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军俘虏最害怕的事情:释放回国之后没有出路,无法生活

历史谜语中 2025-04-23 14:59:32

越军被俘后最担忧的事:回国后无路可走,日子没法过。1979年2月17号到3月16号,中越边界爆发了一场时间不长但打得挺狠的仗。这场中国管它叫“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冲突,虽然时间不长,但在两国心里都留下了很深的印子。仗打完后,两国在边界上一直剑拔弩张,两边都派了好多兵在边境上守着。在这么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地理环境下,不少越南俘虏被带到了中国这边。

1984年春天快结束时的一个早上,在云南省军区的一个专门收留外国军人的地方,越南被抓来的士兵阮文洛跟他的同伴们,在院子里站成一排等着拿早饭。他们脸上都带着一种长期待在外国的不开心,不过同时也夹杂着点儿说不出的盼望。

你知道吗?部队打算给咱们搞个技术培训活动。”黎明这个越南俘虏悄悄跟阮文洛透露。

“技能培训?我们这些战俘也能有机会学点东西?”阮文洛满脸不解地问。

“没错,他们说这样是为了确保我们以后回国能有稳定的生活来源。”黎明说明了情况。

过了几天,收容所那边正式公布了新方案。他们打算教大家好多技能,比如做衣服、中医还有养家禽家畜这些。阮文洛挑了个学做衣服的活儿,因为他记得老妈在村里做传统衣服的手艺可是顶呱呱的。

接下来好几个月,阮文洛和其他被俘的人跟着一位中国老师,学起了做衣服的手艺。他们先是学理论,然后再动手做,一开始只能缝些简单的布条子,慢慢地,就能做衬衫和裤子了。每天,他们都用旧报纸和不要的布头来练手,那缝纫机嗡嗡响个不停,成了这个地方的“背景音乐”。

瞧瞧,这是我今儿个亲手缝的裤子,师父夸我的缝线手艺已经挺利索了。阮文洛一脸高兴地对黎明说。

文洛,你这手艺真是太绝了,回去开个服装店肯定能火。黎明笑眯眯地说道。

1988年2月3号那天,国际红十字会的一行人到了收容所进行参观。阮文洛跟另外两个战俘被挑出来,要他们当场做几件衣服。他们动手就做,很快就做好了几件衬衣,给大伙儿看了看。红十字会的人对他们的手艺挺满意,还说收容所的教育工作安排得挺好。

阮文洛在跟代表团聊天时说:“我们真心感谢中国军队,他们不光保住了我们的命,还传授给我们这些非常有用的本事。”

除了做缝纫活,其他战俘也在不同方面有了长进。有的人钻研中草药,学会了针灸;有的人则搞懂了怎么养家禽、管家禽。这些技能培训不光给他们以后的日子打下了基础,还从心理上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宽慰,让他们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价值。

时间一天天过去,越南的战俘们慢慢练就了一身本事。到了1989年,因为中越两边关系好起来了,这些战俘终于盼到了能回家的通知。阮文洛跟他的战友们,带着在收留他们的地方学到的技术,开始了回国的旅程。要走的时候,很多战俘都舍不得那些天天在一起的中国师傅和官员,他们心里头是真希望每个战俘以后都能过得更好。

回到越南,阮文洛真就干起了小型裁缝店的营生。他靠着在收容所里学的手艺,不光能养活自己了,还帮衬了不少村里的乡亲。这事儿在村里头传得沸沸扬扬,成了大家口耳相传的好故事,也变成了一个讲述战争与和平、对立到和解的活生生例子。

战争真的很狠心,它让好多人丢了命,也让好多家庭变得支离破碎。看看中越战争里那些战俘的经历吧,那里藏着点不一样的东西——就算是敌人,在讲人道的时候,也能找到互相理解和尊重的路。经过学习和教他们新技能,这些越南战俘不光找回了活下去的盼头,还在不知不觉中,让中越两国人的心靠近了些。这故事不光讲了战争和和平,还说了怎么用理解和教育去抚平伤痛、重新开始生活。在漫长的历史里,这样的事儿虽然不起眼,但就像星星一样,闪着人性的光。

#百家说史品书季#

0 阅读:12
历史谜语中

历史谜语中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