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得知曹操有了猜忌后,他做了什么,逃过一场杀身之祸?

旧友说历史 2025-04-16 18:00:21

东汉末年是中国古代2000多年封建历史上的一次动乱时期,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鼎立的局面也使得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能人异士。现如今人们对于三国时期的了解大多都是通过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得来的。

在三国演义当中,我们既能够看到运筹帷幄的诸葛亮,也可以看到拥有仁义之心的刘皇叔,但是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建立三国之中最为强大国家的曹操。曹操这个人被人们称之为奸雄,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曹操的认知和看法也不尽相同。

很多人认为曹操只不过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只是凭借着身边的一众谋士武将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还有很多人认为,曹操能够在那一个混乱动荡的社会当中稳定局势,并且建立最为强大的一个国家,足以证明曹操有着远超常人能力。

曹操之所以会得到一众能人的帮助,全凭借着自己善于发现人才和重用人才的能力,曹操曾经为了吸引人才数日不眠不休,保持衣冠整洁,只为能够在人才到来之际及时出现与之交谈,从而留住人才。可见曹操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厚积薄发争取而来的。

司马懿算得上是曹操身边最为重要的一个谋士,同时也为曹操建立和稳定魏国局势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让曹操没有想到的是,日后魏国的江山居然是由自己所重用的司马氏家族篡取。司马懿作为当时的一代谋士,有着和诸葛亮相媲美的才能。

但是和诸葛亮不同的是,尽管司马懿多次提出了适用的建议帮助魏国渡过难关,但是曹操从来没有真心信任过司马懿,包括司马懿在内的很多人都得到曹操重用,但是曹操却一直对这些人有戒备之心,这可能也和曹操个人的性格有关。

在三国演义当中,曹操给人的感觉一直以来都是孤僻且多疑,他曾经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所以司马懿在为曹操出谋划策的时候,也让曹操感觉到在自己身边还有一个能够和自己相抗衡的智多星。

曹操非但没有因为司马懿的存在而感到高兴,反而在处处提防司马懿,曹操曾经将司马懿手中的兵权以及相权分割开来,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司马懿在朝中势力过大,威胁自身以及曹氏家族未来对于魏国的把控。聪明的司马懿自然也看到了曹操对于自己的猜忌,于是处处隐忍。

最终使得司马氏家族夺得了曹氏的天下,在曹操晚年,对于身边这些谋士武将的猜忌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功劳显赫的司马懿,曹操曾经将司马懿的官职一贬再贬,目的就是为了查探司马懿对于自己以及为国的忠心程度。

虽然司马懿对曹操的这种做法非常不满,但是他却能够做到隐忍,毫不外露自己的真实想法。逆来顺受的态度也让曹操非常满意,因为司马懿知道,如果自己表现出不满或者反抗的话,以曹操的实力,足够将自己以及整个司马家族连根拔起。

所以司马懿必须要隐忍才有进一步上位的可能性,司马懿在得知曹操有了猜忌之后,通过一件事情重新获得了曹操的信任,并且最终实现了自己篡权的野心。虽然曹操是魏国基业的奠基者,但是曹操却并没有真正实现称帝。

这是因为曹操虽然有称帝当皇上的想法,但是他担心自己的这番举动会招致天下人的反对,因为曹操在世之际,天下三分还未实现统一,而且由于曹操所建立的魏国实力过于强大,引起了蜀国和吴国两个国家的忌惮,于是蜀吴两国时常联手共同抵抗曹操。

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想要称帝就变得非常困难,不过司马懿善于揣摩曹操的心思,他何尝不知曹操想要称帝,让天下人都知晓自己的千秋伟业,于是司马懿多次提议请求曹操称帝,而且司马懿还联合朝中其他大臣共同上书,举荐曹操称帝。

对于司马懿的这种做法曹操虽然没有接受,但他也渐渐减少了对于司马懿的猜忌和怀疑。并且放弃了将司马懿以及司马氏家族诛杀的想法,再重新获得曹操的重用之后,司马懿比以往更加谦逊,不过曹操没过多久便因病去世。

曹操死后,整个朝中再也没有了对司马懿构成威胁的人,于是司马懿开始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最终成功谋权篡位,改写了东汉末年的历史,使得中国历史进入到了全新的时代。

0 阅读:1
旧友说历史

旧友说历史

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