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也有方法论,天天往医院跑,不一定是上上之策......

裴真现 2024-03-21 15:52:26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病友传来不好的消息也突然连续遇到,在一位病友因手术影响卵巢而无法受孕后,又听到一位病友不好不容易盼来的儿子,却刚出生就夭折了。这本来都是可以避免的现象,让我不由想起做一下就医选择的简答科普。

在人民军医出版社新版的《医院管理学》中,对于患者就医行为决策有这么一个模型:

就医决策的过程就是在患者收集足够信息的前提下,对于就医行为所做出的决策。

1、当感到身体存在健康问题的时候,患者希望解决它,这是患者想要的,是就医决策的起点。这是一个经常被忽略的关键决策要素,患者经常在和医生交流过程中忘记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如果医疗行为不是针对于自己所想要的,建议患者要提出疑问,必要时还得拒绝。

由于信息交流存在失真问题,医生的医疗决策有时候和患者所想要的可能并不一样。文章开头提到的患者,因为卵巢功能下降,经过我用药调理好不容易达到试管婴儿标准要求,成功取卵和育胚。

在另一家医院检查发现有卵巢囊肿,医生建议患者手术,结果手术后卵巢功能受到影响,激素水平下降厉害、子宫内膜太薄,生殖中心无法帮助她进行胚胎种植。患者以为手术会利于怀孕,而医生手术并没有考虑试管婴儿对于患者身体条件的要求,医疗行为和患者的就医需求并不一致。

2、患者能做什么,是与自身的身体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资源密不可分的。能做什么的判断,与患者自身的知识信息相关,这方面大部分人都会有知识的缺陷,能有一位贴心的医生朋友预先咨询最好,这也是社会上流行说要有一个医生朋友的价值所在。

由于我国门诊缺少会诊式诊疗,对于疾病的治疗很少有医院能提供一个治疗方向,让后按部就班分科进行治疗,就需要患者对于疾病有方向性的认识,比如肿瘤患者治疗的常见手段: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中药治疗,选择就有讲究。

能够手术切除的肿瘤,首选手术切除是一个方向,是否术前术后化疗、生物治疗、中药治疗,那是次要选择,如果方向错了就可能耽误病情,失去手术机会。

没有手术机会的患者,是否适合放疗?放疗又被形象地称为是射线手术,对于消除肿瘤一样有很好的作用,然后再配合化疗、生物或中药等其它治疗手段。

没有手术、没有放疗机会的患者,选择化疗、生物治疗还是中药治疗,如何组合?化疗能杀癌细胞,无疑是可选择的一条路,但也伤自身细胞的缺陷,却让其作用的发挥受限,最好能配合中药的辅助。生物治疗无疑是新的方向,临床没有正式放开和昂贵的费用却又决定不是所有人能应用。

对于能做什么的决策,多收集信息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方向有怀疑的时候,不妨不要太急于做决定。

3、该做什么是社会对于就医患者的引导和约束。比如在分级诊疗上国家就有进行引导,参考分级诊疗就诊大部分时候都会比较顺利。而在医保使用上国家就有一定的约束,商业保险也类同,违反规则是无法得到报销的,骗保还可能涉及犯罪。

在医疗体系的设计上,国家是希望患者能先到社区医院就诊,有健康问题先找自己的全科医生,在解决不了的疾病再逐级转诊到上级医院,就医选择也可以按照这种思路。

先到社区医院就诊的好处,除方便、医保报销比例高之外,其实社区医生对于常见病诊疗反而会比较有经验,可避免过多的检查。三甲医院、专科医院是在确诊患有专科疾病、疑难疾病后选择为妥,专科医院的优势在于专病诊疗的深度,综合医院的优势在于跨科会诊,更利于多脏器疾病问题和疑难疾病的诊疗。当然,三甲医院也有学科优势,可以在就医前了解和咨询。

对于慢性病而言,应用好医保无疑会减轻自己和家庭的负担,但对于医保的使用却是有明确的规定,骗保行为是犯罪就别轻易踩踏。商业保险对于大病很有价值,掌握和利用好保险品种非常重要。

对于该做什么的决策,目前卫生管理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有很好的引导。只要按照卫健委的引导来,一般会少犯很多错误。比如对于孕育而言,规范地参与孕检,在正规医院分娩,孕产妇、新生儿意外的事件就很少发生。

这是一个战略决策模型在就医决策中的应用,当然也应用在很多的生活、工作和商业领域中,当我们遇到决策困难的时候,想一想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和该做什么,很多时候就云开雾散了。

大家好,我是包医生,更加健康科普知识,请关注我!

0 阅读:0

裴真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