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是中国经济第二强省,GDP总量多年稳居全国前列,不仅苏南三强(苏州、南京、无锡)领跑全国,人均水平也稳得吓人。可一到节假日,不少江苏人却选择“逆行”北上山东看海,尤其是日照、青岛成了热门目的地。江苏不是沿海省吗?海岸线也不短啊,怎么会出现“本地人看海要出省”的奇怪现象?
其实,江苏虽靠海,但这片海的“存在感”却很低,其背后不仅是地理的无奈,还有历史的余震。
🔴江苏的海,其实是个伪命题江苏的海岸线将近1000公里,乍一看挺唬人,但真要说发展“海洋经济”,江苏却远远落后。
一看产业结构:根据《2023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江苏水产养殖产值全国第二,达到1856亿元,但其中只有427亿来自海水养殖,占比不足四分之一。而广东的海水养殖是842亿,福建1069亿,山东更是高达1139亿。
二看港口表现:江苏最能打的“海港”连云港全国排第16,反而是苏州港、泰州港、江阴港这些内河港冲进了前十。换句话说,江苏虽靠海,但依靠的是内河经济。
再看看城市分布,13个地级市里,除了连云港贴着海边,其余市区都不靠海。南通靠长江、盐城在内陆、宿迁淮安扬州全靠运河,城市建构天然更“亲水”而不是“亲海”。
🔴这一切,要怪黄河太能折腾问题的根子,要从黄河说起。现在大家都知道,黄河在山东东营入海,可你知道吗?在过去的一千年里,黄河改道26次,其中多次强占淮河的入海口,从山东搬家到江苏。
最狠的一次从宋代1194年持续到清末1855年,整整661年,黄河一路狂泻,把黄土高原的泥沙泼向了江苏沿海。
黄河年输沙量上亿吨,导致江苏的海岸线大面积造陆,迅速外延,海湾被填平,海岛被吞没,形成今天“平直无波、泥泞不堪”的淤泥质海岸。
这也导致江苏的海岸线虽然不短,实际却很鸡肋:
海岸线总长全国第九;
海岛仅剩26个,全国倒数;
仅有的一个大海湾——海州湾,还不及浙江杭州湾的五分之一。
🔴不靠海的连云港,是唯一例外当然,江苏不是完全没有海港——连云港就是唯一例外,拥有江苏罕见的基岩海岸。这类海岸陡峭深水,适合建港,连云港因此成为江苏“海洋存在感”的门面。
但遗憾的是,连云港的这点好资源,大部分都给了货运港区,留给游客的海滩其实不多。
反观山东,那是实打实的“海的孩子”。
从青岛到日照,全线都是沙质或基岩海岸,沙滩宽广、岸线曲折、山海相连,旅游体验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加上高铁、高速便捷,江苏朋友去山东看海,反而比去自家“海边”更方便、更舒服。
🔴淤泥质也不是没优点:滩涂+晒盐,全国第一虽说江苏的海岸不好玩,但也不是一无是处。
滩涂面积占全国四分之一,是搞海洋农业、晒盐、生态保护的“宝地”:
两淮盐场年产盐300万吨;
江苏2022年原盐产量全国第二(1583万吨);
食盐产量全国第一(180万吨)。
对江苏这种人口密集、耕地紧张的省份来说,滩涂反而是潜力股。
🔴江苏的海,不弱,但太内向从地图上看,江苏确实是沿海省,可从城市分布、产业结构、港口规模看,江苏更像一个内河强省。这一切,背后都是黄河千年改道带来的地理“惩罚”。
江苏不是没海,只是这片海太过沉默、不好用,也不养人。
连云港是例外,但不能代表整体;盐田滩涂是优势,但难以撑起浪漫与诗意。
所以,如果你看到江苏人扎堆跑去日照、青岛看海,也别惊讶——那是对“真正的海”的一次补偿,也是对历史无声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