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明史的应该知道,万历帝朱翊钧是明朝所有的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长达48年之久。自然他的后妃们也会受到影响:
万历帝的皇后王喜姐,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长达43年;
万历帝最宠爱的郑妃,则是在皇贵妃之位上长达35年。
值得一提的是,王喜姐虽然是中宫皇后,但是她仅为万历帝生下一位公主,之后再无生育;而郑妃则是先后为万历帝生下六个子女,虽然位份在皇后之下,但实际地位其实并不比皇后低。甚至因为宠爱郑妃的缘故,万历爱屋及乌也十分宠爱重视郑妃所生的皇子公主,不惜为郑妃的儿子违背祖制,想要“立幼”为太子;而且万历帝对郑妃所生公主的宠爱,甚至远远超过皇后王喜姐所生的嫡公主。
而郑妃也并非安分守己的人,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坐到太子之位上,做了很多事情。
从万历帝长子朱常洛封为皇太子开始,郑妃便将其生母王恭妃(孝靖皇后)囚禁景阳宫,直到王恭妃去世。而朱常洛虽然有了太子的名分,但因为郑妃的缘故,而得不到太子应有的待遇,经常遭受到郑妃的虐待。
然而万历四十八年万历帝病逝,朱常洛作为皇太子登基称帝,郑妃让自己儿子登基的希望彻底落空。
按理说,受了多年委屈的朱常洛已经成为一国之君,必定会找郑妃为自己以及生母出口恶气。让郑妃与他得宠的儿子朱常洵成为戚夫人与刘如意,然而结果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郑妃不仅没有成为下一个戚夫人,反而是新帝朱常洛在位仅一个月便病逝了,而郑妃却得以善终。
这究竟是为何呢?
入宫四年便封皇贵妃郑氏的本名并无史料记载,有一种说法是叫郑梦境,隆庆二年(1568年)在顺天府大兴出生。隆庆六年,年仅10岁的万历帝朱翊钧登基。万历六年,16岁的万历帝大婚,迎娶王喜姐为后,同王喜姐一同入宫的还有两位美人。
只是入宫三年的时间,除了王皇后身怀有孕,其他的妃子肚子迟迟没有动静。
为了不再出现明武宗无后而终的情况,内阁首辅张居正便在万历九年八月上疏万历帝:效仿嘉靖帝在嘉靖九年时挑选九嫔入宫(嘉靖帝在位9年无所出),绵延子嗣。
万历帝赞同张居正所言,下旨礼部进行选秀:挑选14-16岁端庄贤淑,家中父母没有过错的女子入宫。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挑选,最终选定九嫔人选。
万历十年三月,万历帝在皇极殿传旨册封九嫔,位居九嫔首位的是周氏,周氏的父亲被授予从三品的指挥同知。郑氏因姿色出众位居九嫔第二位,父亲被授予正五品的正千户指挥使,这一年郑氏15岁。
郑氏的性格活泼,跟后宫其他的女子很是不同,并不会害怕万历帝,而且为人机敏;再加上郑氏本就长得漂亮,入宫便得到了万历帝的宠爱,自然身怀有孕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万历十一年七月,郑氏入宫的次年便怀孕。按理说待郑氏生下皇子后便可以母凭子贵,晋封位份
然而万历帝盛宠郑氏,在郑氏还未生产之前,便下旨将其封为德妃。
就这样郑氏成为九嫔中第一个封妃的,而这仅仅是郑氏得宠一生的开始。
四个月后,郑氏生下一位公主,是万历帝次女云和公主。虽然不是皇子,但是万历帝照样很高兴,为爱女亲自取名为轩姝,意思是:朱家的爱女。不仅如此,万历帝还特地下旨拿出十万两白银、五万斤粮食来庆祝公主的出生。
万历十二年七月,郑氏的位份再次得到晋封,被晋封为贵妃。后宫女子即便是生下皇子也不见得能母凭子贵晋封位份,比如朱常洛的生母王恭妃,在生下皇长子后理应被晋封贵妃甚至皇贵妃,毕竟在无嫡子的情况下,皇长子便要被册封为皇太子,自然其生母的位份也要高一些。像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太子朱见深,其生母周氏便是母凭子贵被封皇贵妃。
然而王恭妃仍旧是王恭妃,而郑氏仅生了一个女儿便已经位居贵妃之位。
而且万历帝对郑氏的评价非常高:
仪容淑慎,性质柔嘉
被封贵妃五个月后,郑氏生下皇次子朱常溆。
只是皇次子出生当日,便夭折了。
而皇次子之所以出生当日便夭折,是因为万历帝同身怀有孕的郑氏一起嬉戏追逐,导致郑氏伤了身体,所以皇次子出生便夭折了。因为此事郑氏对万历帝多有怨怼,万历帝也是对郑氏心生愧疚之情,所以便对郑氏立下誓言:若是郑氏再生一子,一定要将他封为皇太子。
并且将夭折的皇次子追封为邠哀王,安葬在了金山。
郑氏的肚子也很争气,很快便又怀孕了,并且在万历十四年又生下一位皇子,这位皇子便是皇三子朱常洵。万历帝为这位皇子的到来感到非常高兴,下旨太仓拿出15万两白银,为皇三子庆祝。
万历帝如此宠爱郑氏所生的皇三子,让群臣十分头疼:万历帝是要遵循祖制将长子册封为皇太子,而是将爱妃所生皇三子立为皇太子呢?这毕竟是牵扯“国本”的大事。
二月初三,皇三子满月,时任内阁首辅的申时行请求万历帝,尽快将皇长子册封为皇太子。
这一年皇长子朱常洛已经5岁,但万历帝以皇长子尚且年幼,暂不册封,再过两三年再行册封。申时行是一个明白人,自然清楚这是万历帝在拖延时间而已,根本无意将皇长子册封皇太子。所以在两天后,再次请求万历帝,毕竟是否册封太子牵扯到皇长子出阁讲学的时间。
但万历帝只给了申时行四个字:
遵旨而行。
与此同时,万历帝下旨:将郑氏晋封为皇贵妃。
此圣旨一出,群臣便出来反对,理由无非是:郑贵妃生下皇三子,若位居皇贵妃之位,地位仅次于中宫,岂不是让皇三子的身份逼近嫡子的身份?
皇长子的生母王恭妃却在郑贵妃之下,岂不是长幼颠倒、没有伦理次序了吗?
若皇上想要册封郑氏为皇贵妃,请先册封王恭妃为皇贵妃,并且将皇长子册封为太子。
万历帝看到群臣奏疏十分生气,以至于手都不能写字,用手直接拍得御案都出现了裂痕。
二月初九,又有臣子上疏万历帝将皇长子立为皇太子、王恭妃晋封皇贵妃,如此皇上才没有偏爱的意思。万历帝不仅没有听,反而将这位臣子直接降了三级。
次日,礼部再次上疏,万历帝仍旧不肯听。
二月十九,刑部山西司主事孙如法再次上疏,虽然孙如法的用词舒缓,但是万历帝仍旧十分生气,将其降职。
面对群臣上奏,万历帝不仅不听,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处罚这些进言的臣子。慢慢地,朝臣们便不再为此而上疏。
三月二日,万历帝终于如愿将郑氏册封为皇贵妃。
郑氏入宫仅四年的时间,便已经位居众妃之首,地位仅次于皇后,如此快的晋封速度确实很少见。万历十五年,郑氏再生一位皇子,万历帝命光禄寺取二十万两白银庆祝皇四子的出生。只是皇四子在万历十六年七月便夭折了,万历帝将其追封为沅怀王。
之后在万历十六年、万历二十年郑氏又先后怀孕,但生下的都是公主。
就这样郑氏入宫10年的时间,先后生下六个皇子公主,不过仅有一子一女长大成人。
十几年的国本之争万历十四年皇三子朱常洵出生不久,其实已经出现了国本之争,万历帝不仅不将皇长子册封皇太子,而且还要将郑氏册封为皇贵妃,却对王恭妃母子没有任何册封的意思。这让朝臣们不得不怀疑:皇上想要将宠妃所生的儿子为太子。
但群臣同万历帝的第一回合,以多位臣子被降职而结束。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自皇三子朱常洵出生开始,万历一朝的国本之争正式开始,而且维持了长达15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不断有朝臣上疏,劝谏万历帝,指责郑氏,众多的奏章压得万历帝喘不过气来,心力交瘁,即便是如此万历帝仍旧坚持如此。
甚至万历帝还为郑贵妃解释:其实郑贵妃也是再三请求立皇长子为太子。
万历帝此言群臣并不买账:有皇太后与皇后在,怎么能能轮到郑贵妃多次为册封给皇太子一事而进言呢?
万历帝此举无非就是在为不愿册封皇长子为太子一事而欲盖弥彰,也想要借着此事为郑氏博一个好名声。群臣自然不会被万历帝的举动而蒙蔽,仍旧不断上疏请求册封皇长子为太子。
万历二十年郑氏想要在东岳庙祈福立碑,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武英殿大学士王锡居然在写碑文的时候出现“皇三太子”四个字,这是最早将皇三子朱常洵称为皇太子的记录。
郑氏曾先后三次派人在泰山三阳观立碑文,其中有两次(万历二十二年、万历二十四年)碑文中出现了“太子”的称呼,此时太子尚且没有册封,只能是指的皇三子朱常洵。
另外在万历二十三年的《太上老君常清静经》中,直接将朱常洵称之为皇三太子。
只有在万历十七年的一次碑文中,没有出现“太子”的说法。
在国本之争时期,郑贵妃如此,是想要借助泰山之力,“三阳交泰”的好意兆让自己的儿子做上太子之位吗?
万历二十四年,乾清宫与坤宁宫失火,万历帝只好搬到了启祥宫居住,皇后王喜姐跟随一起居住在启祥宫。虽然帝后同住一宫,但是帝后几乎不怎么见面,反而是翊坤宫的郑氏陪伴万历帝左右。
而且宫中传出一种说法:王皇后旧病缠绵,身边的侍卫不过几人而已,饮食起居的规格也减半,为此王皇后抑郁寡欢。
如此一来,群臣便怀疑:难道万历帝是想要等着王皇后病逝后,将郑氏册封为继后,如此一来朱常洵便有了嫡子的身份,自然名正言顺被封为皇太子。
万历二十八年,工科给事中王德完上疏,言中之意是:皇上冷落皇后,导致皇后身边没几个人伺候,病卧在床。万历帝十分生气,直接将王德完下狱。
此时的内阁首辅是沈一贯,他告知万历帝王德完所言其实在京城早已传开,万历帝想要下诏解释:皇后是我的发妻,如今住在一起便很少有过失,只是这几年的脾气不太好,对待儿女比较严厉。我每次训斥完皇后后,皇后都会有所改正,怎么会卧病在床呢?
沈一贯再次上疏,称在京城十多年前便已经有这样的说法:称皇上想要郑贵妃取代王皇后,为自己的爱子朱常洵谋夺太子之位。若是将此诏书发出去,不是恰好不打自招了吗?
万历帝被沈一贯说服,再加上有皇太后的劝说,一年为皇长子朱常洛行冠婚礼,并且将此立为太子。而朱常洛被立为太子时已经20岁,即便如此,万历帝对王恭妃仍旧没有晋封。
历经15年的国本之争,最终还是万历帝与郑氏输了。
然而虽然自己的儿子没有被封太子,只是被封为福王,郑氏仍旧不认命。直接将皇太子朱常洛的生母王恭妃囚禁于景阳宫,不得自由。就这样作为皇太子的生母不仅没有被晋封为皇贵妃,反而母子不再相见。
朱常洛虽然被封为皇太子,但是父皇不宠爱,他跟清楚自己的太子之位有多不牢固,所以不仅自己救不了生母,就连自己都需要战战兢兢地活着,等着父皇病逝、自己登基的那一天。
遗言立后虽然皇三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但是因为生母郑氏的缘故,迟迟没有前往封地就藩。而且万历帝还为爱子举行了极为隆重的婚礼,在群臣的多次上疏、皇太后的干预下,朱常洵才在万历四十二年前往河南洛阳就藩,此时的朱常洵已经29岁,早已超了藩王就藩的年纪。
朱常洵因为郑氏所生的皇子,得到万历帝格外的宠爱。万历帝一生共有八位皇子,除了两位夭折的皇子外,只有朱常洵是万历帝名副其实的爱子。
但只要有皇长子朱常洛在,朱常洵便可能成为皇太子。
万历四十六年万历帝的身体便开始不好,时常病痛;
万历四十八年四月王皇后病逝,然而王皇后去世三个月万历帝都没有为其正式册谥,写神牌,就这样一直拖到了七月十三日。
八天后,万历帝也病逝。
在万历帝弥留之际,给皇太子朱常洛留下遗言:
“尔母皇贵妃郑氏,侍朕有年,勤劳茂著,进封皇后。”
遗言中万历帝将郑氏称之为朱常洛的母亲,而且王皇后去世仅几个月的时间,丧期未过,万历帝就要太子朱常洛将郑氏册封为皇后。这是万历帝在为郑氏寻一个名分,跟保障。
据说在万历帝弥留之际,看着郑皇贵妃,对远在河南的福王朱常洵很是思念。
万历帝病逝后,朱常洛登基,史称明光宗。
光宗按照先帝遗言,要礼部准备册封郑皇贵妃为皇后的仪式,但是此举遭到了内阁的反对。礼部左侍郎孙如游告知光宗:遵从先帝的遗命不是孝,遵从礼法才是真正的孝。
八月十九,郑氏的侄儿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郑养性上疏光宗,请求光宗收回成命。
此事还没有定论,光宗便病逝了。
光宗是死于红丸案,而世人猜测红丸案是郑氏所为。
光宗的皇长子朱由校登基,史称明熹宗。
朝中多位大臣威逼郑养性,前去劝说自己的姑姑郑氏搬出乾清宫,前往慈宁宫居住。如此,将郑氏册封为皇后一事,才算是彻底告一段落。
明熹宗一朝时,宦官魏忠贤当权,郑氏居住在仁寿宫养老。
崇祯三年(1630年)五月,63岁的郑氏病逝,被崇祯皇帝追谥为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安葬在泉山,而非附葬帝陵。
就这样郑氏争了几十年,最终还是落得孤坟一座。
结语很多人不解:郑氏在万历朝时做了那么多对明光宗朱常洛、孝靖皇后王氏(王恭妃)不利的事情,朱常洛登基后为何没有为难郑氏?哪怕是朱常洛仅在位一个月便病逝了,他的儿子明熹宗朱由校与明思宗朱由检,又为何没有为难郑氏,让其安度晚年呢?
也有很多人说:郑氏跟自己的儿子朱常洵,像汉高祖时期的戚夫人与刘如意。汉高祖一死,戚夫人成了人彘,而刘如意则是被吕雉害死,母子二人都不得善终。
但为何郑氏与儿子朱常洵不仅没有被为难,反而仍旧过得逍遥自在呢?
除了明光宗、明熹宗与明思宗的性格使然外,其实跟福王朱常洵有很大的关系。
了解万历帝的应该知道,万历帝在位48年,但是长达30年不理朝政,群臣的奏折万历帝几乎都不理睬,唯独福王府的奏章,万历帝处理得非常及时。一般福王府的奏章上午到了,下午便能答复,而且只要是福王要求的万历帝都会照准。
如此一来,自然便会有很多人对福王府趋之若鹜,聚在朱常洵的门下。
可以说朱常洵的势力是不容小觑的,哪怕是后来明熹宗与明思宗继位,都对福王朱常洵忌惮三分,又怎么会为难他的生母郑皇贵妃呢?
郑氏得宠三十八年之久,肆无忌惮了几十年的时间,但即便是庇护他的万历帝去世,仍旧无人敢为难她。就是因为她有一个十分不容小觑的儿子——福王朱常洵,最终郑氏在宫里安详去世。
参考资料:
《明宫词》
《皇醮记碑》
《明神宗实录》
《万历起居注》
《酌中志》
《明史》
《万历野获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