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隆会议中国如何挫败美国阴谋,打开外交新局面

为民评历史故事 2024-11-07 07:20:5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亚非会议恐将破裂!”

广大亚非国家正抱着团结的愿望,在万隆开会,场外却响起了一片唱衰之声。

原来,在会议期间,美国的的盟友国家按照美国的授意,在会场上提出反共议题,引发了各方的激烈争执。

如今欧美媒体大肆宣传,也是希望通过场外舆论引导,进一步带偏会议话题,最好能让与会各国对中国群起而攻之。

面对美国的阴谋,中国代表团该如何破局,利用万隆会议打开中国外交局面?

亚非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一轮民族独立浪潮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原属于欧美殖民地的亚非拉地区涌现出大批新生的独立国家。

然而,在美苏冷战的大背景下,双方都对第三世界这个中间地带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令这些新生国家的政局陷入混乱,甚至是面临战争的困扰。

以这些新生国家自身的意愿,当然不希望被卷入冷战,成为美苏对抗的泄压阀。

但这些国家虽然赢得了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但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的殖民掠夺,国家实力极为衰弱,根本不可能与美苏这样的大国抗衡。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逐渐萌生了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团结起来,共同发声,以集体的力量去应对来自大国的压力的想法。

1953年8月,时任印尼总理沙斯特罗阿米佐约率先提出了召开亚非国家会议的设想,并很快得到了印度等国的响应。

次年4月,印尼就与印度、巴基斯坦、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举行了一场总理会议,商讨共同关心的国际议题。

在会谈的过程中,各国都感受到,想要应对美苏的压力,光是凭借与会的南亚5国还远远不够,必须团结更多的第三世界国家。

于是,5国公开发出了“召开一场更加广泛的亚非国家会议”的倡议,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积极与其他亚非国家联络。

由于5国的设想符合广大亚非国家的共同利益,他们的倡议很快得到了各国的积极回应。

得到了各国的支持后,5国在1954年12月再次聚首,召开亚非会议筹备会,确定会议的召开日期、参加国家以及会议目的等事项。

随后,5国向包括新中国在内的亚非国家发出了邀请,请各国派代表团于1955年4月赴印尼万隆参加会议。

美国阻挠

然而,作为帝国主义国家,美国十分不愿意看到亚非会议顺利进行。

毕竟,就如印尼等国所想,虽然这些国家单独论起来都实力薄弱,但是毕竟数量众多,一旦各国团结起来形成合力,就算是美国也不得不有所退避。

然而,美国也十分清楚,亚非各新兴国家都有被殖民的惨痛历史,在反对大国干涉,追求和平发展方面有着共同的立场,很容易形成共鸣。

想要破坏亚非会议,美国需要想办法转移亚非会议的主题。

可是美国都没被邀请参会,虽然能够对一些与会国家施加影响,但这些国家也只是少数,而且其对会议的影响力无法与印度、印尼等国相比。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该如何影响会议的走向呢?

经过研究,美国决定将新中国作为破坏万隆亚非会议的突破口。

首先,可以通过受美国影响的国家,在万隆会议上挑起反共议题。

在美国看来,由于美西方国家在国际舆论方面的优势,即使在亚非新兴国家当中,这个话题也还是有一定市场的,不会引起各国的过度反感。

但新中国、越南这样的共产主义国家,肯定不愿意接受其他国家对于本国制度的攻击,必然要与其争辩。

如此一来,会议的主题就自然而然地由反殖民这个亚非国家都愿意支持共识,转变为了是否要反对共产主义这个注定无法达成共识的争论,没法达成任何结果。

更加美妙的是,在会议破裂之后,美国还可以开动舆论机器,将会议破裂的责任推给新中国和越南,在国际上抹黑共产主义国家的形象。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美国还准备了一套备用方案,那就是利用台湾问题刺激新中国。

美国十分清楚,台湾问题是新中国的底线问题,不容外国置喙。

但解放战争胜利后,由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集团对新中国采取孤立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仍被蒋介石政权窃据,相当一些国家也因误此将蒋介石政权视为中国的代表。

在参加万隆会议的29个国家中,也仅有6国与新中国建交。

不过因为在发起万隆会议的5个国家中,有4个国家都是与新中国建交,故而万隆会议的请帖最终还是被送到了新中国的手中。

但是这也就意味着,参会的大多数国家并不了解新中国,不理解台湾问题对新中国的意义。

即使新中国有足够的定力无视反共言论,将话题重新引向反殖民主义,但如果有国家在会议上挑起台湾问题,新中国必不可能置之不理。

这样美国阻挠亚非国家团结,并将会议破裂的责任推给新中国的目标一样可以达成。

中国破局

在美国的场外影响下,万隆会议这场旨在第三世界大团结的会议,在实际召开的过程中,一直都充满了火药味。

会议第一天,伊拉克代表就在发言中,将共产主义与殖民主义相提并论,甚至宣称殖民主义已经日益衰亡,各国真正面临的问题是反对共产主义,意图带偏会议议题。

第二天,巴基斯坦和菲律宾代表也在自己发言中附和了伊拉克代表的观点,泰国代表更是指名道姓地对新中国进行攻击。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中国代表团不回应,新中国的国家形象无疑将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但如果中国代表团在发言中反击,万隆会议无疑将会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当中,很难在短暂的7天会程中达成什么共识。

会场内,各国代表都将紧张的目光投向了中国代表团,旁听的西方记者却是兴致勃勃,已经拟定了“会议破裂”的新闻稿,随时准备刊发。

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放弃了原本准备好的发言稿,针对会场局面,重新准备自己的发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相信共产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这个会议上用不着宣传讨论这些。”

在发言开头用一句话简单地回应了少数国家对共产主义的抨击之后,周恩来将话题重新引回了反殖民的原定议题。

他指出,虽然亚非各国显然存在各种不同,但在近代都曾受到殖民主义的压迫,许多国家直到如今依旧深受殖民主义困扰。

基于这样的历史和现实,各国之间理应互相理解、支持,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而非彼此排斥、煽动对立。

听了周总理的发言,担忧会议破裂的国家总算是放下心来,即使是在之前的发言中抨击共产主义的国家,也不得不承认周总理所言确实有道理,也符合他们的国家利益。

故而,在周总理发言结束后,会场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各国都知道,这次发言可以说是挽救了万隆会议。

在会议开始步入正轨,美国不甘心失败,很快动用了他们的备用方案。

就在周总理发言的第二天,美国媒体开始大肆宣扬时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国会发表咨文,要求国会拨款数亿美元执行“亚洲共同安全计划”的消息。

在美元的诱惑下,锡兰总理科特拉瓦拉再度在会议上提起了反共的议题,并在会场外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台湾问题指手画脚。

然而,出乎美国人意料的是,面对锡兰代表团显而易见的针对,中国代表团并未当场发作,而是在会议结束后继续与科特拉瓦拉进行了单独的会谈。

会谈中,中方向科特拉瓦拉详细介绍了台湾问题的情况,并明确表达了中国的立场。

科特拉瓦拉了解到中国态度后,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次日就改口称之前的发言只是个人意见,无意将其作为会议议题,导致会议破裂。

眼见用台湾问题激怒中国的路也行不通,美国又试图利用舆论武器,让其他国家对中国产生误解,排斥、攻击中国。

于是,美国媒体又翻出了早已告一段落的朝鲜战争话题,大肆污蔑、抹黑中国,美国总统则顺势“呼吁”万隆会议谴责“以武力实现国家野心的做法”。

不少国家受到舆论氛围的影响,真对新中国产生的疑虑。

中国代表团感受到了氛围的变化,立刻召开会议,专门讨论朝鲜战争问题。

会上,中国代表回顾了当初的情况,指出是美军的行动已经严重危害了新中国的安全,中国不得已才参战的,并格外强调,新中国在参战前曾多次通过中间国家警告美国,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将要出兵援朝。

作为当初的中间国之一,印度代表也证实了中方的说法。

如此一来,各国对中国的误解顿时烟消云散。

眼看万隆会议就要顺利结束,美国到底不死心,策动他的几个铁杆小弟在会议上重提反共议题。

对于这个提案,中国代表还没什么反应,想要当第三世界领头羊的印度总理尼赫鲁就忍不住向这些搅局者发了脾气。

眼看会议陷入争执,缅甸总理吴努连忙出来打圆场,建议各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关系的指导。

尼赫鲁顺着台阶下了,但是那几个美国小弟却继续不依不饶,称“和平共处”最开始是共产主义国家提出来的,他们不接受这个说法。

在这种关键时刻,还是周总理站出来,表示各国虽然意识形态不同,但都有和平合作的愿望,既然有国家不喜欢“和平共处”这个词汇,可以改用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相处”,平息了这场争端。

在中国的周旋之下,万隆会议最终圆满结束,美国破坏会议的阴谋没能实现,中国也利用这一机会,打开了与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外交新局面。

参考资料

国家记忆 1955万隆风云

中国开创亚非外交新局面的成功范例——万隆会议再探讨 陈长伟、牛大勇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0 阅读:0
为民评历史故事

为民评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