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异事之卖马风云
李铁柱,人如其名,身板硬朗得像根铁柱,一脸络腮胡子,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透着股子憨直劲儿。
他是个小户人家的子弟,家里头就靠几亩薄田和一匹老马过日子。
那老马,可是李铁柱的心头肉,陪他风风雨雨走过了多少个春秋,感情深得很。
可偏偏那年,江南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家家户户都愁得揭不开锅。
李铁柱望着家中嗷嗷待哺的孩子和病弱的娘子,咬了咬牙,决定把老马牵到集市上卖了,换点粮食回来救命。
那天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李铁柱就给老马套上了鞍鞯,一路抚摸着它的背,眼里满是不舍。
到了集市,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李铁柱找了个显眼的地儿,把老马拴好,就坐在一旁,心里五味杂陈。
不一会儿,来了个穿戴讲究的中年男子,围着老马转了一圈,又仔细打量了李铁柱几眼,问道:“这马,怎么卖?”
李铁柱叹了口气,说:“大哥,不瞒您说,这马跟了我好些年,有感情了。
但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您看着给吧。”
那男子一听,点了点头,从袖子里掏出一锭银子,递给李铁柱:“我看你是个实在人,这匹马我收了,这银子你拿去,够你一家子过一阵子了。”
李铁柱接过银子,沉甸甸的,心里却不是滋味。
他谢过男子,正欲转身离开,突然瞥见不远处有个茶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悠闲地品着茶,眼神里透着股子睿智。
李铁柱心想,这老者看起来不凡,不妨过去讨碗茶喝,也算是对这匹老马最后的告别了。
于是他走过去,恭敬地行了个礼:“老丈,能否讨碗茶喝?”
老者微微一笑,指了指一旁的凳子:“坐吧,小伙子,茶钱我已替你付了。”
李铁柱一愣,连忙道谢,端起茶碗,一饮而尽,只觉一股暖流自喉间直下,浑身舒畅。
他放下茶碗,正欲开口说话,老者却先开了腔:“小伙子,我看你面带忧色,心中似有千斤重担啊。”
李铁柱一听,眼眶一红,把家中遭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者。
老者听完,沉默片刻,缓缓说道:“你可知,那买你马之人,非同小可?”
李铁柱心中一惊,忙问:“老丈何出此言?”
老者捋了捋胡须,说道:“此人身上隐隐有股仙气缭绕,绝非凡人。
他那银子,怕也不是凡物。
你且小心为上,回去后务必仔细检查那银子。”
李铁柱半信半疑,但想着老者言之凿凿,心中也不免多了几分戒备。
他辞别老者,怀揣着银子,匆匆赶回家中。
一进门,娘子见他回来,忙迎了上来,询问卖马之事。
李铁柱把经过一说,娘子也是惊讶不已。
两人一起打开包裹银子的布,只见那银子泛着淡淡的蓝光,入手温润如玉,沉甸甸的,似乎比寻常银子重了许多。
李铁柱心中一沉,暗想老者所言或许不虚。
夜幕降临,李铁柱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他起身点上油灯,拿出那锭银子,仔细端详。
突然,他发现银子底部刻着一行小字,字迹模糊,似是古篆。
李铁柱虽不识字,但也知道这东西不简单。
第二天一早,李铁柱决定去找村里的老秀才问问。
老秀才是个学问人,见多识广,或许能认出这上面的字。
到了老秀才家,说明来意,老秀才接过银子,戴上老花镜,眯着眼睛看了半天,终于认出那行字:“天机不可泄露,福祸相依。”
老秀才沉吟片刻,说道:“这行字非同小可,看来那买马之人确有深意。
你且将这银子收好,日后或有奇遇。”
李铁柱听得云里雾里,但想着老秀才的话,心中也不免多了几分期待。
他谢过老秀才,揣着银子回了家。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铁柱用那银子换了粮食,家里头总算是度过了难关。
可奇怪的是,那银子似乎用不完,每次用掉一些,第二天又会莫名其妙地多出一些来。
李铁柱心中惊奇,却也更加确信老者所言非虚。
转眼间,到了秋收时节,江南大地终于迎来了久违的雨水,庄稼长得郁郁葱葱,一片丰收在望。
李铁柱一家人也算是苦尽甘来,日子越过越红火。
可就在这时,村里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原来,那日买马的中年男子,竟是一位云游四方的道士,他看中了村里的一块风水宝地,想要在此修建道观,以造福一方百姓。
村民们一听,纷纷表示赞同,唯有村长犹豫不决,担心破坏了村里的风水。
那道士也不着急,只说:“村长若是有疑虑,不妨三日后再做决定。”说完,便飘然而去。
三日之后,村里发生了一件怪事。
原本干旱已久的井水,突然变得清澈见底,甘甜可口。
而且,村里头一些久治不愈的病人,喝了这井水后,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
村民们惊讶不已,纷纷认为这是神仙显灵,村长也再无异议,当即同意道士在村里修建道观。
道观很快便建成了,道士也时常下山为村民们看病解忧,一时间,村里头风声水起,人人称颂。
而李铁柱呢,因为那锭神奇的银子,与道士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当道士下山,总会到李铁柱家中坐坐,两人品茶论道,甚是投缘。
那日,道士又来到了李铁柱家中,两人一番畅谈之后,道士突然问道:“铁柱兄,可知那日我为何要买你的马?”
李铁柱一愣,摇了摇头。
道士微微一笑,说道:“其实,那马并非凡物,它乃是我师门之物,因一次意外流落人间。
我寻它多年,终于在此地遇见。
而你,却因它而得福,这便是缘分啊。”
李铁柱听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回过神来,问道:“那老丈所言,可都是真的?”
道士点了点头,说道:“那老者,乃是我师门长辈,他早已算出我与你有此一段缘分,故而特意在此等候,点化于你。”
李铁柱恍然大悟,心中感激不已。
他望着道士,说道:“原来如此,铁柱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多谢道长救命之恩。”
道士哈哈一笑,说道:“铁柱兄客气了,世间万物,皆有定数,你我相遇,亦是缘分。
只愿你能珍惜这份福缘,广结善缘,造福苍生。”
说罢,道士起身告辞,飘然而去。
李铁柱望着道士远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自己的人生,从此将不再平凡。
且说李铁柱自那以后,更加勤勉持家,乐于助人,成了村里头有名的善人。
而那锭神奇的银子,也仿佛成了他的护身符,每当遇到困难,总能化险为夷。
村里头的百姓都说,这是李铁柱行善积德的结果,是神仙在保佑他呢。
那天之后,李铁柱的日子过得是顺风顺水,但心里头始终惦记着那位道士的恩情。
每当夜深人静,他就琢磨着怎么报答。
思来想去,李铁柱觉得,既然道士说广结善缘,那他就多做点好事,说不定哪天就能帮上道士的忙。
转眼间,又是一年春暖花开。
这天,李铁柱正打算到田里忙活,却见村口熙熙攘攘,围了一群人。
他好奇地凑过去一看,只见几个外地模样的汉子正和村长吵得不可开交。
一问才知道,原来这几个汉子是邻县的地主派来的,说是他们村的地界越过界了,要村长把那块地划给他们。
李铁柱一听,火就上来了。
那块地可是村里的命根子,种的都是最好的庄稼,怎么能轻易让人占了去?
他拨开人群,走到村长身边,说道:“村长,这事儿咱不能答应,咱得跟他们讲讲理。”
村长叹了口气,说道:“铁柱啊,你不知道,他们背后有人撑腰,咱斗不过啊。”
李铁柱一听,更来气了:“有人撑腰怎么了?
咱村里人团结一心,怕他个球!”
那几个汉子一听,哈哈大笑,其中一个说道:“就你们这群土包子,还想跟我们斗?
识相的赶紧把地交出来,否则让你们好看!”
李铁柱一听,眼睛都红了,抡起拳头就要往上冲。
就在这时,突然有人喊道:“住手!”
众人一看,只见一个身穿道袍,手持拂尘的中年道士从人群中走了进来。
那道士面如冠玉,目若朗星,一股仙风道骨的气息扑面而来。
李铁柱一看,这不是那位买他马的道士吗?
他连忙迎了上去,说道:“道长,您怎么来了?”
道士微微一笑,说道:“铁柱兄,贫道云游至此,见此地有妖气缭绕,特来查看。”
那几个汉子一听,脸色一变,其中一个说道:“你说什么?
妖气?
你可别胡说!”
道士冷哼一声,说道:“是不是胡说,你们心里清楚。
贫道劝你们速速离去,否则休怪贫道不客气。”
那几个汉子对视一眼,面露犹豫之色。
就在这时,突然一阵狂风大作,天空变得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众人吓得纷纷后退,只见那乌云中,隐约有一条黑影在翻滚。
道士见状,连忙对李铁柱说道:“铁柱兄,快让大家进屋躲避,这妖怪不简单。”
李铁柱一听,连忙招呼大家进屋。
刚进屋不久,就听外面传来一声巨响,仿佛有什么东西从天而降。
众人吓得瑟瑟发抖,大气都不敢喘。
过了一会儿,外面的动静渐渐平息。
李铁柱小心翼翼地打开门一看,只见道士正站在院子里,手中握着拂尘,面前则是一条浑身漆黑,双眼赤红的大蛇。
那大蛇身上鳞片闪闪发光,口中还不断吐着信子,看起来十分骇人。
李铁柱一看,吓得差点瘫坐在地上。
道士却神色自若,对那大蛇说道:“孽畜,你不在深山修炼,却跑到人间作恶,今日贫道就要替天行道,收了你!”
说罢,道士手中的拂尘一甩,化作一道金光,向那大蛇扑去。
那大蛇也不甘示弱,张开血盆大口,喷出一股黑色的毒雾。
道士见状,连忙施展身法,躲开了毒雾。
接着,道士和那大蛇便战在了一起。
只见金光闪闪,黑影翻飞,斗得难解难分。
李铁柱和村民们躲在屋里,透过窗户缝隙,看得心惊胆战。
不知过了多久,突然听外面传来一声惨叫,那大蛇的身影不见了。
李铁柱连忙跑出门一看,只见道士站在那里,手中提着一条大蛇的尸体,浑身是汗,显然也是经过一番苦战。
村民们见状,纷纷跑出来,向道士道谢。
道士却摆了摆手,说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只是这妖怪虽除,但你们村的土地纠纷却还需解决。”
村长一听,连忙说道:“道长放心,我们一定会想办法的。”
道士点了点头,说道:“贫道此次云游,也到了该归去的时候。
铁柱兄,你我缘分已尽,日后若有机缘,或许还能相见。”
李铁柱一听,心中涌起一股不舍之情,说道:“道长,您救了我们全村人的命,我们还没好好感谢您呢。”
道士微微一笑,说道:“铁柱兄客气了,贫道行侠仗义,乃是分内之事。
你们只需记住,多做善事,广结善缘,自然会有好报的。”
说罢,道士转身离去,飘然而去。
李铁柱望着道士远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自己这一辈子,是忘不了这位救命恩人了。
且说那道士离开后,李铁柱和村民们果然按照道士的话去做,多做善事,广结善缘。
渐渐地,他们发现,村里的日子越过越好,庄稼长得越来越好,连天气都变得风和日丽起来。
村民们都说,这是道士的功劳,是神仙在保佑他们。
而李铁柱呢,更是把道士的话当成了座右铭,无论走到哪里,都乐于助人,行侠仗义。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
李铁柱也从当年的小伙子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头子。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精神矍铄,身手矫健,仿佛岁月在他身上失去了作用。
这天,李铁柱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
他起身一看,只见一辆华丽的马车停在了村口,从车上走下来一位气宇轩昂的中年男子。
那男子一见李铁柱,便快步走了过来,躬身行礼道:“恩公在上,请受小侄一拜。”
李铁柱一看,愣住了。
他仔细打量了那男子一番,终于认了出来:“你是……当年那位买我马的道士的徒弟?”
那男子一听,连忙点头:“正是小侄。
恩公还记得我,真是让小侄受宠若惊。”
李铁柱哈哈大笑,说道:“记得记得,怎么会不记得呢?
你师父当年可是救了我们全村人的命啊。”
那男子一听,眼眶一红,说道:“恩公有所不知,我师父他老人家,已经仙逝了。”
李铁柱一听,心中一沉,说道:“怎么会这样?
他老人家不是得道高人吗?”
那男子叹了口气,说道:“唉,世事无常啊。
我师父他老人家虽然得道多年,但终究敌不过天命。
不过,他在临终前,曾嘱咐我,一定要找到恩公,替他向您道谢。”
李铁柱一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拍了拍那男子的肩膀,说道:“孩子,你师父他老人家救了我们全村人的命,是我们应该向他道谢才对。
你回去后,替我向你师父他老人家磕个头,就说我们全村人都感谢他。”
那男子一听,连连点头。
接着,他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道书,递给李铁柱:“恩公,这是我师父他老人家生前留下的道书,里面记载了他毕生的心血。
我师父说,这本书与恩公有缘,让我务必亲手交给您。”
李铁柱接过道书,小心翼翼地翻开一看,只见里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各种道法和心得。
他虽然看不懂,但也知道这东西非同小可。
他郑重地把道书收了起来,对那男子说道:“孩子,你放心吧。
这本书我一定会好好保存的。
你师父他老人家的心愿,我也会替他完成的。”
那男子一听,感激涕零,连连道谢。
接着,他告别了李铁柱和村民们,驾着马车离开了。
李铁柱望着马车远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自己这一辈子,算是和道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那位道士的恩情,他也永远铭记在心。
从此以后,李铁柱更加坚定地信奉着道士的话,多做善事,广结善缘。
他的事迹也渐渐传遍了周围几个县,成了人们口中的大善人。
直到很多年后,李铁柱安详地闭上了眼睛,离开了这个世界。
村民们都说,他是得道成仙了,去和那位道士团聚了。
而那本道书,也被村民们当作宝贝一样供奉起来,世代相传。
故事到这里,也就算讲完了。
但咱们都知道,这世间的奇人异事,多了去了。
就像那道士和李铁柱的缘分,谁又能说得清呢?
咱们啊,就姑且听之信之吧。
毕竟,这世界上的事儿,本来就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说不清楚的。
老张头和那匹不寻常的马
老张头,那可是咱村里有名的倔老头,一辈子没娶媳妇,也没个一儿半女,就靠着家里那几亩薄田和一手养马的手艺过活。
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跟村里人打交道不多,但对那匹马,那可是比亲儿子还亲。
那匹马,也不是凡品。
老张头说,那是他年轻时在山里头救了一匹受伤的野马,后来那马伤好了,愣是不肯走,就跟了他回来。
这马浑身雪白,没一根杂毛,跑起来跟飞似的,村里人都叫它“雪蹄儿”。
老张头对雪蹄儿那是真好,冬天怕它冻着,夏天怕它热着,吃的喝的,都是村里头最好的。
雪蹄儿也争气,帮老张头赢了不少赛马的钱,让老张头在村里头也算是小有名气。
可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有一天,老张头骑着雪蹄儿去赶集,半道上突然冲出一群土匪,把老张头和雪蹄儿都给劫了。
老张头那是又惊又怕,心想这回是完了,没想到那些土匪看中了雪蹄儿,说要把雪蹄儿带走,给他们的头头当坐骑。
老张头一听,那是死活不干,跟土匪们拼了命地抢雪蹄儿。
可老张头哪是那些土匪的对手,没几下就被打翻在地,眼看着雪蹄儿就要被土匪带走。
就在这关键时刻,雪蹄儿突然发力,挣脱了土匪的缰绳,一脚就把领头的土匪踢了个跟头,然后驮着老张头就跑。
那些土匪哪肯放过,在后面紧追不舍。
雪蹄儿那是拼了命地跑,老张头趴在马背上,感觉风在耳边呼呼地刮,心都要跳出嗓子眼了。
就这样,雪蹄儿驮着老张头,愣是把那些土匪给甩得没影了。
老张头得救了,可雪蹄儿也累得够呛,回到家就瘫倒在地,连站都站不起来了。
老张头心疼得直掉眼泪,守在雪蹄儿身边,一口一口地喂它喝水,喂它吃草。
村里人也都来帮忙,有的找兽医,有的给雪蹄儿熬草药。
就这样,在老张头和村里人的精心照料下,雪蹄儿总算是缓过来了。
老张头看着雪蹄儿又能站起来,又能跑,那是又高兴又激动,抱着雪蹄儿的头就亲了好几口。
这事儿在村里头传开了,大家都说雪蹄儿是神马,老张头有福气。
老张头听了,心里头那个美啊,对雪蹄儿那是更好了。
可没过多久,村里头就出了一件大事儿。
那天夜里,村里头突然着火了,火势那个猛啊,把半边村子都给烧着了。
老张头一看,吓得魂都没了,连忙去救雪蹄儿。
可雪蹄儿好像知道发生了什么,自己就先跑了出来。
老张头一看雪蹄儿没事,心里头稍微踏实了点,但一想到家里那些粮食、家具,还有自己攒了一辈子的钱,都在火里头烧着呢,老张头就心疼得直抽抽。
就在这时,雪蹄儿突然朝老张头嘶鸣了一声,然后撒腿就往火场里跑。
老张头一看,愣住了,心想这雪蹄儿是要干啥?
不会是吓傻了吧?
可没一会儿,雪蹄儿又从火场里跑了出来,嘴里还叼着一个包袱。
老张头定睛一看,那不是自己装钱的包袱吗?
老张头激动得眼泪都下来了,抱着雪蹄儿就亲。
雪蹄儿好像也挺高兴,不停地用头蹭老张头的脸。
村里人也都说,雪蹄儿这是成精了,知道救老张头最重要的东西。
这事儿过后,老张头对雪蹄儿那是更宝贝了,走到哪儿都带着它。
村里人也都说,老张头这辈子值了,有这么一匹好马。
可老张头心里头却有个疙瘩,他一直觉得雪蹄儿不是凡品,这么跟着自己,那是屈才了。
老张头想啊想,终于想了个办法。
他打听到,城里有个大马场,专门收养各种好马,老张头就想把雪蹄儿送到那儿去,让它有个更好的归宿。
这天,老张头给雪蹄儿喂饱了草料,又给它洗了澡,梳了毛,然后牵着它就往城里走。
村里人都不知道老张头这是要干啥,都纷纷来问。
老张头也不瞒着,就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说了。
大家一听,都愣住了,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但老张头心意已决,谁劝也不好使。
就这样,老张头牵着雪蹄儿,走了好几天,终于到了城里的大马场。
马场的人一看雪蹄儿,眼睛都亮了,说这么好的马,他们还是头一次见。
老张头一听,心里头那个美啊,觉得自己这回算是给雪蹄儿找了个好去处。
可就在这时,雪蹄儿突然变得焦躁起来,不停地用蹄子刨地,还时不时地朝老张头嘶鸣。
老张头一看,愣住了,心想雪蹄儿这是咋了?
不想留在这儿吗?
老张头心里头那个纠结啊,最后他一咬牙,决定还是尊重雪蹄儿的选择。
老张头跟马场的人说了自己的想法,马场的人一听,都挺感动,说老张头是个真爷们儿,懂得尊重马儿的意愿。
老张头也没多说啥,牵着雪蹄儿就往外走。
雪蹄儿一看老张头要带它走,立马就变得安静下来,跟着老张头就走。
老张头带着雪蹄儿,又回到了村里。
村里人一看老张头空着手回来,都挺惊讶,问雪蹄儿呢?
老张头叹了口气,把事儿跟大家说了。
大家一听,都挺惋惜,但也都觉得老张头做得对。
从那以后,老张头和雪蹄儿又回到了以前的日子。
老张头依旧每天喂雪蹄儿草料,给它梳毛,雪蹄儿也依旧每天陪着老张头,驮着他去田里干活,去集市赶集。
村里人都说,老张头和雪蹄儿,那才是真感情,比啥都珍贵。
这事儿在村里头传了很久很久,成了村里人茶余饭后的美谈。
老张头也因为这事儿,在村里头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每当有人问起老张头为啥不把雪蹄儿送到大马场去时,老张头总是笑眯眯地说:“雪蹄儿是我老张头的命根子,它愿意跟着我,那我就得对它好,别的啥也不求。”
就这样,老张头和雪蹄儿在村里头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但他们的感情,却像那陈年的老酒,越久越香。
直到有一天,老张头安详地闭上了眼睛,离开了这个世界。
村里人都说,老张头是带着笑走的,因为他知道,雪蹄儿会一直在他身边,陪着他。
而雪蹄儿呢,自从老张头走后,就变得沉默寡言,不再像以前那样欢快地奔跑。
它每天都守在老张头的坟前,不吃不喝,只是静静地站着。
村里人都说,雪蹄儿是在等老张头回来呢。
直到有一天,雪蹄儿也倒在了老张头的坟前,再也没有起来。
村里人都说,雪蹄儿是去找老张头了,他们会在另一个世界,继续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
这事儿在村里头传了很久很久,成了村里人永远忘不了的故事。
每当夜深人静时,村里人总会围坐在火堆旁,讲述老张头和雪蹄儿的故事,讲述那份真挚的感情,讲述那份无法割舍的羁绊。
而老张头和雪蹄儿,也成了村里人心中的传奇,他们的故事,就像那璀璨的星辰,永远照耀在村里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