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开始之前,各海军大国已经充分的认识到,要彻底摆脱恼人的潜艇狼群的骚扰与攻击,并且在大规模舰队决战中更容易抢占T字头这种最佳集火阵型。那么舰队中所有主力舰的平均最高航速都应该保持在28节以上,能到30节以上则更好。这是因为当时的柴电潜艇的水下航速基本没有能超过22节的,更在于潜艇的20节航速,根本无法维持最多半个小时,然后就没电了。如果全舰队都在28节以上,并且不断的走之字形航线,单凭速度就能让大多数潜伏的潜艇无功而返,至于说追击更是天方夜谭。于是大国的主力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一改过去慢腾腾的燃煤动力,大部分升级为燃油锅炉动力。而且由于当时的主力舰队航母基本都是在战列舰的舰体上增加飞行甲板升级而来,因此二战时期的主力航母;
也都是燃油锅炉高速战舰。个别的甚至能跑到34节以上,比今天的福特级与尼米兹级都要快。冷战期间,由于苏联水下核潜艇的飞速发展;让西方航母更加追求高航速。核动力的企业号创造过最高37节的大型航母的最高航速保持至今。就是常规动力的小鹰级也能最快跑到接近35节。八九万吨级的大航母都能跑出快艇的速度;那么为其护航的巡洋舰、驱护舰自然也不能慢腾腾的。于是在冷战高峰期间,也同时是全球水上水下主力舰艇平均航速最高的时代。而冷战的突然结束,让西方海军普遍瞬间失去了对手;让其舰艇的航速指标立即“懈怠”了很多;而且此时不再流行长宽比为9到10的细长舰型,普遍“升级”为不超过8的肥大舰体,以提高远海部署的适航性与舒适度。于是全球都出现了主战舰艇,
航速普遍下降的“趋势”。此时超级大国的核动力航母好歹还维持最高30节速度的惯性。只有其他海军,则基本“放弃”了。比如2艘吨位都高达6.8万吨的女王级航母,所谓的先进全电动力;采用2台3.6万千瓦的MT30燃气轮机作为主机;还有2台1.1万千瓦的16V38B柴油机作为巡航动力发电主机;最后是2台0.9万千瓦的12V38B柴油机专职发电。全舰总功率10.8万千瓦,但是只有8万千瓦是作为推进动力。本来宣称同时兼顾推进与舰上用电,但是完全没预计到航母大了,舰上的空调换气系统是比动力推进更大的用电大户,结果让2艘女王级,一旦外界气温超过25度必须开空调就大概率全舰掉电!实际上全舰10.8千瓦的总动力远远不如055,对比052D系列也就多出一点点。这点动力用来服务6.8万吨的航母确实在开玩笑。
而且2艘女王级都是双轴双桨,自然比不上4轴4桨的航母。其实没有最差只有更差。法国的戴高乐号虽然是核动力的,却用了与凯旋级潜艇上一样的 K-15核反应堆来凑合,实际推进功率只有5.6万千瓦,这个是真的连052D都差老远了。因此戴高乐号的最高航速只有25节!而当今全球,只有一个大国还在严格按照军标造军舰,也只有这家还在追求“战斗航速”。也就是所有航母与驱逐舰的最高航速都在30节以上。本来作为两攻出身并且最后变形升级的076系列,25节的最高航速就是“国际惯例”。但是现在看来不超过6.5万吨级的076的真正动力功率在15到16万千瓦之间,对比女王级直接翻番,因此可以确保076的实际最高航速的下限也在28节以上,上限甚至可能接近30节,已经接近正规航母的标准!
Dong
还不如直接把福建级航母改装为两栖攻击舰版,除上面的飞行甲板保存为航母钢材外,其余船体全部采用普通军舰钢材,船尾开个船坞进出两栖战车或气垫船,船侧开个车辆进出跳板,供靠港时车辆进出使用,这样就行了,吨位、尺寸、设备等和福建级航母一样。特点和优点:成本低又无需重新研发,省研发时间和研发成本,由于福建级航母和两栖攻击舰的吨位、尺寸、设备相同,总体数量增加了,所以两者的生产成本、维修成本、维修难度等都可以大副减少,既能当两栖攻击舰使用又能当航母使用,一举两得!成为当今世界最强两栖攻击舰![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