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夜宿林中小屋,女子求他一件事,十日后他娶到美妻
那年头,天下不太平,兵荒马乱的,书生李慕白为了赶考,独自一人踏上了北上京城的路。
这李慕白,长得文质彬彬,一脸的书卷气,可骨子里却透着股子倔强劲儿。
他家住辽东乡下,离京城好几千里地,这一路走来,别提多不容易了。
那日傍晚,李慕白走到了一片荒凉的山林边,天色渐暗,四周连个人影都没有。
他心里直犯嘀咕,心想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今晚可咋整?
就在这时,他忽然瞅见前方林子里透出了一丝微弱的灯光,像是有人家。
李慕白心中一喜,急忙迈开大步朝灯光处走去。
不多时,他便来到了一座简陋的小屋前。
小屋是用原木搭成的,看起来有些年头了,门半掩着,里面透出昏黄的灯光。
李慕白上前轻轻敲了敲门,喊道:“有人在家吗?”
过了好一会儿,里面才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谁呀?”声音听起来有些沙哑,透着几分疲惫。
“哦,是我,我是个赶考的书生,天色已晚,想在此借宿一晚。”李慕白连忙答道。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身着粗布衣裳的女子出现在他面前。
这女子长得不算漂亮,但眉眼间透着一股子清秀,只是脸色苍白,像是大病初愈的样子。
“进来吧。”女子轻声说道,将李慕白让进了屋。
屋里陈设简单,只有一张破旧的木桌和两把椅子,还有一铺土炕。
炕上放着一个药罐,散发着浓浓的药味。
李慕白心里明白,这女子怕是身子骨不好,一直在吃药呢。
“多谢大姐收留,我叫李慕白,不知大姐如何称呼?”李慕白拱手说道。
“我叫林婉儿,你叫我婉儿就行。”女子微微一笑,给李慕白倒了碗水。
李慕白接过水,喝了一口,心里盘算着等天一亮就继续赶路。
他和婉儿聊了几句,得知婉儿一个人住在这里,平日里靠采些草药为生。
李慕白不禁暗暗佩服,这女子独自一人在这荒郊野岭生活,真是不容易。
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婉儿给李慕白铺好了炕,让他早点休息。
李慕白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想着明天的行程,还有家中的老母和未婚妻小翠。
小翠是村里出了名的漂亮姑娘,两人青梅竹马,早就私定了终身,只等李慕白这次赶考回来,就娶她进门。
正当李慕白想得入神时,忽然听到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接着是婉儿的声音:“慕白兄弟,你睡了吗?”
李慕白连忙坐起身来,说道:“哦,还没呢,婉儿姐有啥事吗?”
婉儿推开门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布包,走到李慕白面前,低声说道:“慕白兄弟,我有件事想求你。”
李慕白一愣,心想这女子深夜来访,所求之事定非同小可。
他连忙说道:“婉儿姐,有啥事你尽管说,只要我能办到的,一定帮忙。”
婉儿打开布包,里面露出一本泛黄的书册。
她轻轻抚摸着书册,眼中闪过一丝泪光:“这是我祖上传下来的一本医书,里面记载了许多失传的秘方。
可我这身子骨不争气,怕是活不了多久了。
我不想让这本医书失传,所以想求你帮我找个可靠的传人。”
李慕白一听,心里不禁有些感动。
这女子虽然身处困境,却还想着传承医术,造福后人。
他连忙说道:“婉儿姐,你放心,我一定帮你找到可靠的传人。”
婉儿听了,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那就多谢慕白兄弟了。
对了,这本书册里还有一个秘密,是我祖上留下来的。
你翻开最后一页看看。”
李慕白依言翻开书册的最后一页,只见上面写着:“有缘人得此书,必有大福报。
十日后,将有美妻相送。”
李慕白一看,心里不禁嘀咕起来:这啥意思啊?
难道说,我帮她找到传人,还能白送个媳妇不成?
他抬头看向婉儿,只见婉儿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说道:“慕白兄弟,不必多想,十日之后,你自会明白。”
说完,婉儿便转身离去了。
李慕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更是睡不着了,心里琢磨着婉儿的话,半信半疑。
第二天一早,李慕白告别了婉儿,继续踏上了北上的路。
一路上,他心里老是惦记着婉儿的事,还有那神秘的书册。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帮婉儿找到可靠的传人。
转眼间,十日过去了。
这天傍晚,李慕白走到了一座繁华的小镇上。
他走得累了,便在镇上的客栈里住了下来。
吃过晚饭后,他坐在客栈的房间里,拿出婉儿给他的那本医书,又翻看了起来。
当他翻到最后一页时,忽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
他放下书,走到门口,打开房门一看,只见客栈的大堂里围了一群人,中间站着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正和客栈的老板争吵着什么。
李慕白挤进人群一看,不禁愣住了。
只见那姑娘长得如花似玉,肤白貌美,正是他朝思暮想的未婚妻小翠!
“小翠,你怎么会在这里?”李慕白惊讶地问道。
小翠看到李慕白,也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慕白,你怎么会在这里?
我不是在做梦吧?”
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原来,小翠听说李慕白要赶考,心里放心不下,便瞒着家人,一路北上寻夫。
没想到,竟然在这里遇到了李慕白。
两人坐在客栈的房间里,诉说着别后的相思之情。
李慕白把小翠带到自己的房间,拿出婉儿给他的那本医书,把婉儿的事和小翠说了一遍。
小翠听了,也是感慨万千,说道:“慕白,咱们一定要帮婉儿姐找到可靠的传人。”
两人商量了一番,决定在镇上贴出告示,寻找有缘人。
没想到,告示贴出去没两天,就有一个年轻的后生找上门来,说他愿意拜李慕白为师,学习医术。
这后生名叫赵灵儿,是个孤儿,从小无依无靠,靠给人打短工为生。
他听说李慕白要找传人,便主动找上门来。
李慕白见赵灵儿聪明伶俐,又吃苦耐劳,便收下了他这个徒弟。
赵灵儿跟着李慕白学起了医术,李慕白把自己所学倾囊相授。
小翠也在一旁帮忙,照顾赵灵儿的饮食起居。
三人相处得如同一家人,日子过得温馨而快乐。
转眼间,几个月过去了。
这天,李慕白带着赵灵儿和小翠,再次来到了那座林中小屋前。
他想把赵灵儿介绍给婉儿,让她放心。
可是,当他们推开小屋的门时,却发现里面空无一人。
李慕白心里一惊,连忙在屋里屋外找了起来,却连个人影都没找到。
“婉儿姐,你去哪儿了?”李慕白站在小屋前,大声喊道。
可是,回应他的只有阵阵山风和树叶的沙沙声。
李慕白心里明白,婉儿已经离开了这里,不知去向何方。
就在这时,小翠忽然指着小屋旁边的一块大石头说道:“慕白,你看那是什么?”
李慕白顺着小翠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块大石头上刻着几行字:“有缘人已得医书,婉儿心愿已了。
美妻相送,此生无憾。”
李慕白看着那些字,心里恍然大悟。
他终于明白,婉儿所说的“美妻相送”,原来指的就是小翠。
他和小翠本来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婉儿只是用这种方式,成全了他们。
想到这里,李慕白不禁热泪盈眶。
他紧紧握住小翠的手,说道:“小翠,咱们一定要好好活着,不辜负婉儿姐的一片心意。”
小翠点了点头,依偎在李慕白的怀里,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两人相视一笑,携手走进了小屋,仿佛看到了婉儿那神秘而又善良的笑容,在心中永远地定格。
小翠点点头,眼里含泪,但嘴角却挂着笑:“慕白,你说得对,咱得活出个样儿来,给婉儿姐看看。”
赵灵儿也表了态:“师父,师娘,灵儿一定好好学,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三人商量了一番,决定先在小镇上安顿下来。
李慕白开了个医馆,挂牌行医,小翠则在家里操持家务,偶尔也到医馆里帮忙。
赵灵儿则成了李慕白的得力助手,跟着师父学习医术,日渐长进。
时光荏苒,转眼一年过去了。
李慕白的医术在小镇上出了名,来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
小翠和赵灵儿也把医馆打理得井井有条,一家人过得和和美美。
这天,李慕白正坐在医馆里给人看病,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吵闹声。
他放下手中的笔,走出医馆一看,只见一个身穿华丽衣裳的公子哥儿正带着几个家丁,在医馆门口嚷嚷着什么。
“你们这医馆是怎么开的?
我家老爷的病都看不好!”公子哥儿指着医馆的牌子,大声喊道。
李慕白皱了皱眉,走上前去问道:“这位公子,不知你家老爷得了什么病?
在下愿意尽力一试。”
公子哥儿瞅了瞅李慕白,不屑地说道:“你一个乡野村夫,能有啥本事?
我家老爷可是京城里有名的大户人家,请了多少名医都看不好,你能行?”
李慕白听了,心里有些不悦,但面上还是保持着平静:“在下不才,但也学过几年医术,公子不妨让在下试试。”
公子哥儿将信将疑,但看李慕白说得诚恳,便点了点头,让人抬着老爷的轿子进了医馆。
李慕白给老爷把了脉,又问了问病情,心里便有了数。
他开了一副方子,让公子哥儿去抓药。
公子哥儿半信半疑,但还是照做了。
没想到,老爷吃了几副药,病情竟然大好。
公子哥儿喜出望外,带着厚礼来感谢李慕白。
李慕白婉言谢绝了厚礼,只说要公子哥儿多行善事,积德行善。
这事儿一传开,李慕白的医馆更火了。
每天都有很多人慕名而来,找他看病。
李慕白也不负众望,治好了很多人的病,成了小镇上的大善人。
这天,李慕白正在医馆里忙碌,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鞭炮声。
他走出医馆一看,只见一辆华丽的马车停在门口,车上下来一个老妇人,身边还跟着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
老妇人一见李慕白,便快步走上前来,一把拉住他的手,眼泪哗哗地往下流:“恩人啊,终于找到你了!”
李慕白一愣,瞅瞅老妇人,又瞅瞅姑娘,心里头直犯嘀咕:“这位大婶,你是?”
老妇人擦了擦眼泪,说道:“恩人,你不记得我了?
我是婉儿她妈呀!”
李慕白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连忙说道:“啊,原来是婉儿她妈呀,快请进屋坐。”
老妇人和姑娘进了屋,李慕白让小翠给她们倒茶。
老妇人握着李慕白的手,一个劲儿地感谢他,说李慕白救了她们一家人的命。
李慕白听得云里雾里的,忙问是咋回事。
老妇人说,婉儿其实是她的养女,婉儿的亲生父母早年因病去世,留下了婉儿一个人。
老妇人见婉儿可怜,便收养了她。
没想到,婉儿天生体弱多病,这些年一直靠吃药维持着。
前阵子,婉儿病情恶化,老妇人带着她四处求医问药,都没啥效果。
后来,婉儿听说李慕白医术高超,便让老妇人带着她来找李慕白。
没想到,她们还没到小镇,婉儿便咽了气。
老妇人伤心欲绝,把婉儿安葬了之后,便带着婉儿留下的医书和信物,四处打听李慕白的下落。
“恩人,婉儿临终前跟我说,让我把这本书和这件信物交给你,说你一定能看懂。”老妇人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本医书和一块玉佩,递给了李慕白。
李慕白接过医书和玉佩,心里头五味杂陈。
他翻开医书一看,只见里面夹着一封信,信上是婉儿的笔迹。
“慕白兄,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了。
这本书是我祖上传下来的,里面记载了许多秘方。
我知道,你一定能看懂这本书,也一定能把它传下去。
那块玉佩是我亲生父母留给我的,现在我把它送给你,就当是我给你的定情信物吧。
虽然我们不能在一起,但我的心永远和你在一起。
愿你和小翠姐姐幸福美满,白头偕老。
——婉儿”
李慕白看完信,眼泪哗哗地往下流。
他把玉佩紧紧攥在手里,心里头像是被啥东西堵住了一样,说不出的难受。
老妇人见李慕白哭了,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姑娘在一旁劝着,眼泪也止不住地往下流。
过了好一会儿,李慕白才擦干眼泪,对老妇人说:“大婶,你放心吧,我一定会把医术传下去,也会好好对待小翠和灵儿。”
老妇人听了,点点头,含泪笑了。
她拉着姑娘的手,对李慕白说:“恩人,这是婉儿的表妹,叫梅花。
她父母也去世了,无依无靠。
我想让她跟着你们,学点医术,也能有个营生。”
李慕白瞅瞅梅花,见她长得清秀可人,便点了点头:“好,梅花就留下吧,我会好好待她的。”
就这样,梅花留在了医馆里,跟着李慕白和小翠学医术。
她也成了赵灵儿的师妹,三人一起跟着李慕白学医,日子过得充实而快乐。
转眼间,几年过去了。
李慕白和小翠成了小镇上的名人,他们的医术和医德都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赵灵儿和梅花也出息了,成了李慕白的得力助手。
一家人其乐融融,仿佛婉儿从未离开过他们一样。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李慕白都会拿出那块玉佩,看着它发呆。
他会想起婉儿,想起那段短暂而美好的时光。
虽然婉儿已经不在了,但她的笑容、她的善良、她的医术,都永远留在了李慕白的心里。
而每当这个时候,小翠都会轻轻地搂住李慕白的肩膀,温柔地说道:“慕白,婉儿姐在天堂里看着咱们呢,她一定希望咱们过得幸福。”
李慕白点点头,把玉佩贴在胸口,仿佛这样就能感受到婉儿的存在。
他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里充满了感激和满足。
他知道,婉儿虽然离开了他们,但她的爱、她的祝福,却永远伴随着他们,让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啥困难,都能勇敢地面对,坚强地活下去。
且说李慕白一家子在小镇上过着平静的日子,医术传得越来越远,名声也越来越大。
这天,医馆里来了个特殊的病人,是个外地来的老头儿,穿得破破烂烂,一脸的风霜。
老头儿一进门,就嚷嚷着要找李慕白。
小翠见他这副模样,心里头直犯嘀咕,但还是把他领进了里屋。
李慕白正忙着整理药材,见有人进来,抬头一看,不由得愣住了。
“这……这不是老张头吗?”李慕白惊讶地喊道。
老张头一听,也愣住了,瞅瞅李慕白,又瞅瞅四周,这才认出是李慕白:“这不是慕白小子吗?
你咋在这儿开医馆了?”
李慕白笑着迎了上去,拉着老张头的手,让他坐下:“老张头,你可真是稀客啊!
这些年你都去哪儿了?
咋变成这副模样了?”
老张头叹了口气,抹了抹眼角的泪花:“唉,一言难尽啊!
这些年我走南闯北,啥活儿都干过,就是没能混出个样儿来。
最近身子骨也不行了,这才想起你小子来,想着来你这儿瞅瞅,能不能给治治。”
李慕白听了,心里头不是滋味。
老张头是他小时候的邻居,小时候没少照顾他。
现在见老张头这副模样,李慕白哪能不管?
他连忙给老张头把了脉,又问了问病情。
老张头说,他这些年东奔西走,吃不好睡不好,落下了一身的病。
最近更是咳嗽得厉害,晚上都睡不着觉。
李慕白听了,心里头有了数。
他开了一副方子,让老张头去抓药。
老张头拿着方子,感激涕零:“慕白小子,谢谢你啊!
你可真是俺的大恩人啊!”
李慕白笑了笑,摆摆手:“老张头,你说这话就见外了。
咱们啥关系?
你能来找我,就是看得起我。
快去抓药吧,把身子骨养好,咱哥俩再好好唠唠。”
老张头千恩万谢地走了。
李慕白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头五味杂陈。
想着自己这些年虽然有了点名气,但能帮到的人还是太少。
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钻研医术,争取帮到更多的人。
这事儿一传开,来找李慕白看病的人更多了。
李慕白每天忙得团团转,但心里却头乐呵着。
他觉得,能帮到别人,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这天,医馆里来了个姑娘,长得水灵灵的,一脸焦急。
她一进门,就嚷嚷着要找李慕白。
小翠见她这副模样,也不敢怠慢,连忙把她领进了里屋。
李慕白正给人看病呢,见有人进来,抬头一看,不由得愣住了。
这姑娘他认识,是镇上刘铁匠的女儿,叫刘小花。
“小花,你咋来了?
有啥事儿吗?”李慕白惊讶地问道。
刘小花一见李慕白,眼泪就下来了:“慕白哥,你快救救俺爹吧!
他……他快不行了!”
李慕白一听,心里头咯噔一下。
刘铁匠是个实诚人,手艺也好,在镇上是出了名的好人。
现在听说他快不行了,李慕白哪能不管?
他连忙跟着刘小花来到她家。
一进门,就看见刘铁匠躺在床上,脸色蜡黄,气息奄奄。
李慕白连忙给刘铁匠把了脉,又问了问病情。
刘小花说,她爹这些天一直咳嗽,吃啥药都不好使。
昨天晚上突然咳出了血,这才吓得她连忙来找李慕白。
李慕白听了,心里头有了数。
他开了一副方子,让刘小花去抓药。
然后又给刘铁匠针灸了一番,这才让他缓过劲儿来。
刘铁匠见李慕白救了自己的命,感激涕零:“慕白啊,你可真是俺的救命恩人啊!
俺这辈子都没法报答你啊!”
李慕白笑了笑,摆摆手:“刘叔,你这话就见外了。
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你快把身子骨养好,咱还得一起喝酒呢!”
刘铁匠听了,连连点头,眼里含泪地笑了。
这事儿一传开,李慕白在镇上的名声更响了。
大家都说他是活菩萨转世,专门来救苦救难的。
李慕白听了,心里头乐呵着,但面上还是保持着平静。
他知道,自己只是个普通的医者,能做的也有限。
但只要能帮到别人,他就心满意足了。
转眼间,几年过去了。
李慕白已经成了镇上的老医生,医术也越来越高超。
他的医馆也扩大了规模,收了好几个徒弟。
小翠和赵灵儿、梅花也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过着日子,仿佛所有的烦恼都离他们远去。
然而,这天,医馆里来了个特殊的客人,打破了他们的平静生活。
这人是个穿着华丽衣裳的中年男子,一脸严肃地走进医馆。
小翠见他这副模样,不敢怠慢,连忙把他领进里屋。
李慕白正忙着给病人看病呢,见有人进来,抬头一看,不由得愣住了。
“这……这不是当年那个京城来的公子哥儿吗?”李慕白心里头暗自嘀咕。
那中年男子见李慕白认出了自己,也愣住了。
他瞅了瞅李慕白,又瞅了瞅四周,这才认出是李慕白:“这不是李大夫吗?
这些年你可真是大变样了啊!”
李慕白笑了笑,请他坐下:“是啊,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不知这位公子……哦不,这位大哥来找我有啥事儿吗?”
中年男子叹了口气,说道:“李大夫,实不相瞒,我这些年一直在找你。
当年你救了我家老爷的命,我们一直没机会报答你。
现在我家老爷病重了,遍访名医都没法治好。
我才想起你来,想着来找你碰碰运气。”
李慕白一听,心里头不由得紧张起来。
他知道,京城里的达官贵人,病情往往复杂难缠。
但他还是硬着头皮说道:“这位大哥,你先别急。
我先给你家老爷把把脉,看看病情再说。”
中年男子连忙点头,感激涕零:“李大夫,真是太谢谢你了!
只要能治好我家老爷的病,你要啥我都给你!”
李慕白笑了笑,摆摆手:“先别急着说这些。
我先给你家老爷看病吧。”
说着,他便跟着中年男子来到了京城。
一路上,他心里头七上八下的,不知道等待他的将是啥。
但他知道,自己是个医者,救死扶伤是自己的天职。
无论前方是啥,他都得勇敢地去面对。
到了京城,李慕白见到了那位病重的老爷。
他仔细地把了脉,又问了问病情。
老爷的病情果然复杂难缠,但李慕白并没有气馁。
他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医术,开了一副方子。
那中年男子见李慕白开了方子,连忙让人去抓药。
老爷吃了几副药,病情竟然大好。
中年男子喜出望外,对李慕白感激涕零。
这事儿一传开,李慕白在京城里也出了名。
大家都说他是神医转世,啥病都能治。
李慕白听了,心里头乐呵着,但面上还是保持着平静。
他知道,自己只是个普通的医者,能做的也有限。
但只要能帮到别人,他就心满意足了。
从此,李慕白在京城和镇上两头跑,用自己的医术造福更多的人。
他的故事也传遍了大街小巷,成了人们口中的佳话。
而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都会想起婉儿,想起那段短暂而美好的时光。
他知道,婉儿虽然离开了他们,但她的爱、她的祝福,却永远伴随着他们。
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啥困难,他们都能勇敢地面对,坚强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