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的夏天,在中南海的丰泽园内,毛主席家的门前,正站着一位汗流浃背的小毛孩探着头环望四周,这一举动很快就引来了警卫员的注意,并向田家英(主席的秘书)做了报告。
田家英本以为是谁家的毛孩贪玩不回家,他开口问道:“这么热的天怎么不回家去?”
“我找我外公,我外公是毛主席。”
这可让田家英一阵疑惑,挠着头想:主席什么时候多了外孙了?在问了小毛孩的姓名后,他便将此事报告给了毛主席,没成想,主席却让他将孩子带回来。
看着眼前的这个孩子,身上脏兮兮的,鞋子也破了个口,主席刚准备开口说话却被小毛孩抢了先:“我妈妈说你是我外公,我特地过来找你帮忙的。”
“哦?那你可得先告诉我你是怎么找到这来的。”毛主席故作严肃的模样问道他。
眼前的这个孩子将他的行程路线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主席,并说明了这次来的目的,谁知毛主席听完却勃然大怒!
来找主席的孩子到底是谁?他到底说了什么惹得毛主席大怒呢?这其中隐藏着怎样扣人心弦的故事呢?
支持毛主席的老铁们可以在弹幕打上“支持”,向革命伟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孩子背后的故事
田家英将孩子带进主席家中后,毛主席先是让人给孩子洗了个凉水澡,换了身干净舒适的衣服,接着又让保姆做了碗凉面给孩子吃。
小毛孩倒也听话,不吵不闹,许是饿的久了,狼吞虎咽的吃着面条,毛主席慈眉善目的的看着孩子也不说话,这可让站在一旁的田家英着急了。
家里无缘无故来了个孩子,还自称是毛主席的外孙,田家英没忍住开口问道:“你叫宋阳正,那你的母亲叫什么名字?”
“我母亲名叫陈国生,外婆名叫毛泽建,我妈妈说了毛主席是我的外公。”宋阳正一边吸溜着面条一边说着话。
在听见毛泽建这个名字时,田家英才一脸的恍然大悟,但很快又陷入了疑惑,他知晓毛主席是兄弟三人,什么时候多了个妹妹?这毛泽建又是怎样的来历呢?
毛主席见田家英的滑稽的模样,忍不住笑道:“我来给你缕缕关系啊。”
原来,毛泽建并不是主席的亲妹妹,算起来应该是堂妹,因家境贫寒,从小便过继给了毛主席家,本名为毛达湘的她,也就此在毛主席的安排下改名为毛泽建!
但在毛主席14岁那年,因为父亲离世,兄弟几个又各自离家求学,无人照看的毛泽建又再次回到了原生家庭中。二人的再次相见,竟是由于毛主席得知毛泽建被送去当了童养媳的消息,于是赶来解救她。
毛泽建
而彼时的毛主席已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与哥哥们的相处中,毛泽建有感于革命带来的益处,她心中那颗本已沉寂的心也变得火热起来,于是她找到毛主席,提出要和他一起革命的愿望:“三哥,我也想像你一样干革命,我不想让后人们都活的像我这样悲惨。”
1925年,20岁的毛泽建在三哥的见证下与丈夫陈芬,喜结良缘。
两人婚后依旧奔走在革命事业中,1928年,“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引起的白色恐怖笼罩下的阴影逐渐延伸至他们所在的衡山县城。而彼时的毛泽建正孕育着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但由于叛徒出卖,不得不转移到了耒阳。
也就是在此处,陈芬和毛泽建双双在进行游击战的时候,陷入了包围中,陈芬为了掩护毛泽建不幸牺牲,经此打击,本就快要临产的毛泽建,最终在红军部队的帮助下,于一户农家生下了孩子,可很快就被闻风而至的反动派找到了踪迹,就此逮捕入狱。
“杀了一个毛达湘,还有千千万万个毛达湘!”1929年8月20日,毛泽建慷慨赴义,而他们的孩子最终也没能长大成人,于不久后也夭折了!
毛泽建与陈芬
而这个闯进主席家中的小毛孩的母亲,陈国生,便是毛泽建的养女,同样也是陈芬的姐姐姐夫的孩子。
所以照这么说来,陈国生与毛主席其实是没有血缘关系的,那么与陈国生的儿子宋阳正就更没有关系了,但主席看着小毛孩却很是亲切的说道:“这可是我的外孙哟。”
宋阳正这时也刚好将碗里的面条吃完,装凉面的碗被他舔的干干净净,看得出来是饿坏了。
他拿袖子擦了擦嘴,望着毛主席说道:“我妈妈她还给你写过信,你记得吗?”
跋山涉水替母亲“出头”
而宋阳正口中的信,还得从三年前说起了。
1950年,宋阳正6岁,父亲去世的早,母亲陈国生一个人含辛茹苦将他养大。
本来靠自己家门前的一亩田地也能勉强维持家用,但随着宋阳正到了要读书的年纪,每年的学费也是笔不小的支出,可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供他上学了。
毛主席给陈国生的亲笔信
此时陈国生的身体也在走下坡路,她想到自己的妈妈生前和自己说过:“如果真的有难,就去北京找舅舅,舅舅是中国的大救星,毛主席。”
就这样,陈国生怀着紧张的心情给毛主席寄出了第一封信,信中她大致表达了自己的基本情况,以及自己想去北京看看舅舅的想法。
在毛主席收到这封来信后,妹妹毛泽建的身影又重现在脑海,他立即做出了回信,并承认了与她的这一层关系,之后还邀请她到中南海做客。
在那个通讯技术并不发达的年代,信件在寄出的路上丢失也是常有的事,而主席的这封信最终因为种种原因也就没有落到陈国生的手上。
1951年,陈国生生了一场大病,家中积蓄也寥寥无几,眼看着快揭不开锅了的她再一次回想起母亲在自己的耳边的话,于是又给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写了封信。
毛泽建亲笔信
而这一次,她终于收到了回信,信上毛主席再一次邀请她来到中南海做客。
1951年的秋天,陈国生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中南海,原本还有些拘束的她在毛主席的亲切关心后瞬间心安了下来。
主席对陈国生的遭遇表示非常同情,并和她说烈士的子女是可以受到当地政府的补贴和帮助的,但在陈国生提出想要在北京找一个工作时,毛主席却一口拒绝了,表示自己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利谋私。
不过在临行前,主席还是从自己的稿费里拿出了100元,让陈国胜拿着补贴家用。
被拒绝的陈国生并没有心生不满,她反而对眼前的这位舅舅更加敬佩起来。本以为报纸上写的“人民的恩公”有些过度宣传了,但现在看来毛主席确实廉洁奉公又有人情味。
回到湖南老家后,陈国生兴奋的告诉街坊邻居自己去北京看见毛主席了,尤其在大家得知她和毛主席还是亲人的关系后,就更是兴奋了!
“主席是不是和报纸上长得一样呀?”
“为什么毛主席会接见你呀!”
“主席多高呀!说话凶不!”
一时间陈国生的家门被围的水泄不通,面对各种质疑陈国生向乡亲们说明了自己是烈士后代的真相,还表明烈士后代可以得到政府补贴,毛主席按辈分也是自己的舅舅,主席人非常的和蔼,是个好领袖等等。
伟人的光辉形象第一次在村民的脑海中有了直观的想象,一时间来攀关系的乡里相亲变得多了起来,更有甚者还提出了要陈国生帮忙的,但陈国生都一一拒绝了。于是一些有心之人便开始编排起她这是有主席做亲戚看不上他们这些农民了,但陈国生都一一做了解释。
之后的日子里,陈国生正式递交了烈士家属补贴的申请,但却迟迟没有消息传来,彼时的她身体孱弱,下面还有个嗷嗷待哺的稚儿需要抚养,村里人见政府补贴迟迟不到,一些风言风语又开始甚嚣尘上。
“我就说她是骗人的,当初没人信我。”
“她是不是得病了,在幻想啊。”
“她一定在骗人,她不是烈士的子女。”
这话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到了陈国生的耳朵里,只是这次她真的无力反驳了,因为她确实没有收到任何地方政府的通知和补助。
一夜之间,陈国生成了村子里的笑柄。
看着每日在家中掉眼泪的母亲,宋阳正很是心疼,他也想替母亲做解释,可是深陷流言蜚语中的母子俩,根本无力做出解释,到最后,宋阳正也疑惑的问母亲:“毛主席真的让政府帮助我们吗,万一他是骗人的呢!”
陈国生却坚定的说道:“我相信你外公,他一定不会骗我的。”
宋阳正不解,他又追问着:“那你再写信给他,让他给你证明!”见母亲迟迟没说话,他像是下定决心的说道:“你不给他写信,我就去北京找他!”
其实陈国生也想过再给毛主席写信,但她又深知主席工作的繁忙,实在不好意思麻烦他了,最后也只告诉宋阳正大人的事小孩子别瞎管,并没有将儿子要去北京的话放在心上。
时光境迁,转眼就到了1953年,陈国生家的这件事也随着时间烟消云散了,但9岁的宋阳正却一直记着母亲受的这个委屈,这两年间,他一直在偷偷存钱,只为了能去北京找毛主席。
6月,正值夏天,宋阳正终于找到了机会,带着自己的“私房钱”趁着母亲忙农活,悄无声息的踏上了去往北京的路程。
宋阳正凭着记忆,找到了去往北京的码头,9岁的个头本就不大,再加上又是个孩子,因为没有大人在身旁,再加上又没有身份证明,是以售票员并没有卖票给他。求助无门的宋阳正眼瞅着就快要错过轮船了,心下着急的他最终趁着混乱偷溜上了船。
湖南到北京,一千多公里的路小毛孩坐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最终到达了北京。
下了码头的他望着陌生的城市,熙熙攘攘的行人,心中不免有些恐慌,可一想到能替母亲抱不平他瞬间又精神了很多。
说来他也够机灵,并没有乱找一气,而是询问天安门的所在地,之后又找到了站岗放哨的警卫,不过他并没有很直白的说要找毛主席,而是先找了田家英,就这么一路被带到了中南海,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的发生。
洗刷冤屈
当宋阳正向毛主席说到母亲在村中受到的异议委屈时,毛主席大怒:“当地工作人员竟挂着羊头卖着狗肉,下了通知的事情为何没有实际行动?”
站在一旁的秘书田家英深深的叹了口气:“许多地方的贪官就是这样,国家发放的补贴资金都收入自己囊中了。”
“全国各地都开始彻查,凡是不作为的领导开除党籍,永不录用!”毛主席拍着桌子怒道,说完主席又好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你离开家一天一夜,你妈妈可不得着急坏了嘛!”
田家英
而这时远在湖南的陈国生在儿子“失踪”后也一直在寻找,晚上也愣是没睡觉跑遍了整个村子。毛主席立刻让田家英发了封紧急电报,给陈国生报了个平安。
第二天下午,宋阳正在几个“叔叔”的陪伴下一起回到了村庄里,这几位“叔叔”也特地带来了本应发放给烈士子女的补贴金。
这下村民们才明白两年前陈国生说的话是真的,也证实了她的母亲确实是革命烈士,大家不经对她肃然起敬。
而这几位“叔叔”也是毛主席派来彻查当地政府不作为官员的,在清白有力的证据面前,他们一一被开除了党籍,蹲进了大牢。
陈国生在这一系列的操作下也明白了儿子的“用心良苦”,母子二人相拥在一起嚎啕大哭,但这一刻,我相信他们流下的是幸福的泪水。其实毛主席不仅派人为陈国生一家带来了补贴金,他还亲笔给陈国生再次写了封信。
“你是一位好母亲,外孙也很机智勇猛,要让他多读书,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能成大器,但为你在北京找工作的事我没有这个权力,不过如果有别的需要一定要向我开口。”
尾声
此后,宋阳正逐渐长大成人,而毛主席依旧与陈国生一家经常书信来往,关心着宋阳正的学习情况。
在宋阳正心中,儿时那一段“横冲直撞”的经历一直陪伴着他在成长道路上奋力前行,而在陈国生的心中,主席对自己的关心也让她心生暖意,是她悲惨时光中的安慰。
在革命发展的道路上,毛主席对新中国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而毛主席在处理家务事中,也十分的讲方法讲道理讲人情,他深深的影响着陈国生一家的政治思想,这个思想是积极的,延续性的,引领着世世代代的后辈们奋斗的方向。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五十年代1000公里路,一天就到了?
打击乡匪村霸任重道远
能过审一般有据可查,主席认为贪官是对革命和信仰的背叛,所以抵制私有化
五十年代三天三夜可能能到北京
主席是真正为穷人的让农民挺直了腰走路!
主席的高风亮节
主席认真抓落实,严禁政令不通
五十年代什么船比火车块?湖南到北京只要一天?
北京与湖南有航运吗?
这个小孩现在怎么样了?如果没出意外这个小孩很有出息,这么小敢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而且还找到人了,就放现在估计也没几个孩子这么厉害。
湖南到北京,一千多公里的路小毛孩坐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最终到达了北京。
作为一个北京人,真不知道从北京能坐船去哪儿?
这孩子长大一定会有大出息。
90年代我们到武汉要8个小时,现在只要1个半小时
小编,湖南到北京当年的交通工具是啥?应该是火车,火车怎么能进码头呢,若是船走的那个河道?
应该是先坐船到湘潭再转火车到北京。
以前我坐的是客船三百多公里要十几个小时,小编应该说的是飞船一千多公里一天到了
赞赞赞!
瞎编乱造,那时候即便坐火车到,至少需要72小时,“一天一夜”可能吗?
说起火车的起源,长沙市第一医院的医务主任陈建有很多话要说。从长沙到北京,1400多公里的不变时差,在几十年的风景中,从60个小时逐渐缩短到只有五六个小时。
向伟人致敬
湖南到北京坐🚢怎么走?还一整夜1000多公里?
有点瞎说八道,1k多公里,1天就到?坐飞机??
支持!
瞎编瞎看,现在的人怎知原来的困,被他骗到,找谁?
那时随随便便能到丰泽园门口?
一千多公里一整天,坐高铁吗?
几十年前
我我爷爷大外甥,当兵受伤复原回来,进京找了一个老家一个京城一个部长,其实不是直属关系,安排在一个安徽一个地区市地委里上班,然后带着姊妹几人在工作地扎根了,几个表叔表姑混的不说咋滴,起码比普通人好不少
事情可能是真实的,但描述太差了!请将稿子认真整理好后才发表。
船是坐的现代的船,河是北京的大运河。就是这么快!
飞船
可能是笔误,一,七不分。
小编:九岁孩子在湖南浏阳上的船,船到码头下船就是北京?九岁的孩童都存够了去北京的路费,说明家中还是有钱的;不会困难到哪里。
一天一夜一个几岁小孩子能从湖南折腾到北京?还是上个世纪50年代你坑人也不要这么坑法吧
湖南坐船怎么到北京
湖南怎么坐船到北京,那个年代就算有船能到,一天时间真够呛……
湖南到北京,坐船?一天就到了?
了不起的伟人,中国人民的大救星!
应该坐船到长沙一天,然后坐火车47个又半小时到北京,这样,坐船一天,坐火车没到48小时也算一天,所以叫做一天到了北京。
交通真好,我们这儿90年代,1000公里都要三天三夜,坐车!客车
北京有码头?在哪里?
湘潭到长沙有火车,长沙到北京有火车,很快的
湖南坐船一天跑1000公里到北京?不说50年代,就现在2023年,你找出一条能在水里面跑一天到北京的交通工具我看看。
有点过了,湖南到北京没有直达船只,那时武汉长江大桥还没修好,也没直达火车
居然坐船到的北京,这孩子神啊!
一千公里远,现在有动车可能还一天坐不到,
湖南哪条江或者河可以航运通北京,难道我小时候被地理老师骗了?
湖南坐船去北京?
湖南到北京一千多公里五十年代一天就到了?
伟大高尚
第一次听说50年代湖南到北京还可以坐船就一天能到呢?现在是不是感觉这条河航速过快,是不是给填平了🤗
把支持打在公屏上
湖南坐船到北京?牛逼啊
极其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