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诊刚需下,医院对正规陪诊师缘何“翘首以盼”?

药斗说社会 2025-03-12 06:03:06

目前,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人就医需求日益增长,陪诊服务作为医疗体系的重要补充,正逐渐崭露头角。在上海,这一现象尤为明显,市场需求催生了 “陪诊师” 这一新行业。然而,当前陪诊行业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规范,而医院对正规陪诊师的期待也愈发强烈。

老龄化与就医需求增长,陪诊成为刚需。

在老龄化程度高、三甲医院集聚的上海,陪诊需求呈现出多样化。有子女不在身边或无子女的老年人,在面对复杂的就医流程时往往力不从心;“搞不定” 认知症患者的家属,急需专业人士协助照顾患者就医;需要定期复查的慢性病患者,频繁往返医院,渴望有人陪伴;独自去医院检查的孕妇,身心脆弱,需要贴心的陪同;从外地来上海就医的患者和家属,对本地医院环境和流程不熟悉,更是迫切需要陪诊服务。这些不同类型的不同需求,共同构成了庞大的陪诊市场,凸显出陪诊服务的刚需属性。

社会上陪诊行业乱象丛生,呼唤正规军。

在医院门口,不难看到个体从业者打着广告,明码标价几十元一小时提供陪诊服务;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第三方平台也纷纷涉足代配药、陪同就医等业务。但 “陪诊师” 尚未被纳入《职业分类大典》,这导致行业内职业认可度不高。由于缺乏统一规范,服务质量良莠不齐,有的陪诊人员对就医流程并不熟悉,无法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帮助;收费价格也混乱不堪,消费者难以判断价格是否合理。这种混乱的市场状况,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影响了陪诊行业的整体形象,更让医院在与陪诊人员的合作中面临诸多困扰。

正规陪诊师能为医院带来多重利好。

首先,正规陪诊师熟悉就医流程,能够提前帮助患者准备好病历、检查报告,确认挂号等流程。就医当天,他们可以合理安排时间,选择合适的方式陪患者到医院,全程陪同候诊、签到、看诊,记录病情和医嘱,做好检查、取药等工作。这一系列专业的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就医效率,减少患者在医院内不必要的奔波和等待时间,从而减轻医院的拥堵状况。例如,在一些大型医院,患者常常因为不熟悉流程而在各个科室之间来回折腾,浪费大量时间,正规陪诊师的介入可以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

其次,正规陪诊师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耐心,能够为患者提供 “情绪价值”。在就医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因为疾病的困扰、对未知病情的担忧等产生焦虑、低落等情绪。正规陪诊师可以通过与患者的交流,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这对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患者情绪稳定,也有利于医院营造良好的就医秩序,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

再者,正规陪诊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当医院与患者之间的桥梁。他们能够准确地将患者的病情和需求传达给医生,也能将医生的诊断、治疗方案和医嘱清晰地告知患者和家属。这有助于减少信息误差,确保患者得到准确、及时的治疗。比如,一些患者可能因为紧张等原因,无法准确理解医生的话语,正规陪诊师可以帮助患者梳理信息,大大地提高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

上海积极探索陪诊服务规范化路径。今年 1 月,上海市民政局联合多部门印发《上海市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在多个区进一步试点。方案明确了陪诊师的定义,细化了陪诊服务内容,致力于发展专业陪诊队伍,建立服务主体名录,形成合理收费机制,探索风险防范机制等。通过这些举措,上海正努力构建规范的陪诊服务体系。上海开放大学推出的陪诊师公益培训项目,为培养专业陪诊师提供了有力支持。经过培训的陪诊师,在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也更符合医院对陪诊人员的期望。

陪诊行业规范化发展意义深远。

对于医院而言,正规陪诊师的加入,有助于优化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和家属满意度。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规范的陪诊服务体系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等群体的就医需求,让 “老有所医” 更具温度与质量,体现社会的人文关怀。随着陪诊市场的不断成熟,相信会有更多专业、正规的陪诊师进入行业,为医疗服务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在满足患者需求的同时,也为医院的高效运转提供有力支持,实现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在陪诊刚需的大背景下,医院对正规陪诊师的 “翘首以盼”,不仅是对当前陪诊行业乱象的回应,更是对提升医疗服务整体水平的期待,而规范发展陪诊行业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良佑

审核:弘毅

0 阅读:3
药斗说社会

药斗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