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有翻盘机会吗?有个人可以帮他翻盘,可惜这个人自己放弃

雁芙说历史 2024-08-26 13:10:33

汉献帝唯一的破局机会不在于他自己,而在另外一个人身上,可惜的是,这个人面对董卓专权,明明有反抗的资本,却放弃了反抗。

这个人就是汉末第一名将皇甫嵩。

在说皇甫嵩的事情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一下汉献帝本人究竟有没有翻身的机会。

从历史上的全过程来看,他完全没有机会,连1%的机会都没有。

董卓进京后,掌控了朝政大权,改立刘协为皇帝,就是汉献帝。

后来王允和吕布联合起来干掉了董卓,结果权力又落到了王允和吕布手中,汉献帝依然是个傀儡。

王允和吕布接着又遭到董卓旧部李傕、郭汜等人的反攻倒算,王允被杀,吕布败逃。

汉献帝又落到了李傕、郭汜手里,他还是一个十足的傀儡。

后来李傕、郭汜内讧,汉献帝被裹挟着四处奔波,最后又落到了曹操手里。

此时,汉献帝又变成了曹操手里的吉祥物。

可以说,汉献帝手里根本没有掌握任何力量可以改变局势。

仅凭他自己的话,完全没有任何机会可以收拾掉那些权臣。

他唯一的机会就是借助外援来干掉心怀不轨的权臣。

而这个外援必须是无条件忠于汉室,没有架空皇帝这种野心的人。

当时符合条件的只有两个人,汉献帝争取过其中一个,但是失败了。

这个人是幽州牧刘虞,汉献帝的救命稻草。

刘虞也是一个汉室宗亲,素有贤名,在地方上的治理能力很强。也能处理好与周边各族的关系。

他在朝野上下,还是具有较高的政治声望的。

袁绍和韩馥这些地方军阀甚至曾经劝说刘虞称帝,遭到严词拒绝。

虽然他们是各怀鬼胎,但也说明刘虞具备服众的政治声望。

最关键的是,刘虞这个人忠于汉室,他没有趁机自立的野心,而且是幽州牧,也算是封疆大吏,一方诸侯。

当时,刘虞曾经派使者到长安朝拜汉献帝,刘协见到使者后十分高兴,他并不想被董卓控制在长安,而是想返回旧都洛阳。

正好刘虞的儿子刘和在汉献帝身边担任侍中这个职务,汉献帝于是就让刘和秘密离开长安,前往幽州,让刘虞带兵进京勤王,收拾董卓,营救自己。

可中途出了意外。

刘和在前往幽州时,途经南阳,这里是袁术的地盘。

刘和为什么会途径南阳呢?

一来是为了避开董卓控制的区域,二来,董卓专权后,关东组织义军讨伐董卓,南阳就是一个著名的反董基地。

孙坚就是一个坚定的反董义士,他带兵打董卓打得最狠。

但孙坚隶属于袁术,两人虽然都以南阳为根据地,袁术也高高竖起反董卓的大旗,可袁术内心早已心怀异志,有称帝的野心。

这些事情,刘和当然是不知道的,他途经南阳的时候,顺便想联合一下其他反董卓的力量。

而袁术就是其中之一,于是他在南阳见到了袁术,还将汉献帝要他回来让刘虞带兵进京勤王的事情也告诉了袁术。

结果袁术这个表面反董卓,实际心怀不轨的人立即玩儿起了心眼。

他表面上答应出兵与刘虞共同进京勤王,但在具体行动上,他希望刘和待在南阳,然后要求刘和写一封信到幽州,让刘虞派一支骑兵到南阳,然后共同出兵西进。

刘和当时也没有怀疑,就这样被袁术留在了南阳,还按照袁术的要求给刘虞写信。

事实上,袁术的真实意图是拉拢刘虞作为自己的外援。

只要刘虞派兵到南阳,那么在外界其他军阀看来,刘虞就是在和袁术结盟,因此不敢对袁术轻举妄动。

至于西征董卓,到时候完全可以找各种理由拖延。

另一边的刘虞收到信后,当即决定派兵前往南阳。

谁知,他的部将公孙瓒提出反对。

公孙瓒看出袁术心怀异志,此番要求刘虞派骑兵到南阳定然是憋着坏,因此极力劝说刘虞不要派兵去。

但刘虞不听,执意要派骑兵前往。

公孙瓒本来是幽州一员悍将,在与周边的乌桓等部族的战争中打得周边各族闻风丧胆。

而且此人比较好战,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

刘虞来了以后,看到幽州经济凋敝,民不聊生,认为不宜打仗,应该好好治理,恢复民生经济。

至于周边各族,则采取怀柔政策,能不打就尽量不打,而且刘虞名声在外,政绩斐然,对外政策也十分得当,周边各族也服他。

可公孙瓒不乐意,他就想打,但刘虞坚持怀柔政策,于是二人矛盾日益加深。

此后,公孙瓒被刘虞所压制,十分不满。

这次他好心好意提醒刘虞要防着袁术,可刘虞却把好心当驴肝肺,根本不听,执意要派骑兵前往南阳。

公孙瓒愤怒之下,想到了自己的处境,在幽州被刘虞压制,南边的袁绍又虎视眈眈。

他夹在中间,只怕凶多吉少,于是决定背刺刘虞,和袁术结盟,以对付袁绍和刘虞。

他派堂弟公孙越率领一千人马前往南阳,并且暗中告诉袁术,不要放走刘和,并且趁机吞并刘虞派来的数千骑兵。

只要把刘和扣押在手里,就算吞并了刘虞派来的军队,他投鼠忌器,也不敢派兵进攻南阳。

袁术一想,这种一本万利的买卖,十分合算,当即答应。

就这样,刘虞派出的军队很快被吞并,儿子还被扣押,赔大了,可也只能吃哑巴亏。

然而,汉献帝指望他能带兵到长安营救自己的计划却从此泡汤了。

事实上,就算袁术没有扣押刘和,刘虞出兵攻长安,不一定能成事,毕竟他手下的大将公孙瓒跟他不和,幽州军队很难拧成一股绳,打董卓的话,胜负难料。

所以,刘虞是指望不上了。

事实上,在汉献帝登基的最早期,皇甫嵩是唯一一个有机会力挽狂澜的人物。

皇甫嵩在当时的政治声望甚至超过刘虞,董卓曾经做过他的部下,袁绍、曹操在他面前只能算小辈儿。

此人堪称汉末天下第一名将,他在汉末平乱战争中大放异彩,先是平定了黄巾起义,接着击破凉州之乱的叛军,功勋卓著。

论声望,董卓都不及他,袁绍只是仗着家族四世三公的家族名望才坐到关东义军盟主的位置。

最开始,汉灵帝还在世的时候,就察觉到董卓这个人是个隐患。

所以,汉灵帝先是下旨召董卓进京,担任少府这个职务,以削其兵权,可董卓也不是吃素的,他并不想丢掉兵权,于是找理由推脱不去。

这让汉灵帝更加担心董卓拥兵自重的问题了,于是再出一招,下旨任命董卓为并州牧,同时要求董卓将军队交给皇甫嵩统领,然后去并州上任。

州牧的职务在当时属于封疆大吏,在辖区内的权力极大,汉灵帝这是想给董卓一个具有足够吸引力的位置,以换取董卓放弃手中的兵权。

谁知,董卓依然不干,还是找理由拒不奉诏。

而且董卓这个人以前在皇甫嵩麾下讨伐叛军期间因为一些事情和皇甫嵩产生矛盾,他对皇甫嵩既憎恨,又害怕,还夹杂着嫉妒的情绪。

这时,皇甫嵩的从子皇甫郦也认为董卓是个危险人物,于是劝说道:

“本朝失政,以至于天下倒悬,天下能扶危定乱之人,唯有大人您与董卓。然而,董卓与大人早有嫌隙,他将大人视为仇敌,势必不能共存,此时天子要董卓移交兵权,他却抗旨不尊,眼见京师昏乱,却踌躇不进,这是心怀异志。

且董卓此人性情残暴,在军中不能服众,将军您身为元帅,此时应该发兵讨伐,为朝廷除害。“

可皇甫嵩听完却说:“董卓公然抗旨,这固然是重罪,但应该由朝廷来治他的罪,我要是发兵讨伐他,就是擅自诛杀朝廷大臣,也是有责任的,为今之计,还是写一份奏章,把董卓的情况上报朝廷吧。”

就这样,皇甫嵩因为太正直,失去了一次收拾董卓的机会。

但他上报朝廷,报告董卓不肯交兵权的事情,也使得董卓更加恨他了。

随后不久,汉灵帝病逝,朝廷忙着立新皇帝的事情,削掉董卓兵权的事情一时间也没人管了。

接着便发生了大将军何进与宦官集团争斗,调动外地军队进京的事情,没想到外地的军队还没到京城,何进就被宦官干掉了。

董卓便趁机进京,吞并了丁原以及何进的军队,实力大增,随后控制了朝廷,接着废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

董卓擅自废立天子,专权跋扈的行为立即引发各方不满,关东地方实力派豪杰立即以袁绍为盟主,纷纷起兵讨伐董卓。

紧接着,董卓为了避开关东义军的锋芒,决定迁都长安,毕竟这里离自己的老巢近得多。

不过,他将汉献帝送到长安之后,自己依然留在洛阳。

彼时,皇甫嵩统领着3万精兵驻扎在右扶风,盖勋担任京兆伊,也控制了长安一带的一小块地方。

董卓害怕皇甫嵩和盖勋会响应关东义军,于是以朝廷的名义召盖勋入朝担任议郎,召皇甫嵩进京担任城门校尉。

盖勋察觉到了危险,于是秘密商议讨伐董卓。

皇甫嵩手下的长史梁衍就劝他说:

“董卓擅自废立天子,还纵兵寇掠京师,这分明是图谋不轨,如今他又召将军你进京,恐怕想对将军不利,将军若去,轻则被解除兵权,受到董卓羞辱,重则有性命之忧。

现在天子被送到长安,董卓又身在洛阳,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军统率3万精兵,奇袭长安,迎回天子,再传檄天下,号集力量,奉天子以讨伐董卓。将军从西面进逼,袁绍的关东义军从东面压迫,必能铲除董卓,为天下除大害。“

长史梁衍说曰:“汉室微弱,阉竖乱朝,董卓虽诛之,而不能尽忠于国,遂复寇掠京邑,废立从意。今征将军,大则危祸,小则困辱。今卓在洛阳,天子来西,以将军之众,精兵三万,迎接至尊,奉令讨逆,发命海内,征兵群帅,袁氏逼其东,将军迫其西,此成禽也。”嵩不从,遂就征。——《后汉书》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关乎汉室存亡的关键性建议。

皇甫嵩驻扎的右扶风与京兆尹、左冯翊并称三辅地区,就在长安周围,很近。

如果皇甫嵩能率军奇袭长安,可朝发夕至,十分有利,以皇甫嵩的军事能力来说,攻破长安,夺回汉献帝完全可以办到。

迎回汉献帝以后,以皇甫嵩当时在汉末较高的政治声望,只要他取得汉献帝的信任,再传檄天下,振臂一呼,响应者必定很多。

到那个时候,再从长安东出,朝着洛阳方向,从西往东打,袁绍的关东义军从东往西打,对董卓形成东西夹攻,那么董卓是没有胜算的。

可惜的是,皇甫嵩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竟然不考虑这个意见,反而是奉诏进京,结果就被董卓解除兵权,并且遭到一番羞辱。

皇甫嵩有实力,却不发兵,剩下的盖勋势力单薄,不足以和董卓抗衡,也只好跟着一起进京。

皇甫嵩这个人对权力基本看不出有什么欲望,甚至可以说是比较佛系的,而且过于正直,兴许就是这些性格上的原因,导致他不肯卷入这场权力斗争当中去。

但也正是因为皇甫嵩在这关键时刻放弃讨伐董卓,汉献帝从此再无翻身之日。

如果皇甫嵩当时真的攻入长安,夺回汉献帝,他本人对权力也不热衷,且忠于汉室,必不至于架空皇帝,汉献帝本人也不是昏君,有了皇甫嵩的辅佐,汉献帝绝不至于沦落到傀儡的地步,汉朝甚至能因此续命更长一段时间。

再回过头来看汉献帝的处境。

他其实凭自己一个人的话,是完全没有任何翻身的机会的,唯一能扭转乾坤的,就是依靠一个强有力,且忠于汉室,没有权力上的野心的人帮助他脱离困境。

而这个唯一的人选就是皇甫嵩,可皇甫嵩终究还是没有走出那一步,只能说,时也,命也。

参考文献:《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搜索,侵删。

3 阅读:2121
雁芙说历史

雁芙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