗斯的面积又足够大,使蒙古人没能将其完全吞下,因此位于西部的波洛茨克公国逃过了这一厄运。

▲金帐汗国与波兰—立陶宛联邦瓜分了罗斯,埋下了日后民族分化的种子

波洛茨克公国主要包括维亚季奇人、拉季米奇人、德列维奇人的部落。不经意间,这些没有遭受过蒙古人统治的罗斯人,走出了东斯拉夫民族分化的第一步。这批没有蒙古痕迹的罗斯人被认为是白俄罗斯民族的前身。

▲波洛茨克公国在基辅罗斯的位置

没过多久,西部的波罗的海沿海崛起一个新的国家——立陶宛大公国,趁着蒙古人无暇西顾、罗斯人虚弱不堪之际,吞并了波洛茨克公国,还不断地骚扰基辅公国。

▲波兰能与凶悍的蒙古大军平分秋色,离不开翼骑兵的强大战斗力

立陶宛大公国是现代立陶宛国家的前身,属于波罗的海民族。别看现在它很不起眼,在15世纪时,立陶宛和波兰组成的联邦曾经是欧洲最大的国家之一,大半个东欧平原都在这个联邦的统治下。

就这样,罗斯人被蒙古和立陶宛瓜分,开启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分道扬镳。尽管他们在各个方面仍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但分离的种子已经埋下。

三、白俄罗斯民族的形成

当大部分罗斯人挣扎在金帐汗国的统治下,波洛茨克地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许多史学家认为,立陶宛对罗斯的统治不能完全算作是外族统治,两个民族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人口和文化方面都以罗斯人为主,甚至有人称其为立陶宛——罗斯国家。

波洛茨克的罗斯人和部分立陶宛人渐渐融合在一起,而波兰与立陶宛的合并,又使西欧文化和天主教传入波洛茨克。于是便逐渐形成了单独的白俄罗斯部族。

在波兰的影响下,白俄罗斯部族实行公社管理制度,有点类似于原始的共产主义,牧场森林等等都属于公社所有的公共财产,公社成员在经济上互帮互助。

▲红色区域为波兰—立陶宛联邦,经过数百多年融合,白俄罗斯民族开始形成

在东欧大平原的东部地区,蒙古统治下的罗斯人正经历着长达240年的黑暗期。金帐汗国一方面故意在罗斯大公之间制造矛盾,挑起他们的内战,以利于自己的统治。

另一方面加强与大公们的通婚,给罗斯人深深地打上了蒙古人的烙印。这种手段的效果做不到立竿见影,却潜移默化影响着罗斯人的民族性格、乃至民族成分。

俄罗斯从金帐汗国统治下独立后,一直热衷于扩张领土,疆域面积一度达到2240万平方公里。在这一点上,多多少少能看到蒙古人性格的影子。

▲沙俄/苏联的一众名人之中,很多都有蒙古人的血统,比如列宁据称有四分之一的蒙古血统

欧洲有句笑话:剖开一个俄罗斯人,你能看见一个蒙古人。在欧洲人的眼里,俄罗斯在很多方面都与那个蒙古帝国非常相像。在现代的不少俄罗斯人身上,常常会体现出蒙古人的部分生理特征。因此有些欧洲历史学家认为俄罗斯人已经不够“白”。

蒙古人的游牧民族性质,使他们所建帝国的衰亡与崛起一样迅速,这才给了罗斯东北部莫斯科大公国绝佳的机会。1480年,莫斯科大公国的伊凡三世结束了蒙古人的统治,标志着罗斯人取得独立地位。

▲莫斯科公国在推翻金帐汗国统治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奠定了现代俄罗斯的基础

莫斯科大公国通过加强中央集权等措施,逐步统一了罗斯。1547年,大公伊凡雷帝自称沙皇,我们熟悉的“沙皇俄国”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沙俄从一开始就是个野心勃勃的国家,不断向周边扩张。经过一百多年血战,沙俄联合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1793年第三次瓜分后,白俄罗斯被沙俄吞并。

从13世纪波洛茨克公国被立陶宛吞并,到18世纪末重新回到罗斯人的王国旗下,这次回归反而促使白俄罗斯民族的最终形成。五百年的分离,尤其是与立陶宛人、波兰人的融合,都使这个民族在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与沙皇俄国有了不小的差别。

▲黄色、淡褐色、深褐色三块区域,分别代表沙俄三次瓜分的地区,至1795年,白俄罗斯完全落入沙俄的控制

白俄罗斯已经有了独立的语言和文字,即白俄罗斯语,以及自己的风俗习惯,比如喜欢白色衣服,以白色为尊。在宗教上,白俄罗斯没有国教,东正教依然处于主流地位,受波兰影响而信仰天主教的人数也不少,不像沙俄那样以东正教为国教。

从此以后,白俄罗斯一直处在沙俄的统治下,到了苏俄和苏联时代也不例外。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白俄罗斯才重新获得独立。

四、“白”的由来

白俄罗斯处在沙俄/苏联统治下时,英语借用俄语名称Белороссия,直接音译为Byelorussia。1991年独立后,白俄罗斯把英文名改为现在用的Belarus,更符合白俄罗斯语Беларусь的发音。

中文译名从一开始就保留了Бела“白”的原意。直到2018年,白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才把“白俄罗斯”这个从清朝通行至今的名称,改为“白罗斯”。

为什么白俄罗斯人用“白”来称呼自己的民族和国名,国际史学界有着好几种说法。白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曾发文表示,白罗斯这一名称有“独立的,自由的,不属于鞑靼蒙古的桎梏”的意义。这应该是最官方的说法。

▲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胜利广场,这座城市里的白色建筑随处可见

前文提到过,金帐汗国统治罗斯期间,蒙古人与罗斯人通婚,经过两百多年的融合,俄罗斯人的基因里已经带有大量的蒙古人成分。而欧洲人对蒙古帝国的印象是野蛮、残酷和痛苦。

因此,白俄罗斯人要用“白色”来强调本民族的纯洁,跟金帐汗国统治下的罗斯人区分开来,使人不会混淆。

与官方说法有关联的另一种观点,就是欧洲人有用颜色来区分不同地域罗斯人的习惯。称信仰基督教的白俄罗斯地区为白罗斯,称乌克兰为红罗斯,其余地方为黑罗斯。不过,这种区分似乎不是固定的,不同资料里红、白、黑代指的对象经常会有变化。

▲白俄罗斯“桦木之夜”舞蹈团,最能代表民族特色的衣物,同样以白色为尊

有些俄文资料甚至称,这种用颜色来区分的办法是源自于蒙古人带来的中国文化“四象”。朱雀代表南方红色、白虎代表西方白色、玄武代表北方黑色、青龙代表东方青色。这种解释虽然无法考证,却颇符合实际情况。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根据白俄罗斯民族的风俗,因为他们以白色为尊贵之色,喜欢穿白色的服装和服饰,所以用“白”来称呼自己。

无论哪种说法,白俄罗斯人对“白”的喜爱都是明显的。巧合的是,Бела的发音与“白”相近,这才有了这个音意俱佳的译名。

五、哪里来的“俄”

“白俄罗斯”中间的那个“俄”,其实来自于翻译过程当中的阴差阳错。最早跟俄罗斯人打交道的是蒙古人,在他们的语言习惯里,要在辅音词首加上元音,便翻译成了“斡罗思”。

明朝时,人们根据俄罗斯人自己的读法,翻译为“罗刹”,虽然不太好听,但更为贴合,不存在“俄”这个字。明朝的《坤舆万国全图》将该国译为“鲁西亚”,与日语译法“露西亚”有异曲同工之妙。

▲《尼布楚条约》签订时,清朝已经将“俄罗斯”的译法给固定了下来

到了清朝,蒙古人一直充当着中俄交流的中介,他们的翻译方法再次成为官方用语。根据俄国历史学家卡缅斯基的记载,当时汉人称他们为“俄罗斯”,满人则称之为“鄂罗斯”。

乾隆编撰《四库全书》时,把元史中的“斡罗斯”改为“俄罗斯”,正式将这个外国民族的译法给确定下来,并沿用至今。

而“白俄罗斯”这个译名的产生,也跟俄罗斯人有关。据考证,Беларусь这个名称很早就有了,莫斯科公国吞并白俄罗斯后,故意在россия(俄罗斯)前面加上Бело,构成新的名称,使白俄罗斯看上去像是俄罗斯的一个“小弟”。

▲虽然还没得到我国政府的正式认可,但白俄罗斯驻华大使馆网站已经改本国为“白罗斯”

正因为如此,不了解内情的人一看到白俄罗斯,便会想到它跟俄罗斯是什么关系,让白俄罗斯方面的宣传比较尴尬。因此才有了2018年3月,白俄罗斯宣布将中文国名改为“白罗斯”。

此举一方面突出了本国本民族与“罗斯”的渊源,另一方面也保留了白罗斯的“纯洁”,与俄罗斯进一步划清了界限。作者|霈霖历史资深爱好者

责编|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全文完)—

3 阅读:1706
评论列表
  • 2020-08-31 22:44

    这么说吧,白俄罗斯才是更加正统的斯拉夫人。连俄罗斯都承认

  • 2020-08-31 13:57

    白些吧

  • 2020-09-06 13:15

    白罗斯,非白俄罗斯。

环球情报员

简介:带着问题看世界|环球历史, 地理, 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