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晓博
科技创新、吸引人才,是新一轮城市竞争的焦点。蛇年伊始,深圳率先出牌了!
今天(2月23日)上午,深圳在“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为高校应届毕业生来深求职提供免费住宿的天数,将从7天延长到15天。
深圳还对人才喊话:“只收梦想、不收租金”。对怀揣梦想的初创企业人才,提供全周期陪伴式服务,在重点区域推出“1元创新坊”、“零租加速营”等青年创业孵化器等。
早在2013年,深圳就在全国首创公益项目“青年驿站”,为应届毕业生提供7天免费住宿、就业指导、城市融入三大服务。12年来在全域布点、扩容增量的基础上不断迭代升级,形成了“深梦扬帆”、“深梦启航”等品牌项目。
目前有十多个城市学习了深圳做法,但找到工作之前的免费住宿天数一般不超过7天。此次深圳延长到15天后,相对于其他城市优势明显。尤其在一线城市中,更是独一份。
这次发布会还透露了深圳在科技创新和吸引人才方面的成果和即将推出的新政,值得一看:
1、深圳目前已汇聚人工智能企业2600余家、独角兽企业6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深圳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将在政策、场景、创新、机器人四个方面持续发力。比如,加紧兑现政策“大礼包”,向企业发放最高60%、最高1000万元的“训力券”补贴,以及模型券、语料券、场景补贴等,今年市区将多渠道筹集45亿元政策资金,3月起接受企业申报。按照“应开尽开”原则,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开放城市全域全时全场景,2025年再开放100个应用场景,近期还将发布人形机器人专项政策。
3、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密度位居全国城市第一。2024年,深圳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9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9家,总数分别达1025家、95家,增量均居全国第一、总量均居全国第二。
4、2024年新增私募股权、创投基金152支,管理规模超1.5万亿元。2024年境内外新上市企业22家,累计上市企业579家。
5、2024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近20万人,增量较2023年增长55.4%,连续两年位居《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第一。
6、深圳已经为50万人才提供了住房保障。只要是在深圳就业或创业的人才,都想方设法提供一张床、一间房,甚至一套房等服务。为初创企业梯度配置“一张办公桌、一间办公室、一层办公楼”的空间。
7、目前深圳有高层次人才2.62万人,留学回国人员22万人,技能人才406万人,各类人才总量700万。920名深圳学者入选全球前 2%顶尖科学家榜单。
深圳为什么要在蛇年伊始,就召开“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发布会,官宣吸引人才新政、展示深圳创新创业的优势?
答案是:深圳迫不及待,要在新一轮人才争夺、科技创新竞赛中,全面发力了!
近期的两个重要会议,让深圳有了紧迫感。
首先,2月17日最高规格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上,领导进一步强调了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过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受邀参会的民营企业家代表,主要来自科技创新企业,尤其是集中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通讯、新一代汽车等领域。深圳和北京、杭州一样,都各有4名企业家出席座谈会,并列全国第一。
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广东省召开了“新春第一会”,会议主题也是聚焦“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其次,进入2025年中国突然新冒出了一批“现象级”的科技创新企业,引发了全球科技股的价值重估,出现了“东升西降”的现象。
比如总部设在杭州的“深度求索”,它通过“数据蒸馏”等技术推出的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开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人工智能新模式,震动了全世界。
“深度求索”还引发了中国科技股价值再发现,从年初至今纳斯达克中国科技股指数上涨了超过32%,恒生科技股指数上涨了超过31%。中国科技股,成为2025年开年以来全球涨幅最大的主流资产。
在这一轮科技竞争中,中国无疑光彩夺目。在中国内部的科技竞赛中,杭州显得比较突出,冒出了深度求索、宇树科技等一批明星企业。
那么深圳的科创实力到底怎样?深圳能抓住人工智能的新风口吗?
我的看法是:全国科技创新正呈现百舸争流的新态势,城市之间竞争加剧。不仅杭州近年来表现优秀,成都、合肥等,也都黑马频出。
但深圳并没有落后,仍然稳居中国科技创新第一阵营的。深圳的综合实力已足以问鼎中国科技第一城了。
老百姓对一座城市科技创新的体感,往往看短期冒出了多少个网红企业。而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或者说科学的研判方式,是看R&D(科技研发)的投入和占GDP的比重,以及发明专利的数量。
在R&D经费投入,以及占GDP比重上,深圳目前都是全国第二,超过上海仅次于北京。发明专利数量上,深圳也是全国第二。
但在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上,深圳常年位居全国第一,数量相当于德国,超过英国,占中国的比重高达20%以上。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给全球科技集群排名的时候,“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常年位居第二。而“深圳—香港—广州”集群的得分,主要是深圳创造的。
最近,人形机器人非常火爆。事实上,这个领域最早的上市公司就在深圳,拥有发明专利最多的企业也在深圳,这就是总部位于南山区的优必选。此外,深圳还有一大批先进的人形机器人企业,被媒体称为“十三太保”:
在人工智能领域,华为是全球罕见的,既拥有先进芯片(昇腾)、又有先进大模型(盘古)的头部玩家。只不过,华为一贯低调,它的产品主要服务商家,普通人很难体验到。
至于腾讯,也是人工智能的“大鳄”。全球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IPRdaily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明专利企业排行榜上,腾讯位居第一,平安集团位居第三,华为位居第五。
此外,思谋科技、晶泰科技、北科瑞声、元象科技等凭借出色的产品体验成为机器视觉、AI制药、智能语音、3D视觉领域垂类模型“领头羊”。
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深圳也在火力全开,目前全市有8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为了推动产业发展,在深圳湾、西丽-石岩等等地高标准规划了十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有一些朋友担心,深圳近年来冒出的网红科技企业似乎不多,头部企业似乎还是那些老面孔。
这可能是一个错觉,原因是深圳企业比较低调务实。事实上,深圳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已经突破1000家,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深圳独角兽企业数量,也仅次于京沪位居全国第三,在全球名列第六。
深圳还是民企第一城。截至2024年末,深圳民企数量超过260万家。2024年新增外企数量深圳也是全国第一,新增了9738家。
这些数据说明了两个点:
第一,深圳营商环境好,企业和创业者愿意到深圳创新、创业。
第二,深圳创新、创业的金字塔非常稳固,底座庞大,后备军充足。
这意味着深圳将不断有优秀企业冒出来,推动这座“创新之城”抓住一个又一个新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